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于2012年5月9日成立,吉林副市长仇福华出席成立仪式。
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
2012年5月9日,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正式成立,60多家会员企业致力于我市秸秆综合利用,这标志着吉林市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前,农民大多直接将玉米秆在地里烧掉,污染环境不说,还浪费资源。现在,一亩地的玉米秆能卖200多元,够买化肥的钱了。”龙潭区缸窑镇烧锅村党支部书记包立军说,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据介绍,吉林市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为主,年产量550多万吨,过去只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现在已经拓展到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燃料等用途。农作物秸秆通过能源化利用技术,采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可以代替煤、电、油、气等能源消耗,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节约能源。
2011年6月,吉林市被国家财政部列为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经市政府努力,秸秆能源化利用被国家财政部列为示范城市建设4个重点之一,重点支持。2011年,吉林市秸秆利用率达到80%。目前,吉林市的11户秸秆能源加工企业,共建立了22个加工基地,遍布全市10多个乡镇。2011年,吉林市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线有52条,产能达到35万吨,实际产量达到18万吨。但是,秸秆资源还没有得到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给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据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会长于兴武介绍,该协会目前有60多家会员企业。协会成立后,一方面是积极为企业服务,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最优质的服务,特别是要随时关注秸秆固化、气化、液化等能源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快产品开发,确保到2014年实现年产销40万吨秸秆能源产品的目标,建成国家级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1]
近日,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成立大会在昌邑区孤店子镇神农庄园会议室隆重举行。
会上,与会代表表决通过《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仇福华副市长当选协会名誉会长。根据民政部门批复,吉林市农委成为该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吉林市农委赵春贵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加快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是节约能源的需要,是提高秸秆利用价值、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减少碳排放的需要,是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提高耕地地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供优质饲料,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他希望秸秆利用协会及其会员单位,认真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农业优先、多元利用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利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我市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总量,选择适宜方式,促进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加快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吉林市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建设做出贡献。[2]
- 参考资料
-
- 1. 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成立 .中国行业协会商会[引用日期2015-02-27]
- 2. 吉林市秸秆综合利用协会成立 .吉林农网[引用日期2015-03-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