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5:55
编辑 锁定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力求通过探求影响学校行为的社会(也包括国家)因素,来展开对学校行为的分析,并由此来论证国家和社会在学校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这种分析集中于学校成员的行为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地方社会网络等问题上。
书    名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    数
234页
开    本
16
品    牌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    者
庄西真
出版日期
2006年12月1日
语    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811015263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内容简介

编辑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主要内容包括学校行为诸面相、学校行为的动力、学校行为的机制等。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图书目录

编辑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代序)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缘起
  一、一个人的学校生活史
  二、学校的重要性
  
  第二节 理论资源
  一、相关研究述评
  二、与学校行为有关的几个命题
  
  第三节 分析框架及行文顺序
  一、学校、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关系网络(社会结构)与学校
  三、本书的结构
  
  第一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校的个案研究
  第二节 学校的类型研究
  第三节 学校研究中的资料搜集方法
  一、参与观察
  二、深度访谈
  三、文献分析
  
  第二章 社会背景
  第一节 “总体性社会”的特点
  一、“总体性社会”中的资源分布
  二、“总体性社会”中的国家 社会关系
  三、“总体性社会”中的农村教育
  
  第二节 “后总体性社会”的特点
  一、“后总体性社会”中的资源分布
  二、“后总体性社会”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三、“后总体性社会”中的乡村社会
  
  第三章 学校行为诸面相——以山东省JN县莲花中学为例
  第一节 学校是什么
  第二节 莲花中学所在县、镇的大致情况与教育沿革
  第三节 莲花中学
  一、学校坐落与空间
  二、学校行政架构
  三、学校的干部
  四、学校教师的“乡亲化”现象
  五、学校的规章制度
  六、学校召开的会议种类
  七、学校边界及成员的生活半径
  八、学校内部的分化与流动
  九、学校成员的角色及其社会关系“初级化”现象
  十、学校与国家
  十一、学校与社会
  
  第四章 学校行为的动力:资源、权力和利益表达
  第一节 资源、权力和利益表达的概念
  一、社会资源
  二、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种方式
  三、权力
  四、利益表达
  
  第二节 学校及其成员与资源、权力和利益表达
  一、学校与资源
  二、校长的资源与权力
  三、教师的资源与权力
  
  第三节 学校自主性
  一、学校自主性的含义
  二、学校自主性兴起的原因
  三、学校的“有限自由”和“无限受令”
  
  第五章 学校行为的机制
  第一节 学校中的“拟差序格局”
  一、对“差序格局”的再认识
  二、基于“拟差序格局”的学校成员分类
  第二节 学校在科层结构中的行为机制
  第三节 学校在关系网络结构中的行为机制
  第四节 学校在派系结构中的行为机制
  第五节 学校成员对科层机制和关系网络机制的双重认可
  
  第六节 学校行政人员的“惯习”
  一、学校场域及学校行政人员的“惯习”
  二、学校行政结构与行政人员言行分析
  三、学校行政人员“惯习”的形成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国家的限度:制度化学校的社会逻辑文摘

编辑
导论
  任何一项研究都面临着三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这通常人们面对一个认识对象的思维路径:人们先是急于知道“它是什么”,继尔在感触之余,便追问“它为什么是这样”,而在对其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之后,就不仅会对“它是什么”的理解更进一步,并且在这一“我思故我在”的心路历程中对“我是什么”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把握自己生存的样态。我们认为这也应当成为学校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思路。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缘起
  一、一个人的学校生活史
  随着教育的普及,还有谁没有经历过学校生活呢?又有谁能否认学校的生活经历对他(她)的影响呢?当然每个人对学校影响的识识和理解有所不同,有的深刻、有的肤浅,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感激,有的痛恨,有的高兴、有的失意、有的宽容、有的褊狭,有的详细、有的简略、有的甜蜜、有的酸涩,有的收获、有的失去……不一而足。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学校生活史,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下面途述的是作为学校成员(或学生、或教师)的我的学校生活史。

  
词条标签:
文化 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