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浐灞生态区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1:00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西安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北至渭河南岸,南抵绕城高速,西起西铜公路,东至西康铁路,包括浐河、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按照总体规划,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将分三期推进:一期重点建设包括浐河、灞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和以浐灞三角洲为核心的50平方公里中心区,从2005年起大约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二期重点建设“两塬夹一川”(杜陵塬、白鹿塬夹浐河川道地区)约10平方公里的南区,从2008年起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期重点建设北绕城高速以北的北区和浐灞河沿河经济带。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生态重建和开发建设,逐步在生态区范围内建成若干城市组团。预计到2020年,人口将达到55万,基本建成集生态、会展、商务、休闲、文化、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概况

编辑
200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按照 “都市型生态区、生态化商务城”的区域和产业定位,相继启动世界园艺博览会、金融商务区等重大项目,土地管理、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87%;实际利用外资2200万美元,增长15.79%;实际利用内资12.9亿元,增长63.08%;实现地方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1021万元,增长79.23%,超收4137万元,收入进度和增长幅度均位居全市首位;融资实现17.9亿元,增长18.54%;新增绿地面积70公顷,新增水面面积76.6公顷。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重点项目

编辑
建设进展顺利200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规划面积41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3.3公顷,总投资20亿元,将于2011年4~10月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行,主题为“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展会。3月,西安世园(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具体承担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开发、建设、招展、运营。通过研究论证,先后编制完成《2011西安世园会主题内容手册》《西安世园会园区产品及持续利用策划报告》等规划方案,其中,《2011西安世园会总体策划方案》和《西安世园会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组织评审通过。世园会园区主体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在全球公开招标。11月10日举行园艺博览园建设启动仪式,种植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启动纪念树”,标志着世博园建设全面展开。截至年底,共完成世园会会址及配套建设项目投资2.8727亿元,完成园区范围内280公顷的土方造型,铺设电力、给水管道2.6公里,污水管道1.3公里,建成园内桥梁26座,完成广运潭得宝、永丰、兴成、陇垣、归云5座人工湖工程,实现蓄水面积54公顷;新栽各种乔木5000余株,各种灌木、地被植物、草坪约2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绿化100多公顷,世园会园区的景观体系初步形成。世博园周边道路、桥梁、配电等配套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世园会会徽、会歌、吉祥物全球征集和评选等招商宣传工作全面展开。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

编辑
论坛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浐灞三角洲北部,占地163.3公顷,总建筑面积300多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0亿元,五年建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五星级宾馆、商务中心、居民住宅及配套设施等。年内主要围绕周边各项配套设施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年底,完成投资11.112亿元,论坛区域的七条道路基本建成,浐灞半岛A5、A6、A10、A15地块住宅、商铺、绿化、配套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围绕欧亚论坛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配套建设区域。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金融商务

编辑
区建设项目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位置,规划用地面积270公顷。3月,浐灞生态区管委会金融商务区管理办公室正式组建成立,经过广泛考察调研,制定了浐灞金融商务区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报告初稿,并经过第一次评审。4月7日举行浐灞金融商务区启动仪式,开始进行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的入区洽谈工作,与香港香江国际集团、中银香港有限公司成功达成共建协议,并开始筹建浐灞金融大厦。
  浐河中心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28亿元。欧亚大桥、灞河中心区段堤防工程、区域道路和管线工程、绿化工程等稳步推进。灞
浐河东岸综合治理与城市改造项目地处浐河以东、长乐东路以北,总占地133.3公顷,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浐河综合治理2公里、建设拦水坝1座、滨河林带与堤顶路2公里;建设滨水生态居住区、教育、医疗、市政等配套设施。截至年底,该项目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一期工程共13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及配套设施已开工建设。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启动2008年11月10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启动仪式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广运潭景区隆重举行,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际共同触摸了象征启动“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的水晶球,并开通了“网上世园会”。参加仪式的来宾给孩子们分发“播种希望”的种子,共植“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设启动纪念树”。2011年在西安开幕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是上海世博会之后在中国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博览盛会,必将为西安城市形象的提升、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浐金融商务区启动2008年4月7日,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正式奠基建设。省市负责人及中银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林广兆、香港中新集团董事局主席郦松校等香港金融家代表、驻陕金融机构代表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浐灞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位置的浐灞半岛中南部,西、北为三环路,东临灞河,南到陇海铁路。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级别分支机构入驻,形成有利于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聚集的良性发展格局,并借机形成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进驻的金融机构提供舒适便捷的综合服务。灞
◆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启动2008年8月24日~25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技术评审,11月19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发文批复同意在浐灞生态区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使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首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区域。拟建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处,分布在灞河东西两岸,总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是以天然与人工兼具的河流湿地类型,区域特色显着。整个湿地公园建设分三期,一期建设三年后完成,总体规划大约需要十年。截至年底,完成投资3014.4万元,完成土方工程19.4万方,实现湿地植被恢复40余公顷。灞
◆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通过评审2008年4月8日,《西安浐灞生态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通过由国家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8月25日水利部正式发文批复浐灞生态区成为西北首个、全国第十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区域。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水系整治和修复、污染治理和污水回用、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总投资18.9亿元。已经完成的六大重点水生态建设工程:防洪工程、大水大绿工程、浐河碧水工程、广运潭生态景观工程、桃花潭生态景观工程、雁鸣湖湿地工程,每日均吸引大量市民前往休闲游览。
◆西安生态区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通过评审2008年12月10日,西安浐灞生态区委托编制了《西安浐灞生态区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城市生态型新区建设规划》,12月10日通过了由国家环保部委托陕西省环保局组织的技术评审,为国家级生态区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200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以产业招商和板块招商为重点,策划包装了金融商务区等六个板块15个重点项目。以“西洽会”“高交会”和榆林专场推介会为平台,成功签约香江国际、深振业两个项目,获得西洽会“优秀布展奖”“优秀组织奖”和高交会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最佳布展奖”“十大创新奖”等多个奖项。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2.9亿元,实际引进外资2200万美元。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土地管理

编辑
200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加大土地管理力度。在计划和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市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年上报建设用地项目预审7宗,用地总面积349.67公顷;上报并通过省市国土部门审批建设用地8批次、349.6公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8宗51.5公顷。大力开展土地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制止土地违法行为30余起,拆除违法建筑约72689平方米。
优化体制机制2008年3月,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和浐灞生态发展公司的政企分开,新组建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备办公室(世园集团)。形成以党工委、管委会为领导核心,以发展公司、世园集团为依托和支撑的具有浐灞特色的管理体系。7月18日,浐灞管委会正式搬入商务中心办公,新聘用98名新员工充实力量,为推动浐灞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区域综合管理

编辑
2008年,西安浐灞生态区启动生态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完成现代服务业、创意、服务外包、房地产业等专题调研报告,编制完成区域社会事业、市政基础设施及广告等专项规划。开展规划、环境、水务、市政及市容执法,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100余件,联合灞桥、未央两区,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13万平方米。成立三个园区管理办,加强辖区社会事务管理。7月,生态区投资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成为汇集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办事窗口的一站式投资服务平台,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不断提升。落实安全责任制。10月成功举办生态区年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组织开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月”“建筑工程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和对全区安全生产检查12次。全年新开工建设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文明工地”2个,市级“文明工地”6个,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