- 中文名
- 周泉根
- 外文名
- ZHOU QUANGEN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江西省南丰县
- 出生日期
- 1977年
- 职 业
- 教师
周泉根个人简介
编辑周泉根,江西南丰人、文学博士、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2004),澳门大学
人文学院博士后,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主任(2006)、博士生导师(2013),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第五届),海南省515第二层次人才(2010)。[1]

周泉根教授
(7张)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艺学、出土文献、先秦诸子与经学、海南文史等方面的研究。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三联等出版论着或编着十种15册,代表作有《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获省社科奖二等奖)。主要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先秦经典研究”、“经学与文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儒典《缁衣》古本及其相关先秦儒家文献研究”。[2]
诗>
周泉根科研成果
编辑先后在《文学遗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读书》、《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四十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二十篇左右,有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三联等出版社专着合着十部。多项成果获省部、市校各级科研奖。[2]
周泉根论文论着
编辑周泉根中国古代文史类
《原<缁衣>古本初步》,《文学遗产》2012年第05期.缁衣>
《文学群落:一种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
《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学教育》,《文艺争鸣》 2012年第7期。
《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 ,《中国文化研究》2004秋之卷 .诗>诗>
《叙理成论,披文入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V26(4).
《西周礼乐文明之诗乐关系辨略》,《南都学刊》2006第2期.
《孔门教<诗>与<诗>之属性嬗变》,《中国文化研究》2006春之卷.诗>诗>
《从乐论时代看乐教时代的诗学观念——兼议《尧典》“诗言志”的实质》,《新东方》2014年第3期
《“可以兴”才“可以群”》 ,《文艺争鸣》2004第5期 .
《新出战国楚简之<诗>学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诗>
周泉根海南文史类
《冼夫人“请置崖州”考》,《新东方》2015年第1期
《海南首位贬官考议》,《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
《改革元勋多首罪——杨炎贬谪崖州原因考议》,《新东方》,2010第四期。
《琼崖无限事 都聚一祠中》《海南周刊》B8-9,2012-04-23
《唐代海南岛的军政首脑述考》《新东方》,2013年第五期。
《试探家族研究范式视野中的海南韩-宋氏研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6期
《崖州在何处,生渡鬼门关——唐贬官谪琼路线及心理考议》《新东方》2011第3期
《隋唐五代海南人物志》,三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7年6月版。
《海南历代贬官研究》(合着),南方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周泉根当代文学文化评论类
《不可或缺的视角》,《读书》2007,第3期。
《走马兰台类转蓬 》,《读书》2013年,第3期。
《归去来兮朝花夕拾》,《当代文坛》,2011年第6期。
《尊严是生命的最高纲领》,《文艺争鸣》
《是江湖,不是黑幕——评<媒体这江湖>》,《当代文坛》2013年第5期,p151-154.媒体这江湖>
《请君暂上凌烟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文明的阵痛》,2013年09月02日《海南周刊》
《沉默的代价》,2013年09月09日《海南周刊》b12版。
《周原膴膴,风雅沧桑:<绝秦书>的历史隐喻》,《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绝秦书>
《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看近年来的“躯体写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Vol.43,2007年8月,第4期
《从权力的神话到符号的狂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VOL6,2005第6期
《主体的命运——论“作者之死”的背景、过程与实质》《文艺评论》,2008,VOL6。
周泉根其他
周泉根学术立场
学者于这个社会应该有三个职志:传承文明、批判时代、创造文化。而这三者根本也是为己,反求诸己,就是一个学者自我修行的过程和目的。既是文明的更新,更是自我的更造。不仅是一个学者,每个人停止发育之后也不能停止成长。举凡古今中外的大家对自我多半是且破且立,甚至大破大立。自省自破于当代中国人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骨子里被灌输的“常识”、“道理”太多了。可以这么说,就身上背负的壳而言,八十年代生人比七十年代的薄,七十年代生人又比六十年代的薄,尤以四五十年代生人为最沉重,要做回真我太难了,也太少了。一则由于青春期落下的病根,一则是大概壳已长到肉里。多少人能泯家国之恨、父兄之仇,却不能自我清理,依然老而无悔,用信仰去选择知识。事前、事中明白的少,事后能明白的也多不到哪去。[3]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周泉根教授简介 .海南师范大学官网.2015-04-23[引用日期2015-05-4]
- 2.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精品课程
- 3. 周泉根:一个70后学者的古文学立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8-24日[引用日期2015-05-4]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