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T型客车分为普通型及青藏高原型。
- 中文名
- 25T型客车
- 外文名
- 25T type passenger car
- 型号1
- YZ25T、RZ25T、YW25T、RW25T
- 型号2
- CA25T、KD25T、UZ25T、XL25T
- 型号3
- WX25T、SY25T
- 生产厂商1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
- 生产厂商2
- 四方—庞巴迪—鲍尔
- 生产厂商3
- 唐山轨道客车、长春轨道客车
- 制造年份
- 2002年至今
- 衍生自
- 比利时国铁I11型客车、25K型客车
- 衍生型
- 19T型客车
25T型客车普通型
编辑25T型客车是中国铁路25型客车系列的型号之一,“T”是“提速型”的汉语拼音首字母(汉语拼音:TiSu),属25K型客车的后继型号[1]
。25T型客车是为中国铁路进行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而设计,以满足以160km/h速度可持续运行达20小时的不停站运行需要,一次库检作业满足5000公里无须检修的要求。主要部件满足200万公里内无需修换的要求,25T型客车最高运营时速为160公里/小时,平直道紧急制动距离(初速度160km/h时)不大于1400米,最大编组数19辆,车底两侧设裙板以减少运行时的空气阻力,车体板梁柱间处采取减振隔音密封措施,整列车构成PLC控制的监控系统,设有集中控制的信息系统。列车采用了机车供电技术,实现了机车向客车供电,编组取消了发电车。普通型25T一般使用午夜蓝与白色搭配的涂装。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要求,2015年1月1日后竣工的新造25型(25B、25G、25K、25T)客车及厂修、段修25型客车,采用以橄榄绿为主色的涂装方案,通过腰饰带两端形状的淡黄色块数量区别不同的车型。除双层客车、国际联运客车、行包快运车、内燃动车组可不须采用该新涂装,其余进入国铁线路运营的客车均须执行新涂装,其中用于25T型的绿色涂装与25B型和青藏25T型类似,部分车体的窗框亦照BSP制青藏25T型的样式刷成绿色(如Z285/286次列车的硬座车厢)。
25T型客车发展历史
主条目: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
25T型客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当时加拿大庞巴迪集团正大力拓展环球业务,尤其是在亚洲的市场,而实行改革开放、经济正在起飞的中国,正好成为一个机会和目标,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引进国外先进的车辆生产技术,加速国内的铁路现代化和提速需求。1993年,中国铁道部与加拿大鲍尔公司及庞巴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规划在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建立起一个以生产先进铁路客车为主要业务的中外合资企业[2]
。这个中外合资项目在1994年正式立项,但直到1997年4月,立项报告才得到国家计委批准。1997年11月27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加拿大期间,与时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出席了中国采购300辆新型高档客车谅解备忘录的签字仪式;1998年11月20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访华时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正式签订了采购300辆客车框架合作协议[3]
。1998年11月27日,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成立。

BSP制普通型25T型客车
(6张)

BSP制普通型25T型客车内部
(7张)
2003年12月,根据《铁道部2004年第一次新型160km/h速度级客车议标标书》,长春轨道客车、唐山轨道客车、南京浦镇车辆厂参考BSP的产品,开始批量生产提速客车。同时,提速客车正式定型为“25T型”。
25T型客车技术特点

国产化普通型25T型客车
(32张)
另一类25T为完全国产化版本,由长春轨道客车、唐山轨道客车及南京浦镇车辆厂按照BSP提供的图纸制造,2004年起生产。设有软座车、硬座车、软卧车、硬卧车、餐车、行李车、邮政车、行包专用车等,也有供特别用途的试验车、公务车、特种车,广九直通车版25T型还设有软座行李合造车(但车体标记为RZ25T而非RZXL25T)。采用了CW-200K型或SW-220K型(在SW-160型基础上的改进型)、PW-200型、CL-242K型转向架,装有抗蛇行减振器,采用双管制供风系统、104型电空制动机。使用半永久密接式车钩,改用密闭式塞拉门和折棚风挡并有真空集便器。供电模式少数为AC380V集中供电,大多为DC600V集中供电、分散变流的方式,安装逆变器,方便机车供电。
