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南大道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40:35
编辑 锁定
惠南大道,是沟通惠州惠城区惠阳区的交通大动脉,于2008年6月26日全线贯通,是原来惠淡大道的延伸,改造升级后的惠南大道全长约33.4公里,双向6车道,比双向2车道的老惠淡路缩短近5公里。
中文名
惠南大道
全线贯通时间
2008年6月26日
全    长
约33.4公里
行车速度为
80公里/小时

惠南大道沿线

编辑
惠南大道改造工程起于惠城区三环路口,经惠州学院、惠州河南岸街道办事处、三栋镇,至惠阳区永湖镇秋长镇,终点金秋路口,按一级公路结合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总投资约10.9亿元。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三环路口至惠州学院3公里,于2004年完成,投资约9000万元;二期惠州学院至金秋路口30.4公里,于2005年3月17日动工建设。

惠南大道建设特点

编辑
道路为双向6车道
惠南大道宽阔、流畅,与老惠淡路的局促与狭窄形成鲜明对比。惠南大道为双向6车道,其中惠城区的三环路口至东江学府,惠阳区的牛郎村至金秋路口,共12.6公里,道路标准断面为60米;中间的东江学府至牛郎村20.8公里道路断面为32米。而老惠淡路路面宽约7米,双向2车道。
绿化投入增加1400万
惠南大道绿化带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两侧绿化带,尤其是惠城区的三环路口至东江学府段、惠阳区的牛郎村至金秋路口段,中间绿化带宽5米,绿化美化标准高。据市公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道路档次,进而提升惠州城市的整体形象,市委、市政府曾对惠南大道二期改造工程的绿化方案进行调整,将东江学府至牛郎村的20多公里路段的中央分隔带由种植大红花改为种植黄榕(球),公路两侧原绿化设计为种植单排或双排海南蒲桃,调整为以高山榕、小叶榕、樟树、红棉树4种乔木为主,树的胸径也增加一倍多,使绿化美化效果和遮荫效果更好。绿化投入也由原来的800多万元,增加到2200多万元。
老惠淡路沿有中央分隔带,道路两侧为单排速生桉树。
比老路缩短5公里
惠南大道比老惠淡路缩短近5公里,道路线型更为流畅。惠南大道改造工程部分路段沿用老惠淡路,部分路段则另辟新路,一方面减少弯道,另一方面,避开了热闹拥挤的墟镇。老惠淡路穿过三栋镇、永湖镇的墟镇及河南岸街道办事处、淡水街道办事处的部分热闹街区,改造后的惠南大道经过这些地方时均从旁边开辟新路而行,解决了人车争道的困扰,使道路更通畅。

惠南大道经济走廊作用

编辑
实施惠南大道改造工程,是惠州市委、市政府推进“南进北拓、东西伸延”城市发展战略,拉开惠州中心城区构架,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举措。惠南大道改造工程是该市“三龙出海”交通主干道的重要“一龙”,拉近了惠州中心城区与惠阳区、大亚湾区的距离,为惠州实现由沿江城市向沿海港口城市迈进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该市公路交通网络,提升了城市功能,优化了投资环境,对促进惠州南部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惠州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以惠南大道建成通车为契机,对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推动惠州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生活圈”,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目标,推进南部新城开发建设以及石化、数码、能源、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带建设,将惠州南部区域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惠州市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惠南大道道路将改造

编辑
惠南大道主车道设双向八车道
根据《惠州市惠南大道改造工程规划及两侧“三旧”改造研究(草案)》,惠南大道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建筑控制线宽度为130米,设计车速80千米/小时,主车道为双向八车道。其中,道路断面和线形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改造,部分交叉口现有灯控予以保留,远期将采用立交和辅道形式组织交通。
在路面结构改造方面,惠南大道四环路至惠阳外环路段将全线加铺沥青罩面。在研究范围内,有条件进行“三旧”改造的用地共14宗,总占地面积约50.1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2.76万平方米。
据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总投资估算约14.45亿元(不含征地拆迁和“三旧”改造费用)。[1] 

