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揭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在社会变革中的发展进程与历史经验,为当前高校德育的改革和现代化转型提供经验与教训,使大学生更具时代的规定性,更好地在社会现代化中发挥作用,也使高校德育自身更具时代特性。该书遵循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的研究思路,把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高校德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在社会变革中的演变过程,探讨高校德育现代转型的理论依据,深入挖掘社会价值观变迁与高校德育转型的内在机理联系。
- 中文名
-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
- 书 名
-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页 数
- 290
- 开 本
- 16
- 作 者
- 许瑞芳 黄书光
- 出版日期
- 2014年10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品 牌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丛书名:
-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
- 装帧:
- 平装
- ISBN:
- 9787544454476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基本介绍
编辑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内容简介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许瑞芳所着的《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以“史论结合”为原则,贯彻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从“实然”到“应然”的研究理路,将高校德育转型置于社会变革的视域中,透视高校德育在改革开放以来两次社会转轨中的阵痛与新生,使德育问题的探讨具有历史的“景深”。作者将纵向历史勾勒与横向专题考察相结合,力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饺德育在社会变革中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深度揭示,阐述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的本质和特征,并在分析当代高校德育复杂生态的基础上,求索高校德育转型研究的基本范式,以追寻高校德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德育实效性,进而推动社会新道德秩序的重建。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作者简介
许瑞芳,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复旦大学社科部博士后,《思想政治课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国际道德教育学会(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AME)会员和亚太地区道德教百学会(Asia 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APNM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德育理论与实践、近现代教育变革。2008—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美国马里兰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丈30余篇,主撰出版《2012年澳门国民身份认同与国民教育调查研究总报告》一书,参与多部学术着作的撰写。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多项科研项目。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图书目录
编辑引言
第一章价值主体回归与高校德育新探索
第一节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环境的转变
一、价值主体的回归与理性精神的张扬
二、权威效应的丧失与自我价值的凸显
第二节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构与转型探索
一、新教育方针的确立对高校德育的引导
二、高校德育的实践探寻
三、高校德育研究的启动:德育的学科化走向
四、反思:社会变革中的高校德育何以作为
第二章多元价值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新发展
第一节高校德育发展的复杂背景
一、遭遇新挑战: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文化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德育面临的时代性新课题
第二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改革探索
一、高校德育在改革中的新发展
二、开启心灵之门:高校德育价值指向的新维度
三、人文素质教育:寻求“精神家园”的重建路径
四、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探究
第三节德育的数字化生存:从“红色网站”到温暖“围脖”
一、网络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冲击
二、高校网络德育
三、从“红色网站”到温暖“围脖”
四、网络德育中的主体自觉
第三章德育功能观与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
第一节高校德育目标设置的理性反思
一、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发展
二、高校德育目标特点的理性分析
第二节高校德育功能反思与功能拓展
一、我国高校德育功能发展的历史梳理与反思
二、德育功能观的更新与高校德育功能的拓展
第三节构建21世纪高校德育目标的视角
一、确立高校德育目标的依据
二、德育目标应体现先进文化的价值意蕴
三、境界提升:德育目标设置的维度指向
第四节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德育功能的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决定高校德育功能的转换
二、高校德育功能的时代创新
第四章德育课程观念更新与高校德育课程建构
第一节德育课程观与高校德育课程发展进程
一、高校德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二、德育观念变革与高校德育课程的演进
三、 “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文本解读
第二节“主渠道”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分析
一、 “两课”:学生出勤率及课堂表现
二、 “主渠道”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剖析
三、 “道德教学”“道育教育”之辨析
第三节不容忽视:非德育学科课程的德育功效
一、德育活动课程:社会实践
二、校园文化:典型的隐性德育课程
第四节课程观变革下的高校德育课程改革
一、高校德育课程观的变革
二、整合德育课程群建设
三、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
……
第五章高校德育的日常实践:辅导员工作之个案分析
第六章走向未来:高校德育的现代化转型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1]
第一章价值主体回归与高校德育新探索
第一节改革开放与高校德育环境的转变
一、价值主体的回归与理性精神的张扬
二、权威效应的丧失与自我价值的凸显
第二节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构与转型探索
一、新教育方针的确立对高校德育的引导
二、高校德育的实践探寻
三、高校德育研究的启动:德育的学科化走向
四、反思:社会变革中的高校德育何以作为
第二章多元价值文化与高校德育的新发展
第一节高校德育发展的复杂背景
一、遭遇新挑战:市场经济的“双刃剑”效应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文化
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德育面临的时代性新课题
第二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改革探索
一、高校德育在改革中的新发展
二、开启心灵之门:高校德育价值指向的新维度
三、人文素质教育:寻求“精神家园”的重建路径
四、价值观教育: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探究
第三节德育的数字化生存:从“红色网站”到温暖“围脖”
一、网络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冲击
二、高校网络德育
三、从“红色网站”到温暖“围脖”
四、网络德育中的主体自觉
第三章德育功能观与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
第一节高校德育目标设置的理性反思
一、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发展
二、高校德育目标特点的理性分析
第二节高校德育功能反思与功能拓展
一、我国高校德育功能发展的历史梳理与反思
二、德育功能观的更新与高校德育功能的拓展
第三节构建21世纪高校德育目标的视角
一、确立高校德育目标的依据
二、德育目标应体现先进文化的价值意蕴
三、境界提升:德育目标设置的维度指向
第四节人才培养目标与高校德育功能的创新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决定高校德育功能的转换
二、高校德育功能的时代创新
第四章德育课程观念更新与高校德育课程建构
第一节德育课程观与高校德育课程发展进程
一、高校德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二、德育观念变革与高校德育课程的演进
三、 “思想道德修养”教材的文本解读
第二节“主渠道”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分析
一、 “两课”:学生出勤率及课堂表现
二、 “主渠道”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剖析
三、 “道德教学”“道育教育”之辨析
第三节不容忽视:非德育学科课程的德育功效
一、德育活动课程:社会实践
二、校园文化:典型的隐性德育课程
第四节课程观变革下的高校德育课程改革
一、高校德育课程观的变革
二、整合德育课程群建设
三、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
……
第五章高校德育的日常实践:辅导员工作之个案分析
第六章走向未来:高校德育的现代化转型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1]
- 参考资料
-
- 1.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 .上海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6-01-18]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