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药用植物柑橘黄龙病一般指柑橘黄龙病
黄龙病
,
识别
,
病毒
,
疾病症状
,
生物物种
柑橘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 能够侵染包括柑橘属、枳属、金柑属和九里香等多种芸香科植物。目前,该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近50 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19 个柑橘生产省(市、自治区)中已有11 个受到该病危害,严重制约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中文名
- 柑橘黄龙病
- 别 名
- 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
- 病原中文名
- 韧皮部杆菌
- 病原拉丁学名
-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
- 病原类型
- 革兰氏阴性细菌
- 主要危害作物
- 柑,橘,橙,柠檬,柚类,枳
- 主要为害部位
- 梢、叶、果、根
柑橘黄龙病为害症状
编辑柑橘黄龙病全年都能发生,春、夏、秋梢均可出现症状,以秋、冬季症状最为明显。叶片有三种类型的黄化,即斑驳黄化、均匀黄化和缺素状黄化。叶片转绿后局部褪绿,形成斑驳状黄化,斑驳位置、形状非常不规则,呈雾状,没有清晰边界,多数斑驳起源自叶脉、基部或边缘,是较为准确的判断症状;均匀黄化多出现在秋季气温局部回落后,所抽生的秋梢晚秋稍上,新稍叶片不转绿,逐渐形成均匀黄化,多出现在树冠外围、向阳处和顶部,是较为准确的判断症状。缺素状黄化不是真的缺素,是由于黄龙病引起根部局部腐烂,造成吸肥能力下降,引起叶片缺素,主要表现为类似缺锌、缺锰症状,是黄龙病识别的辅助症状。柑橘果实有两种类型症状,即青果、红鼻果。青果病主要表现为成熟期果实不转色,呈青软果(大而软)或青僵果(小而硬),柚类、柠檬类、橙类均有此症状;红鼻果主要表现为成熟期果实转色异乎寻常的从果蒂开始,而果顶部位转色慢而保持青绿色形成红鼻果,柑橘类、橙类均有此症状。细菌随筛管转运至全株,使树体衰退。病枝上再发的新梢,或剪截了黄化枝后抽出的新梢,枝短、叶小变硬,表现缺锌、缺锰状的花叶。
柑橘黄龙病病原物
编辑病原物为一种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属韧皮杆菌。
菌体多数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尺度为20—600纳米×170—1600纳米。菌体的外部界限是膜质结构,厚约17-33纳米,平均25纳米。由三层膜组成。
柑橘黄龙病传播途径
编辑柑橘黄龙病发病条件
编辑1、果园或果园附近存在病源,即黄龙病病树。
2、果园或果园附近有传毒媒介,即柑橘木虱。
3、柑橘木虱在病树取食累计5个小时,即可带毒。
4、果园内发生不整齐,随时有嫩梢发生,可吸引柑橘木虱前来取食、传毒。
柑橘黄龙病检测诊断
编辑当今,柑橘黄龙病的检测诊断技术主要有六种,如表1所示。其中较为常用的有田间症状诊断和核酸分子检测,此外,广东省昆虫所推出了一种田间诊断+试剂盒诊断的方法,在梅州和广西北海等地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
检测技术 | 技术内容 | 优缺点 |
田间诊断 | 叶片斑驳黄化、缺素黄化或叶基黄化;牛鼻子果(果实小且果实基部黄化) | 简便;易与其它病害相混淆,需要较丰富的诊断经验 |
指示植物 | 南非夏橙、印度甜橙等作为指示植物 | 诊断耗时长 |
电镜检测 | 电镜下观察病原体 | 需昂贵设备与专门技术,易漏检 |
免疫学检测 | 免疫电镜检测与免疫荧光检测 | 需昂贵设备与专门技术,易漏检 |
核酸分子检测 | 核酸杂交检测,常规pcr和定量pcr检测等 | 快速准确;但需要昂贵设备与较高技术要求 |
淀粉显色 | 感染黄龙病的叶片积累大量淀粉 | 快速、经济,但需结合田间诊断才能避免其它情况的淀粉积累影响检测结果 |
柑橘黄龙病防治方法
编辑(1)严格检疫制度,杜绝病苗、病穗传入无病区和新种植区。
(2)培育无病苗木。①苗圃地应选择在无病区或隔离条件好的地方,或用塑料网棚封闭式育苗。②建立柑橘无病毒繁育体系。凡经选出的良种株系,必须通过指示植物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通过茎尖嫁接脱毒技术获取茎尖苗木,按无病毒规程操作繁育无病苗木。③“体系”未建立时,砧木种子应采自无病树的果实,种子用50~52℃热水浸泡5分钟,预热后再浸泡在55~56℃的热水中,恒温达50分钟。接穗应采自经鉴定的无病母树,并用1 000倍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小时,后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嫁接。④加强苗圃的管理制度。
(3)防治柑橘木虱。①加强栽培管理,每次新梢抽发整齐,统一喷药防治。在萌芽期即要喷第一次农药,防治成虫产卵在芽隙处。农药以有机磷为主,可选用水胺硫磷、氧化乐果或机油乳剂等。②加强冬季清园喷药,消灭越冬期活动力差的柑橘木虱,是全年防治的关键。③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在柑橘产区内不种植黄皮、九里香等芸香科植物,杜绝柑橘木虱转移寄主。
(5)病区重建柑橘园。①应整片挖除病、老树,清理环境,先种植一年短期作物后再行种柑橘。②采用隔离种植。
(6)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柑橘生产,做到发展规模统一规划,园区内统一品种,生产上统一措施,技术上统一指导,管理上统一规程。能有效控制发病率。
(7)立体防治: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采用立体化防治的方案。一是生长期(时间上)立体化防治,花芽期与展叶期是易于被侵染的关键时期,中药沃丰素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此时适当高浓度使用对整个生长期的病害防治具有重大作用。秋季采果后是病菌繁育并潜藏的关键期,对解决来年病原基数及病害危害程度具有重大作用;二是株体不同部位(空间上)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制剂溃腐灵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树体的根、皮、叶、果都能够吸收药液的有效成份,传导过程当中能够杀灭潜藏(韧皮部和越冬)病菌;三是用法上立体防治,中(草)药具有营养复壮的特性,通过复壮提高免疫力和杀菌两个作用来防治病害,而灌根、清园(枝干喷雾)、喷雾是实现两个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8)中西结合:中(草)药制剂具有多种成份复方而成、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份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柑橘黄龙病地理分布
编辑我国主要病区为广东、广西和福建,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的局部地区有发生,台湾省的立枯病亦为黄龙病。在泰国、越南、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为害严重,非洲的青果病也属黄龙病。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白先进委员:广西可以为全国防控柑桔黄龙病提供经验 .人民网.2013-03-04[引用日期2013-03-24]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