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普陀(上海市普陀区)一般指普陀区(上海市辖区)
自然地理
,
中国地名
,
中国其他行政区划
声明
区域面积55.47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户籍人口879213人,常住人口1288,881人,以境内普陀路而得名,境内有苏州河横穿。
普陀区历史沿革
编辑直至19世纪末,区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渎港、蔡家浜、虬江等一线为界,南北分属上海县高昌乡、法华乡及宝山县真如乡、彭浦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列强通商口岸。嗣后列强强占租界,且多次扩大区域,
至1899年,区境苏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区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开始了城市化进程,逐步成为上海市区的一部分。
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后,今区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区分属闸北、彭浦、真如、蒲淞、法华等区。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府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划分政区,并在上海设立31个警区,苏州河以南之地被划为第十三警区,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基本按旧时警区地段设区,苏州河以南之地域为第十三区。1947年1月改称普陀区,区公所设在安远路玉佛禅寺内。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区接管委员会。
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划入苏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
1956年后又陆续划入真如、大场、西郊、宝山等区县部分地域。
1959年正式定名为街道办事处,年内,区行政区划为7个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东新村、沙洪浜、胶州路、曹杨新村街道。
1963年5月区辖属街道调整为8个,建立中山北路街道。
1964年区辖街道调整为9个,建立朱家湾街道。
1982年2月,从宜川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甘泉新村街道,从曹杨新村街道划出部分地区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时,区辖街道调整为11个。
1984年11月,嘉定县的真如镇划入区境,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1个镇。
1987年7月,由于境域扩大,建立沪太新村街道。同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3个街道1个镇。
1991年9月,撤销普陀路、胶州路街道,建立长寿路街道;撤销甘泉新村、沪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销朱家湾、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
1992年7月,嘉定县的长征、桃浦2个乡划入区内,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1个镇、2个乡。
1993年3月,东新村街道更名为东新路街道。
1994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销长征、桃浦2个乡,建立长征镇和桃浦镇。区行政区划为10个街道3个镇。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同年3月,新建白丽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2个街道3个镇。1997年7月,撤销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区行政区划为11个街道3个镇。
普陀区行政区划
编辑普陀区政府驻真如镇街道大渡河路1668号。辖8个街道、2个镇: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万里街道、真如镇街道、长征镇、桃浦镇。下设居民委员会231个。[4]
普陀区地理环境
编辑普陀区位置境域
普陀区位于东经121°39’,北纬
普陀区
31°25’,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北部。东起沪太路、彭越浦、苏州河与闸北区交界,南沿苏州河、万航渡路、长寿路、安远路与长宁、静安区毗邻,西至沪宁铁路、环浜与嘉定区接壤,北达真南路、薛家浜、灵石路与嘉定、宝山区相连。辖区内苏州河东西穿越而过,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4]
普陀区气候
普陀属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 ,最冷为1月份,平均温 度5.5℃ ,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常年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3.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10℃活动积温5009.6℃,无霜期235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普陀区人口民族
编辑普陀区经济概况
编辑普陀区综合
普陀区工业
普陀区城乡建设
普陀区社会事业
编辑普陀区就业
普陀区养老
普陀区教育
2012年,普陀区教育系统现有教育单位181所,其中中小学、幼儿园152所,中职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含1所工读学校),教育学院1所,业余大学1所,业余中专1所,社区学院1所,社区学校9所等。在校学生82605人,其中中小学生58203人。在编在职教职工7969人,其中专任教师6146人。另有离退休教职工8789人。[7]
普陀区科技
2012年全年获得国家、市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58项。其中,新产品计划项目8项,“火炬计划”项目3项。获得国家、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1315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支持1070万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56份,技术合同额9.11亿元。专利申请2050 项,专利授权154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7项,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1项。
普陀区卫生
截至2012年末,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含执业诊所和企业医疗执业机构)156个。卫生技术人员6878人。2012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207.26万人次,住院手术3.41万人次,出院病人12.18万人。2012年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1.49岁,其中男性79.33岁,女性83.73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1.66‰。[7]