惠南大道沿线将建新发展大动脉

编辑
惠南大道沿线地区将建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走廊”和集中展示惠州形象的“景观走廊”,并预留惠深城际轨道交通走廊。

惠南大道发展目标

珠三角辐射粤东的“东联门户”
《规划》范围:研究范围北至惠城区四环路,南至惠阳区外环路,沿惠南大道两侧约500~2000米的范围内,全长约23.4公里,总面积约3022公顷。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为三栋镇域内惠南大道沿线地区,北至四环路,南至陈平大道,面积约1852公顷。
根据《规划》,我市将依托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把惠南大道沿线地区建设成珠三角向粤东地区辐射的“东联门户”、惠城中心区向南部沿海地区拓展的“南进门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走廊”、集中展示惠州形象的“景观走廊”和“新惠州”的“发展大动脉”。[2] 

惠南大道发展定位

广东重要的高技术产业走廊
在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惠南大道沿线地区将形成五大城市发展定位。
定位一:高技术产业走廊
广东省重要的以电子信息和通讯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走廊。依托现有的数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建设惠州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发展成为以消费类数码电子信息产品、计算机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和自主研发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新一代手机为主的通讯设备和新兴电池为主的电力设备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网络智能、新型显示器件、嵌入式系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创新突破为主的研发基地。
定位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珠三角东部梯度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依托惠南大道附近高速公路、铁路等“多式联运”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成为面向珠三角消费需求的重化产品、原材料集散地;粤东等外围地区服务于珠三角汽车、轮船等高端制造业的零配件集散地;面向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电子信息产品“供销一体化”交易枢纽。
定位三:穗深港宜居住区
依托惠南大道沿线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及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发展成为面向市区的城郊型居住区、为大亚湾产业人才配套的生活区、穗深港区域性宜居住区。
定位四:惠州科教研发基地
依托现已形成并逐步完善的职业教育基础,以及位于联系惠州市的“管理中心”(惠城中心区)与 “生产中心”(大亚湾)“纽结点”区位,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成为服务于惠城中心区电子信息产业、大亚湾重化工业升级的科技研发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以相关配套软件开发、产品设计包装、数码影视产品制作为主的创意产业基地。
定位五:生态科技公园
充分利用永湖镇峰峦叠翠的山体,蜿蜒秀美的河流,以及与东莞、深圳、香港等城市便利的交通联系,结合本地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将生态科技手段与景观设计手法结合用于公园设计,发展成为珠三角首个具有岭南客家文化特色,集生态、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科技公园。[2] 

惠南大道交通规划

预留惠深城际轨道交通走廊
规划区内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包括惠南大道、潮莞高速公路、S357线、惠深城际轨道等。其中,规划在永湖镇以南,沿惠南大道中央绿化带预留惠深城际轨道的交通走廊。
规划形成由潮莞、惠阳外环等高速公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等快速路,以及陈平大道、主2路、主4路、主6路等主干路构成“一纵十三横”条带状的干道路网骨架。[2] 

惠南大道城市设计

建成现代人文特色景观走廊
据悉,结合规划区“两门户、两走廊、发展大动脉”的发展定位,对现有景观资源进行挖掘,把惠南大道建设成融“山、水、城、园”于一体,集中展示惠州新岭南现代风貌特色的景观走廊。具体分解为3个分目标:人流、车流、物流高效运转的交通性景观走廊;城市与山水融合、节奏感强烈的山水景观走廊;高档次产业与高品质生活并举的现代人文景观走廊。
景观分区方面,《规划》将惠南大道沿线划分为3大景观分区:“山水楔城、绿意融城、文化映城”的三栋综合服务片;“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山水怡情”的永湖生态休闲片;“宜居宜工、动感时尚、繁荣康乐”的三和高新产业片。
在城市景观格局方面,将依托惠南大道,由北至南形成教育科研区、商贸物流区、休闲度假区、生态居住区、都市工业区等5大形象代表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惠南大道五景。[2]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中国其他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