BSP版和国产版区别
厂修记录(标厂名的为国产,标“BSP”的为原装),上下车踏级处的厂牌(原厂车会标示“四方-庞巴迪-鲍尔”),车底梁上的“Bombardier”标志(原厂车)
2、车顶
国产车空调机外露,车顶平滑无棱。而原厂车空调包覆在整流罩中,不外露,车顶有加强筋。
3、车窗
国产车车窗形状和其他25型系列客车类似,较方正。而原厂车车窗较宽扁,并呈现浅绿色。而南车四方制车窗有银色框架之外其余与国产车相同,部分普通25T车体刷绿后窗框也刷成银色。

国产化普通型25T型客车内部
(14张)
国产车全部使用电气塞拉门和折棚风挡。原厂车大多数使用手动门和橡胶风挡,少部分改使用塞拉门和折棚风挡。
5、方向牌位置
国产车的方向牌大多是在车厢两侧中部两个窗户之间(南车四方制列车采用电子方向牌并在车厢两侧中部一个窗户之上),而原厂车是在一个窗户之下。
6、车内灯光
国产车(南车四方制列车除外)的灯光是白色荧光灯,而BSP原厂车及南车四方制列车的灯光偏黄、色调较暖。
25T型客车(普通型)运用历史
2003年10月:铁道部在国庆前(9月29日)开始开行多趟夕发朝至的京沪临时旅客列车,全部采用当时最高档的原厂25T软卧车。10月15日,其中一对临客L1/2次改为固定列车车次T135/136次。[8-9]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开行多趟使用原厂版和国产版25T型客车的直达特快列车。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调整运行图,使用25T型车底且按最高速度160km/h排点的特快列车升级为直达特快列车。
25T型客车(普通型)近年采购
其他采购:
2007年1月:长春轨道客车制造82辆25T供春运使用。[12]
2009年2月20日:第四列健康快车(衍生自国产25T型客车)在南车四方编组出厂。[14]
2012年6月13日: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向南车四方购买50辆25T型软座客车,并将于2012年12月在广九直通车投入服务。此50辆客车已于2012年9月14日出厂,并于2012年12月21日投入使用,取代原有4列老旧的25Z型客车。[15]
2014年4月公告采购2785辆客车,其中包含25T型客车1357辆。
25T型客车青藏高原型
编辑25T型青藏客车是专门为青藏铁路运营针对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特别设计生产的高原铁路客车,分别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制造。青藏客车的车种包括硬座车、硬卧车、软座车、软卧车、餐车、空调发电车、公务车等,设有集便式厕所、航空气密技术及供氧装置等,均采用墨绿色车身配以两道黄线的涂装(但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绿皮车)。25T型青藏客车由2001年开始研制,历时5年,参与研制的技术人员多达500余人,部件外包厂家近200家,整体造价比普通客车高25%~30%。[17]
和普通25T型客车的情况相同,由BSP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两家厂商制造的25T型青藏客车结构和设备基本相同,但部分细节上仍然有所差异。例如,南车四方生产的青藏客车空调机外露,车顶平滑无棱,车窗形状较方正,使用SW-220K型转向架(发电车除外);而BSP产品的车顶空调包覆在整流罩中,不外露,车顶有棱线,车窗较宽扁并呈现浅绿色,使用AM96型转向架。而车内设计方面,南车四方的产品采用白色灯光作为主要照明光源,而BSP的青藏客车则采用暖色调照明。BSP制造的25T型青藏客车现在只运行来往西藏拉萨和北京、西宁的列车,而南车四方的产品则用于运行来往拉萨和上海、成都、重庆、兰州和西宁之间。
为了营造具有西藏风情的乘车环境,25T型青藏客车的内装设计也具有西藏的文化特色。车上除了有藏族特色的图案、饰品,并以浅蓝、浅灰、白、藏红、藏黄这五种最具西藏色彩的颜色构成了车厢内的主色调。而车厢内所有信息显示屏、标示,均同时采用汉文、藏文、英文三种文字。
25T型客车发展历史

BSP制青藏高原型25T型客车
(6张)
2005年2月,中国铁道部对青藏铁路客车项目公开招标,并由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18]
,正式展开了高原铁路客车的研制。按照合同,两家企业需要于2005年12月到2006年5月间向中国铁道部交付361辆高原铁路客车,其中包括308辆普通旅客高原客车和53辆豪华观光客车,合同总值2.81亿美元。同时,国家发改委下达《青藏铁路客车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的通知》中指出,青藏铁路客车要依靠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创新。[19]

国产化青藏高原型25T型客车
(8张)
