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主要从遗传的趣味现象入手,让读者逐步认识遗传,然后仔细领会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的过程、方式、决定因素以及与遗传的相关疾病等,旨在让广大读者更确切地认识遗传及其重要作用和特性。
- 书 名
-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页 数
- 182页
- 开 本
- 16
- 品 牌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作 者
- 林静
- 出版日期
- 2012年3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508738123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内容简介
编辑“探究式科普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为其中一册。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图书目录
编辑第一章生命之谜——遗传概述
第一节神奇的生命——遗传
第二节生命之源一染色体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2.染色体的变异
第三节遗传物质——基因
1.基因的产生
2.基因的特点
3.基因识别
4.基因工程
5.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奇异的精灵一变异
1.可遗传变异
2.生物突变
3.基因重组
4.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二章生命密码——遗传进程
第一节物种起源
第二节生命起源
1.生命起源的创造论
2.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
3.生命起源的化学说
第三节人类起源
第三章 生命钥匙——遗传方式
第一节系谱及系谱分析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定律
1.分离规律
2.独立分配规律
3.连锁遗传规律
第三节显性遗传与隐陛遗传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传递方式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常染色体隐陛遗传的传递方式
第四节单基因遗传
第五节多基因遗传
第六节细胞质遗传
1.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2.真菌类的线粒体遗传
第七节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的含义及起源
2.有性生殖的方式
3.有性生殖的意义
第八节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含义
2.无性生殖的方式
第四章人类成长的密码——发育与遗传
第一节人的体能与遗传因素
1.肌肉的耐力与遗传
2.肌肉的动作能力与遗传
3.平衡性与遗传
4.神经肌肉动作技巧与遗传
5.柔韧性与遗传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与遗传因素
1.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2.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3.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以蛙为例)
第三节胚前发育与遗传因素
1.胚前发育的类型
2.智商与遗传
第五章遗传中的奇妙
第一节双胞胎
第二节试管婴儿
第三节亲子鉴定
第六章难以想象——遗传疾病
第一节遗传疾病的概述
第二节遗传疾病的分类
1.单基因遗传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X连锁显性遗传病
4.X连锁隐陛遗传病
5.多基因遗传病
6.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吗
第三节遗传病治疗与防治
1.避免近亲结婚
2.开展遗传咨询
3.避免接触致变剂
4.提倡婚前检查与适龄生育
5.基因疗法
第一节神奇的生命——遗传
第二节生命之源一染色体
1.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
2.染色体的变异
第三节遗传物质——基因
1.基因的产生
2.基因的特点
3.基因识别
4.基因工程
5.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奇异的精灵一变异
1.可遗传变异
2.生物突变
3.基因重组
4.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第二章生命密码——遗传进程
第一节物种起源
第二节生命起源
1.生命起源的创造论
2.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
3.生命起源的化学说
第三节人类起源
第三章 生命钥匙——遗传方式
第一节系谱及系谱分析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定律
1.分离规律
2.独立分配规律
3.连锁遗传规律
第三节显性遗传与隐陛遗传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传递方式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常染色体隐陛遗传的传递方式
第四节单基因遗传
第五节多基因遗传
第六节细胞质遗传
1.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2.真菌类的线粒体遗传
第七节有性生殖
1.有性生殖的含义及起源
2.有性生殖的方式
3.有性生殖的意义
第八节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含义
2.无性生殖的方式
第四章人类成长的密码——发育与遗传
第一节人的体能与遗传因素
1.肌肉的耐力与遗传
2.肌肉的动作能力与遗传
3.平衡性与遗传
4.神经肌肉动作技巧与遗传
5.柔韧性与遗传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与遗传因素
1.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2.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3.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以蛙为例)
第三节胚前发育与遗传因素
1.胚前发育的类型
2.智商与遗传
第五章遗传中的奇妙
第一节双胞胎
第二节试管婴儿
第三节亲子鉴定
第六章难以想象——遗传疾病
第一节遗传疾病的概述
第二节遗传疾病的分类
1.单基因遗传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X连锁显性遗传病
4.X连锁隐陛遗传病
5.多基因遗传病
6.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吗
第三节遗传病治疗与防治
1.避免近亲结婚
2.开展遗传咨询
3.避免接触致变剂
4.提倡婚前检查与适龄生育
5.基因疗法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基因密码:遗传序言
编辑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回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得不赞叹科技,它犹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杖,使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人类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视觉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电话是人类听觉的“顺风耳”,它让即使远隔重洋的亲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样述说家长里短;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人类脚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万里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当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时候,人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仅仅是人类世界观的一个变化,诸如此类的认识变化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就难免会走弯路,所以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环节。
英目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说的科普是指采用读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全社会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是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在科技上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统治,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比较单薄。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等,但是相对来说,图书出版无疑是所有科普活动中最为重要和易于实施的途径。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2003年以来,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已经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2万个,援建图书56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科普图书,约3.5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探究式科普丛书》。 该套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套科普图书的出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对科普知识的全面需求,为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一定的基础。
是为序。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回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得不赞叹科技,它犹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杖,使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人类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视觉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电话是人类听觉的“顺风耳”,它让即使远隔重洋的亲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样述说家长里短;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人类脚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万里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当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时候,人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仅仅是人类世界观的一个变化,诸如此类的认识变化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就难免会走弯路,所以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环节。
英目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说的科普是指采用读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全社会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是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在科技上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统治,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比较单薄。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等,但是相对来说,图书出版无疑是所有科普活动中最为重要和易于实施的途径。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2003年以来,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已经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2万个,援建图书56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科普图书,约3.5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探究式科普丛书》。 该套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套科普图书的出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对科普知识的全面需求,为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一定的基础。
是为序。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