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阳朔由原滨江公园改建而成,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西依碧莲峰、东傍漓江、北起阳朔码头、南至阳朔渡口,景色绮丽,是阳朔风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征。
- 中文名
- 阳朔山水
- 改建原名
- 原滨江公园
- 历史时间
- 1400多年的历史
- 评定级别
- 国家3A级旅游景区
- 代表意义
- 风光的代表和文化溯源的象征
- 园中风景
- 奇石馆、盆景园、书画馆等
阳朔山水简介
编辑园内景观主要包括:迎江阁、画窗八景、鉴山楼、鉴真纪念馆、古道碑林、风景栈道、瀑布溪流、奇石馆等。
阳朔山水导游词
编辑阳朔山水园位于阳朔县城东南面,碧莲峰东麓,是阳朔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漫步古木参天的风景道,可俯看绕山而过的漓江流水,登迎江阁,更可尽赏幽美景致。山水园有大量石刻古迹,较具代表性的是鉴真和尚五次东渡时驻足的鉴山寺,有一个字里包含“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笔意的“带”字石刻,字高6米,宽3米。园中还有奇石馆、盆景园、丛鸟园、书画馆等。
从县城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入园后,沿风景道观赏沿路石刻,可在“带”字石刻下留影。上迎江阁,再到鉴山寺,进奇石馆、丛鸟园。
公园景观以一条刻满着名历史文人碑文的风景道而杨名,共有大小石刻贰拾多件,已于1981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碑文上不但有民国爱国人士吴迈所书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着名诗句,而且还有清代阳朔县令王元仁所书的特大草书“带”字,此字笔画如行云流水,又有龙腾虎跃之势,且字中藏字,字里藏诗,一个字中藏有一首四言诗: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让来自中外的游客赞叹不已!
“迎江阁”旁有一楼,名“鉴山楼”,始建年于唐开元初年,当时寺内僧人每日敲钟礼佛,钟声悠远,有“鉴寺僧钟”之景,是阳朔的旧八大景之一。直到1916年,寺废无僧,改为鉴山楼。据记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辗转水路到桂林时曾到此处停留,并在此鉴山楼礼佛,为缅怀鉴真大师,又在鉴山楼后面建鉴真纪念馆,塑鉴真雕像。
奇石馆集各地奇石、雅石之精华,造型独特,全为天然而成,内陈列有书法、字画等,让您流连忘返。奇石馆旁还有一瀑布溪流,高山流水、幽静高雅,可谓是“人间仙境”......
风景道稍往南,有一重檐八角亭,名“迎江阁”。红柱白脊,琉璃黄瓦,鳜鱼镇角,碧莲饰顶,颇具民族风格特色;迎江阁的上层八面开窗,八窗八景,美称“画 窗”。
阳朔山水历史
编辑古往今来,这里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唐代阳朔县令。沈彬、宋代宰相李纲、近代的孙中山、郭沫若、徐悲鸿等;还有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陈毅、邓颖超、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到此游览,为斯园增光添彩。如今山水园景区不仅成为阳朔文化的窗口,而且还成为阳朔旅游的闪光点。于2001年11月首批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