2005年6月,铁道部安排了一场青藏铁路客车高原适应性试验,包括了空调、制氧、噪声、电气、制动等5个试验项目,目的旨在研究高原环境对供氧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的影响,并验证其运用可靠性,确定主要部件的选型。由南车四方股份、BSP、铁科院、四方研究所及众多空调、制氧及其他重要车辆配件生产厂家等单位组成100多人的科研团队及2辆高原试验车赴青藏线进行试验。此次试验获取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性能参数。

BSP制青藏型25T型客车内部
(7张)
2010年3月,为配合上海世博会期间来往上海、拉萨的T164/T165次、T166/T163次列车由隔日开行改为每日开行,铁道部统一招标了新一批共83辆25T型青藏铁路客车,包含硬座车22辆、硬卧车44辆、软卧车11辆、餐车6辆[21]
。同年4月28日,南车南京浦镇车辆公司宣布中标该批青藏铁路客车项目生产订单[22]
。这批客车于6月交付上海铁路局,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投入运营。[23]
25T型客车技术特点
青藏25T型客车采用了各种新技术应付青藏高原环境和气候的挑战,铁道部组织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四方车辆研究所、客车制造厂以及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对青藏客车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了青藏铁路客车的主要技术方案[24]
。由于青藏铁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以上的路段占总长的86%,为保证车厢内的氧气供应,25T型青藏客车首次配备了制氧系统,运用模板制氧技术,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弥散式供氧是将由制氧机产生浓度约为40%的富氧空气送入空调主风道,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新风和回风后送入车厢,使每节车厢的氧浓度达到23.5%至25%;而分布式供氧的氧浓度可达40%至45%,可通过管路供氧口及配套的鼻式吸管供旅客直接单独吸氧,确保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24]
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电阻值降低,电器容易击穿或短路,因此提高了列车的绝缘要求,对电器电线系统重新设计,在高原环境下绝缘强度和介电强度提高了1.5倍以上,发热性的电器负载散热能力要求提高约30%,并预先在低压氧舱内模拟试验。 由于青藏高原雷电、地滚雷频繁,为避免雷电对电气系统的破坏,青藏客车还首次装用了防雷系统。在综合控制柜直流600V输入、直流110V输入、网络输入、GPS 和广播天线等关键部位增加了浪涌电流吸收装置,在车端增加了等电位连接,在转向架上安装了四套接地装置,有效防范了雷击的影响。[24]
由于青藏铁路沿途环境的特殊性,对于穿梭于西藏高原地带和平原地区之间的列车而言,实际经历了两个条件相差极大的环境,普通双层保温玻璃在这个过程中会因气压变化而变形、破裂或失去作用。25T型青藏客车使用由青岛金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内压自动调节型低辐射中空玻璃门窗,不仅要具备普通中空玻璃的性能,而且要针对气压变化大、高辐射、低温度等气候特点,采用适当的玻璃组合和气压调节装置,满足抗紫外线、低传热以及中空玻璃内腔压力自动调节的特殊性能,紫外线透过率不超过13.3%,车内紫外线强度与平原环境下基本一致。[24]
[25]
为提高客车的密封性能,车辆采用了密封式车体钢结构和密封式折棚风挡,并首次采用了双唇密封式结构的电控气动塞拉门,加强了客车的防风沙性能,而且也保证了客车供氧的效果。减振器上设置防风沙橡胶套,防止风沙进入减振器内部影响减振器性能等。对车辆外露的非金属部件如转向架空气弹簧、折棚风挡棚布等采用高耐受紫外线材料,提高了部件的抗老化性。[24]
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25T型高原客车首次实现了“零排放” ,所有的污水、污物均集中收集、集中排放。排泄物通过真空集便装置集中收集,容积可以满足连续运行42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客车装用了废水收集装置,污水箱容积达600~800升(视乎车厢类型),可以满足连续运行18小时无须排放的要求。所有青藏线长途列车均需要在格尔木站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才进入格尔木—拉萨段运行。[24]
根据计算,在平原地区使用的发电车在海拔5000米时功率会下降约40%。为满足高原地区全列车供电负荷达到1400千瓦的需求,25T型高原发电车装用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在海拔5000米时功率下降幅度控制在29.5%以内[24]
