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画僧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4:50
编辑 锁定
清初四画僧是指活跃于清初画坛的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渐江髡残八大山人石涛的合称。
中文名
清初四画僧
定    义
清初画坛的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
影    响
扬州画派的兴起
相关人员
渐江髡残八大山人石涛

清初四画僧来源

编辑
末遗民,因不甘臣服于新朝,志不可遂,便循人空门,借助诗文书画,抒写身世之感。作品均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异其趣。

清初四画僧艺术风貌

编辑
他们的艺术风貌各有不同:渐江"千钧屈腕力,百尺鼓龙鬣"的笔墨功力,髡残"沉着痛快,以谨严胜"的酣畅淋漓,八大山人"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的怪诞奇崛,以及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戛戛独造,可谓"抟弄乾坤于股掌,舒卷风云于腕下"。

清初四画僧影响

编辑
四位用袈裟掩裹着精神苦痛的画家,以激情洋溢,深情凝蓄、个性鲜明的艺术,开创了时代的新风,直接影响了扬州画派的兴起,并在以后三百年来为后人所景慕,影响极大。

清初四画僧髡残

编辑

  
髡残(1612年-约1671年),俗姓石谿介丘白秃,自称残道人湖南武陵(今湖南常德)移居金陵(今南京)。初画家。
万历四十年四月初八出生,自幼喜画,明末起兵抗清,明亡后出家为僧,43岁定居金陵(今南京),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弘仁合称“明末清初四画僧”。其卒年不详。作品有《茂林秋树》及《层岩叠壑图》。

清初四画僧石涛

编辑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石涛是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失败被唐王处死,若极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并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石涛着有《画语录》十八章。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清初四画僧八大山人

编辑
八大山人(约1626年—约1705年),姓,名谱名统𨨗法名传綮刃庵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凤阳明朝宗室宁王朱权九世孙,着名书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南昌宁献王朱权七世孙,宁惠王朱磐烒六世孙,石城王朱奠堵支系。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剃发为僧;后改为当道士。通常称他为朱耷,这是一个学名,但这个学名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号称“八大山人”,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画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简笔写意花鸟画。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风格独特,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构造型。
现代美术家范曾先生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国美术史苟无八大山人,绝对也会黯然失色。八大山人对中国画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计量的,而随着历史的推移,他的艺术将使千秋蒙庥,恩泽无以数计的后之来者。”
绘画作品:《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 书法作品:《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等。
朱耷的存世作品十分受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追捧,2010画作《竹石鸳鸯》在西泠印社拍场拍出了1.187亿的拍卖价(创下古代书画南方市场的最高记录)。其他近年来在艺术品投资市场被拍卖的作品还有:《个山杂画册》、《山青水碧鸟语花香》、《鹭石图》、《瓶菊图》等。

清初四画僧弘仁

编辑
弘仁(1610年-1664年),俗姓六奇清朝画家
弘仁在清初迫害,走进山林出家,感受山林。他的画,寄心情,非写实。他的代表作有《松壑清泉图》。
他的画较淡色,条疏简,以长线画。相比唐寅以多线画基理的话,可见很大分别。他画的枯乾乾的,像冬天,无雾气,一目了然。这种山水被称为“玻璃结构”。作为清初的画家,他有突破,但慢。清初“四僧”之一。
词条标签:
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