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别 称
-
军团菌肺炎
- 英文名称
-
legionnaires′ disease
- 英文别名
-
legionellosis
- 就诊科室
-
呼吸内科
- 多发群体
-
男性多于女性,孕妇、老年、免疫功能低下者为高发人群
- 常见发病部位
-
肺
- 常见病因
-
革兰染色阴性的嗜肺军团杆菌感染
- 常见症状
-
腹痛,水样便,焦虑、神经迟钝、谵妄等
军团菌病病因
军团菌为需氧的多性革兰阴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其传染源是水源和空调系统,通过空气传播。根据细胞壁组成、生化反应和DNA杂交研究,军团菌和过去已知的病原菌无关,故构成单独一个科。军团菌科仅有一个属,即军团菌属。我国已定型者有Lp1,Lp3,Lp5,Lp6,Lp9等。
引起疾病者主要是嗜肺军团菌(Lp)和麦氏军团菌;嗜肺军团菌有15个血清型,约90%属血清Ⅰ型。军团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军团菌可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包括蛋白酶、磷酸酯酶、脱氧核糖核酸酶、β内酰胺酶以及细胞毒素,可能与毒力有关。军团菌的生长可得到一些自由生活原虫的支持,或在其体内寄生,如阿米巴。原虫和军团菌相互作用,且原虫可改变军团菌的毒力。
军团菌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前驱症状为乏力、
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天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黏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
咯血。
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约25%有恶心、呕吐及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
腹泻为惟一首发症状。
神经症状多见于急性期,包括不同程度
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多数病例体温于8~10天下降,
肺炎等全身症状随之好转。但重症病例可发生心、肝、肾功能损害,甚至功能衰竭致死,亦可迁延并发
肺脓肿等。
此型为该病菌感染的轻型,潜伏期为5~66小时,半数为36小时左右。发冷、发热起病,体温一般不超过39.5℃,伴
头痛、肌痛等。呼吸道症状不严重,半数患者仅轻度干咳及胸痛,部分咽喉干痛。个别可有
腹泻、清水样便或者失眠、
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蒙眬、颈强直、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均较轻。非
肺炎型的病程3~5天自愈。
军团菌病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核左移;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或气管内吸取物)革兰染色不能发现大量占优势菌群、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
2.血清学检查
(1)间接荧光抗体法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且≥1:128,或者恢复期单份血清效价≥1:956者可以诊断本病,多于3周末(少数6周)血清抗体效价可达诊断标准。本法阳性率约80%。
(2)直接荧光抗体法 由已知抗体检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致病菌,阳性率可达50%,可做早期诊断。
军团菌病诊断
军团菌病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仅凭其临床表现很难与其他病原所致的胸部感染鉴别,所以必须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方可确诊。
军团菌病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利福平等也有效。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对本病无明显疗效。
军团菌病预后
军团菌病的病死率约为15%,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有基础疾病或免疫缺陷者病死率亦高。死亡原因多数为
呼吸衰竭,其次为
休克和
急性肾功能衰竭。如能早期诊断及给予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降低。
词条标签:
科技
,
疾病
,
医学术语
,
医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