。同时由于高原发电车自重达85.8吨(一般列车的发电车重量只有60多吨),必须装用特别设计的SW-QD160型转向架。这种转向架带有八个圆簧、双空气弹簧,并采用无磨耗橡胶复合定位,能保证在发电车轴重24吨时,转向架的构造速度达到时速160公里[26]
。此外,为配合机车直供电的兼容性,25T型高原发电车采用直流600V供电方式。
25T型客车技术参数
编辑车种 | 25T型客车(普通型) | 25T型客车(青藏高原型) |
定员 | 硬座车:118 / 112(带车长办公席)
102(带残疾人卫生间)
软座车:78 / 72(带广播室)
软座车(广九直通车,国产化):72
61(带残疾人卫生间)/ 40(行李软座合造车)
硬卧车:66 / 60(带残疾人卫生间(早期))
57(带残疾人卫生间(后期))/ 40(国际联运)
高级软卧车(RW19T):16
餐车:36(BSP)/ 40(国产化、含广九直通车)
16(带休闲茶座)
行李车、邮政车:4
行李车(行邮特快押运车):2
轨道检查车、仪器试验车、隧道检查车:12
接触网检测车:10
健康快车(国产化):
30(生活发电车)、22(宿营车,双层软卧车)
8(手术诊疗车)、52(病房车,双层硬卧车)
| 硬座车:98
硬卧车:60
54(带残疾人卫生间(BSP))
51(带残疾人卫生间(国产化))
软卧车:32
餐车:44
空调发电车:18
唐古拉旅游列车(BSP):
8(豪华软卧车)、48(观光车)
24(厨房餐车)
|
构造速度 | 180km/h | 180km/h |
最大运营速度 | 160km/h | 160km/h |
车辆长度(不计车钩) | 25500 mm | 25500 mm |
车辆高度 | 4433 mm(含健康快车的生活发电车)
4750 mm(健康快车双层车)
| 4433 mm
空调发电车:4280
|
车辆宽度 | 3104 mm | 3104 mm |
换长 | 2.4 | 2.4 |
自重 | 硬座车:48.5~51.4吨
软座车:46.4吨
硬卧车:52.9吨
软卧车:47.9吨(BSP) / 51.3吨(国产化)
高级软卧车(RW19T):52.5吨
餐车:47吨(BSP) / 50.5吨(国产化)
行李车:45.7吨
行李车(行邮特快押运车):49.8吨
行李车(行邮特快货物车):43.6吨
轨道检查车:54.8吨
接触网检测车:53.9吨
仪器试验车:51.3吨
隧道检查车:62吨
| 硬座车:51.9吨
硬卧车:54.5吨
软卧车:53.3吨
餐车:52.2吨
空调发电车:85.8吨
|
转向架 | BSP原厂:AM-96 / SW-220K
国产化:CW-200K / SW-220K / CL-242K
| AM-96 / SW-220K
空调发电车:SW-QD160
|
制动 | 盘式制动 | 盘式制动 |
供电制式 | 机车供电、发电车集中供电:DC600V、AC380V
| 机车供电、发电车集中供电:DC600V |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 145 m | 145 m |
采暖 | 空调+电热 | 空调+电热 |
其他 | 国际联运客车与特种车自带柴油发电机 | 气密及供氧装置 |
25T型客车事故
编辑2006年8月29日13时,重庆至拉萨T223次旅客列车行至错那湖站时餐车(9号车厢)脱线,导致其它列车晚点,有4000多人受影响。至18时,青藏铁路恢复正常行车。[28]
2008年7月12日,T44次列车由西安驶出后不久,6号软卧车厢一块玻璃在会车时突然爆裂。随后,每当火车会车时,就不断有车窗玻璃被击碎,至7月13日早晨T44次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时,列车右侧软卧车厢共有30多块玻璃窗破碎,其中6号软卧车厢几个包厢的双层玻璃被强风贯穿,造成1名男乘客手指一侧被玻璃划伤。列车乘务长表示大量车窗玻璃破碎可能是由于两列火车会车时,中间形成空气低压造成的,他们已将此事上报铁路主管部门,至于其它原因铁路部门仍在调查。[29]
2009年5月13日17时43分,正向沈阳方向行驶T11次列车行至京哈线沈阳铁路局管内绥中线葫芦岛北间,因行李车起火被迫停车,23时30分开车,京哈铁路下行线中断行车5小时47分,事故车报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6万元。事故原因是列车在郑州站装运60箱鸡雏后,押运人随车押运吸烟造成。
2012年10月21日下午,由北京西开往广州东的T97次列车运行至京广线涿州至松林店区间时,由于大货车司机不慎将铁路边的大树撞倒,导致5号车厢(硬卧车)被砸中。列车晚点52分钟,幸未造成人员伤亡。[30]
2015年8月2日20时许,西安开往北京的Z20次列车运行至陇海线窑村—临潼区间上行区段K1048+156m处时,暴雨冲毁路基,导致6、7、8车厢脱线,无人员伤亡[31]
。事后,9车以后的车厢仍沿陇海、京广线前行,1-5车厢则经延安赴京,脱轨的车厢则于8月6日返回西安维修。[32]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25T系 .1st.geocities.jp[引用日期2016-03-7]
- 2. Bombardier's Blitz (Int'l. Edition) .BUSINESSWEEK.1995年2月6日[引用日期2016-03-7]
- 3. 铁路购买300辆高档客车销售合同在京签字 .高速铁路时空.1998年[引用日期2016-03-7]
