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静书岩石刻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0:32
编辑 锁定
位于四川省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临河的环岩上,始建于南宋,长210米,高3至6米,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大小字600余个,各种体自有风格,刻工精湛细腻。蕴唐宋之银钩,展历代巨笔之风流。
中文名
真静书岩石刻
地    点
四川省武胜县
类    型
古文物
年    代
南宋
简    介
书岩上包括从唐至清的名家书法
亦    名
燕子岩摩崖石刻
书法字体
篆、隶、皆、行、草

目录

真静书岩石刻简介

编辑
位于四川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临河的环岩上,始建于南宋,长210米,高3至6米,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大小字600余个,各种体自有风格,刻工精湛细腻。蕴唐宋之银钩,展历代巨笔之风流。临岩一望,凿痕斑斑,蔚为壮观。

真静书岩石刻遗迹

编辑
0862c35416a6dc4bd0090658 0862c35416a6dc4bd0090658
岩前有无名氏的“惩忿窒欲、进德修业”8个0.8米见方的大字,篆书苍劲有力、圆润流畅。唐代李阳冰手书小篆“道山”两字,有武功苏唐卿书“竹鹤”两字,似双鹤亭亭玉立,独具匠心。书岩中段,35厘米见方的“仇池”两字下有一石室,深约4米,宽3米,高2.5米。室中有一直径1米的圆井小水从石够中泻出,涓涓入井,四时不竭,这就是传说的“仙人洞”。洞内石榻可供坐卧小慈。洞左有道光乙西冬(1849)陆玑手书的“寿”字,右侧有据“仙人洞”的楷书“龙门凤穴”,另一壁刻有嘉熙三年(1239年)正月初亡吴春帆等7人游书岩时抒怀古之幽情而草书的五言古诗4首。书法流畅,镌刻精细。从“宾皆夸凤穴,我独羡龙门;文社人虽杏,书岩迹尚存。烟迷千树雨,犬吠几家村;留得光芒在,千秋仰少温”及“山泉煮茗好,闲啜意如何”中足见诗句之清丽。字宽35厘米、高50厘米的隶书“恩无邪,公主明”是宋丞相温国文正公司马光的遗迹,据考系李元庚于嘉泰三年(1203年)镌刻,距今已近800年历史。清人何苏诗:“永和书法(王蠢之书法)渺难寻,几字镌空峙到今,苔藓未湮虫鸟迹,风棱岂被雪霜侵……司马阳冰何处是,举头犹见古人心。”备赞其悠久。其下有1.5米见方的颜体楷书“书岩”两字,笔力劲拔。自“书岩”折而朝南,壁上显有枝叶雕花,传为卧龙浮雕。前行转向东南方,是深刻石壁的皤龙浮雕,展爪欲飞,栩栩如生。

真静书岩石刻保护措施

编辑
为保护书岩,早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沈远标即于“仙人洞”旁立有特示碑:“书岩为定邑(武胜古称)胜迹;不得稍有损坏……”共9行170字。而光绪定远知县姜由范的咏书岩诗:“峭壁层层列雁行,搜奇采访白云乡;山林赖有图书富,风雨难消翰墨香。巨笔几人留姓字,大名从古重文章;登临我亦心仪久,纵负诗才不敢狂。”武胜县人民政府1981年11月13日公布书岩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条标签:
景点 中国其他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