普陀区文化
普陀区有各级文物点40余处,涵盖工业遗产、宗教建筑、文教建筑、民居宅邸、革命史迹等各种类型。“苏州河十八湾”是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中央造币厂旧址、福新面粉厂旧址、江苏药水厂旧址、上海啤酒厂旧址、天利氮气厂旧址等近20处工业遗产。普陀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还有着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资源,区内不仅有上海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大殿,还有闻名东南亚地区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庙。此外,区内还发现了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元代水闸遗址,这一发现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和展示馆近20个,如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上海造币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苏州河展示中心(梦清馆)、上海游艇游船展示馆、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成龙电影艺术馆、工业遗址公园等,滨河博物馆走廊初具规模。普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区内留存许多工人革命运动遗址。普陀区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苏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类博物馆、艺术馆和纪念馆多达10余个,具体为造币博物馆、印钞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纺织博物馆、游艇游船博物馆,火花博物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海上动漫博物馆、成龙电影艺术博物馆、苏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岛艺术中心、刘海粟美术馆展览分馆、上海当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馆、顾正红纪念馆和长风生态商务区工业遗址园,初步形成以近现代工业文化为主体、高雅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补充的博物馆展示走廊。[7]
澳门路日式住宅 | 天利氮气制品厂旧址 | 上海被服厂旧址 | 暨南大学真如旧址 |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
上海印染机械厂旧址 | 上海麻袋厂旧址 | 上海橡胶厂旧址 | 统益里 | 宜昌路救火会大楼旧址 |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旧址 | 集贤村 | 泰来坊
| 绿杨桥 | 参考资料[8] |
普陀区体育
普陀区内共有曹杨路普陀体育馆、北石路真如体育场、梅岭北路曹杨游泳池、平利路新健俱乐部及西乡路体育中心等5个区属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普陀区全民健身开放工作。下属4个业余训练学校,分别是普陀区少体校、普陀区军体校、普陀区足球学校和普陀区游泳学校,主要负责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区内建有1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5家百姓健身房、7条百姓健身步道、1个百姓游泳池和覆盖全区9个街道、镇的428处百姓健身苑(点)。[7]
普陀区交通运输
编辑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9]
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外围,内、中、外三道环线均从区内穿过,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7号线、11号线以及在建的轨道交通13号线,连接上海各中心区和邻近郊区,交通快捷方便。普陀区位于沪宁发展轴线的起点,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及内地的重要陆上门户和交通枢纽,[10]
G2京沪高速公路和G42沪蓉高速公路从这里通向江苏等内地省份。2010年,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工程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建成后将使沪宁城际铁路与上海市轨道交通11、15号线等实现多条轨道交通线的立体“零换乘”,未来每年客流集散量将达一亿人次,成为长三角大都市“三小时”交通圈的重要保证。
普陀区主要道路
编辑道路名称 | 道路走向 | 车道数量 | 道路材质 |
新村路 | 东西走向 | 八车道 | 柏油 |
桃浦路 | 东西走向 | 四车道 | 柏油 |
曹杨路 | 南北走向 | 六车道 | 柏油 |
真北路 | 南北走向 | 四车道 | 柏油 |
普陀区名胜古迹
编辑普陀区的名胜古迹有:玉佛禅寺,江南名刹,以供奉白玉雕释迦牟尼坐像和卧像而得名;真如寺,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庙会在此附近举行;沪西清真寺,上海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沪西工人文化宫(西宫),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长风公园,全市以水秀着名的大公园,园内有建于湖底的大洋海底世界,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花卉节在此举办;此外,还有长寿公园、海棠公园、未来岛公园等。
普陀区着名人物
编辑朱元冰(1995年1月11日),现为RTA少年组成员。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历史沿革 .上海普陀[引用日期2014-02-24]
- 2. 行政区划 .中国上海[引用日期2014-02-24]
- 3. 普陀新设"万里街道办事处" 真如镇改设街道办 .东方网上海政务[引用日期2014-12-3]
- 4. 历史沿革 .上海普陀[引用日期2014-02-24]
- 5. 城区概况 .上海普陀[引用日期2014-02-24]
- 6. 民生工作 .上海普陀[引用日期2014-02-24]
- 7. 社会事业 .上海普陀[引用日期2014-02-24]
- 8. 不可移动文物 .普陀区文化局[引用日期2014-07-28]
- 9. 普陀历史 .普陀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引用日期2012-06-30]
- 10. 深化管理机制 推动网站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中国上海[引用日期2014-02-24]
- 11. 历代方丈 .玉佛禅[引用日期2014-02-24]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