- 4. 在25T型客车正式定型之前,提速客车仍然被划归为“25K型”
- 5. “上海列车”高歌猛进----申城铁路的今昔与明天 .上海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2016-03-7]
- 6. 陈建龙.BSP公司首批新车投入上海—杭州间试运行.《铁道车辆》.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2003年4月:41:40
- 7. 新型城际列车上海亮相 21日起将投入试运行 .搜狐.2003年1月18日[引用日期2016-03-7]
- 8. 上海至北京将加开一趟列车 "新空特快"天天五连发 .新浪.2003年10月22日[引用日期2016-03-7]
- 9. 航空座椅安上加开列车 缓解京沪线运能紧张 .新浪.2003年10月17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0.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报告摘要 .新浪.2006年3月21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1. 2006年铁道部铁路客车第一次招标:(1)25G共500辆:硬坐车192辆、硬卧车233辆、软卧车41辆、餐车34辆;(2)25T共82辆:硬坐车18辆、硬卧车49辆、软卧车5辆、餐车5辆、19T软卧车5辆。
- 12. 长客股份:226辆新车助春运 .吉林日报.2007年2月7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3. 唐山轨道车辆公司44辆高档客车整列编组出厂 .中国网.2007年4月18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公司研制的第四列健康快车出厂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2月23日[引用日期2016-03-8]
- 15. 广州至九龙直通车换装升级 新车青岛下线 .中国新闻网.2012年9月14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6. 铁路客车招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TKZC2013-2-25T .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2013年8月2日[引用日期2016-03-7]
- 17. 张韶天、窦新.“天路”客车青岛造.《招商周刊》.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15
- 18. 加拿大技术闪耀雪域高原 .四川外国语大学[引用日期2016-03-7]
- 19.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青藏铁路客车纪实 .建筑世界.2006年7月19日[引用日期2016-03-7]
- 20. 青藏客车:舒适安全又环保 .人民网.2006年6月22日[引用日期2016-03-7]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道部2010年青藏铁路客车招标公告.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0年3月
- 22. 中国南车中标83辆青藏铁路客车 .凤凰网.2010年4月30日[引用日期2016-03-7]
- 23. 沪萨旅客列车7月起每日开行 .人民网.2010年6月27日[引用日期2016-03-7]
- 24. 张春莉.青藏高原客车——世界铁路史上的成功首创:访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北京: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21日
- 25. 赵增洲.青藏高原客车门窗金晶造.青岛:青岛日报,2006年6月27日
- 26. 莫荣利、丁玮彦、李生新、陈灿辉.空气弹簧在青藏铁路车辆上的应用与改进.《机车电传动》.株洲: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2010年3月
- 27. 六个四人包厢和两个双人包厢(含独立卫生间)。
- 28. 青藏铁路旅客列车餐车脱线晚点5小时 .新浪.2006年8月29日[引用日期2016-03-7]
- 29. T44列车行驶中30多块车窗玻璃破碎 部分乘客受伤 .西部网.2008年7月15日[引用日期2016-03-7]
- 30. 北京至广州T97次列车被大树拦腰砸中 乘客恐慌 .凤凰网.2012年10月22日[引用日期2016-03-7]
- 31. 魏民洲董军就Z20次列车脱线处置工作作出批示 .西安晚报.2015年8月3日[引用日期2016-03-7]
- 32. 【雨过天晴】Z20车底今晨回到西安站 .百度贴吧.2015年8月6日[引用日期2016-03-7]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