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7:18
编辑 锁定
又编完一期《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又一面窗,展示着半年来复旦外文学院各专业教师和部分博士、硕士研究先在本领域内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内,专业的、精深的外语能力当然是十分重要的,是本专业的“灵魂”之一,但是若没有学术研究的支持,教学也将停止在语言阶段,而无法向更深处、更高处进步,我们这一学科的发展也就会停滞不前。 希望本期《论丛》能得到同行的关注,也欢迎国内外同行来稿,使《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能为国内相关学术界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是以为记。
书    名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
出版社
复旦大学
开    本
0开
品    牌
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    者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出版日期
2006年6月1日
ISBN
7309049985
页    数
254页

目录

  1. 1 图书目录
  2. 2  
  3. 3  
  4. 4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图书目录

编辑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英国当代小说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新批评诸概念与中国古文论中的类似观念
  品钦《秘密的结合》之探询
  20世纪舞台上的《安提戈涅》
  Victim or Femme Fatale
  ——A BriefAnalysis of the Heroine inW ilde s Play Salome
  蓝色眼眸的诱惑
  ——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
  晚清科幻小说译介活动管窥
  ——以译者为中心的考察
  生命如死之坚强
  ——《人的命运》与《活着》的比较分析
  哈代诗歌中的基督教传统与反传统 李小飞
  “一朵追寻绝对自我的灵魂”
  ——解读弗吉尼亚·沃尔夫《奥兰多》中的叛逆精神
  Sense or Sensibility?
  ——Middle-classWomen sMarriage Attitude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外国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
  逆证与侦探
  论关联理论推理框架中的关联期待
  Bitzer修辞情景论
  词的隐含意义和语言性别歧视
  谈谈会话含意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
  从交际法到任务型教学法
  名词化之语义特征新探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
  交际教学法和系统功能语法
  语篇回指的优选论方案
  推动与拉引效应及其对二语习得的阐释力 许宁云英汉数词模糊性的对比研究
  英语前置句型的语篇功能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批判性思维意识调查
  拒绝语的文化参数化分析
  广告双关语对会话含义理论准则的遵守与违背
  对原型的认知框架解析
  俄语名词词类转换功能初探
  大学英语教材立体化初探
  翻译与词典编篡研究
  早期汉英词典:编纂理念和方法
  现象与本质
  ——英汉双语词典编纂中的语言不对等关系初探
  词典可以很美
  ——词典中的美学思考
  诗人译诗 译诗为诗
  语篇翻译与连贯构建
  Eugene A.Nida Vs.PeterNewmark
  —Two Dichotom ies Re-evaluated
  奈达与纽马克“二分法”比较
  德国翻译理论史上的“归化”和“异化”
  中国古诗与英诗中意象的对比与翻译
  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
  原型ˉ模型理论与风格传译
  透析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异化之争
  抛弃优劣,看翻译的斡旋过程
  ——比较Legge和David Li的《论语》译本
  后记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 

编辑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主要介绍了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翻译与词典编纂研究等内容。对象为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者。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 

编辑
文化与理论(特约专稿)
  马克思在伦敦
  赵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摘要:大伦敦贫民窟的艰难岁月里,马克思通过创办图书室、给流亡工人开讲座等形式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并相继写下《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批判檄文。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秋季号 

编辑
文化与理论(特约专稿)
  马克思在伦敦
  
  外国文学研究
  华裔、日裔美国文学的演进
  权力话语与少数族裔发音——解读乔伊·小川的《婶母》
  内化种族主义与主体建构——从《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看种族主义对非裔美籍人的心灵创伤及其影响
  找寻身份归途的本土人
  传统、才情与想象的命运——英美现代主义诗学的一个侧面
  方法与文本:从希利斯·米勒早期的史蒂文斯研究看米勒文学批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试谈辛格短篇小说中的“性”
  解读安托南·阿尔托的《戏剧及其重影》——重审“残酷戏剧”
  英国早期清教思想的文学再现——笛福《鲁滨逊飘流记》中人物的意识形态解读
  黑塞在中国接受的差异
  20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多元化、开放性的发展态势
  罗切斯特的双性同体与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剖析
  
  语言学与教学研究
  语言认知障碍的语用学研究
  论话语标记语and的语用顺应性
  俄汉语中的约量:概念和定位、语义类型和表达手段
  英语中动结构式类型划分及其内在承继关联的认知分析
  及物性研究综述
  新闻语篇中包装名词的视角化
  Versatility and Inventiveness of English Idioms
  Call from ESLW riting in China:Syllabuswith Right Doses of Instruction in Right Form
  Writing Degree Zero:The Ultimate Liber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小说叙事视角的系统功能语法探析——以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第一人称双重叙事视角为例
  
  翻译研究
  运用系统评析逻辑和风格参数开展多种译本比较的尝试——兼谈新时期文学译评方法论之一
  评价意义在目的语中的重现——一项基于评价理论的英汉文学文本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文学翻译史研究方法初探——以《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的译介史(1919—1949)》为例
  编委会公告

  
词条标签:
文化 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