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广东中医院一般指广东省中医院
组织机构
,
社会
,
文化
,
救死扶伤
,
建筑
,
广东
,
医院
- 中文名称
- 广东省中医院
- 医院等级
- 三级甲等
广东省中医院历史沿革
编辑1933年,诞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1913年2月,广东中医药两界人士联合粤九大善堂力量,商议筹办粤省中医中药学堂事宜,于1913年成立“中医药学校省港筹备处”,公推广东近代着名的教育家卢乃潼担任筹办处主席。1924年,广东中医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为了方便学生实习,1933年9月,建成广东中医院。
1943年,颠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广州沦陷,医院被日军强占。学校迁往香港,1944年曾准备在韶关复课,但由于日军进犯,遂告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但医院却被转做省妇幼保健院。
直到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医院始得以恢复。
1953年,改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医院得以发展,1953年改为国有医院,更名为广东省中医实验医院。1956年,在原广东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组建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院遂成为广州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1958年医院正式定名为广东省中医院。医院名医荟萃,形成了广东省中医界宝贵的学术传统。
1973年,青葱。可道光阴流电转,草上霜飞峭如翦。
1973年,建院四十年。医院终于获得批准,着手兴建一座六层住院大楼及辅助科室的附楼。为了建设这座大楼,全院上下紧急行动,亲自动手,挑水泥、搬石头、磨地板.......大家突击劳动,不计报酬,不计较休息时间,值班不补假,到1975年硬是用自己的双肩盖起了医院历史上的第一座住院大楼。尽管处于文革期间,工资经常都难以保证,但是在那一代人身上却始终昂扬着一股“无私奉献”的精神。
1983年,改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983年,建院五十周年。沐浴着改革春风,省中医院启动了运行机制的改革,果断打破大锅饭,建立责任制,提出了“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如在门诊实行病人选医生,开设夜诊、午诊、优诊、速诊、星期天诊等,医院门诊量迅速增加。
1986年新门诊楼落成。
1987年,医院门诊量首次突破百万。
1988年,建立下塘门诊。
1990年,建立天河门诊。
1992年,住院楼一号楼投入使用,同年5月,与日本合作的“广东高野大肠肛门病防治研究中心”开业。
1993年,跨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993年,建院六十周年,医院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向我院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中医院”的奋斗目标。
1994年,罗冲围门诊建立。
2002年,广州市慈善医院建成并委托我院管理,成为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
同年,经与原珠海市中医院合并,我院又在风景如画的海滨名城珠海建设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2003年,慷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中,广东省中医院29层的新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2007年,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挂牌成立。
2007年,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投入使用。
广东省中医院特色科室
编辑其中脑病专科、心血管病专科、皮肤病专科、肾病专科、乳腺病专科、妇科病专科、脊柱专科、中医急症、颈椎病(脊柱)专科、骨病骨肿瘤专科、骨关节病专科、消化病专科、呼吸病专科、肿瘤病专科、耳鼻喉病专科、中医外科、针灸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冠心病专科等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专科[1]
。
广东省中医院医院地址
编辑广州市越秀区大德路111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