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秆蝇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1:04
编辑 锁定
昆虫名,为双翅目蝇科。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的谷子产区,尤以降水较为充沛或水肥条件较好的产谷区发生较重。主要取食谷子和狗尾草。粟秆蝇的幼虫入谷子嫩叶心基部、嫩芽和幼穗为害,造成枯心苗,易折,谷穗畸形,不结实。
中文学名
粟秆蝇
拉丁学名
Atherigona biseta Karl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双翅目
蝇科
分布区域
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的谷子产区

粟秆蝇形态特征

编辑

粟秆蝇成虫

体长3.5~5mm,土黄色小蝇。头黑色,胸背灰绿色中间具3条深色纵纹。翅透明,前足几乎全为黑色,只有基节、腿节两端黄色,中足、后足黄色,跗节暗。腹部污黄色至桔黄色,近圆锥形。

粟秆蝇

长1mm左右,长椭圆形略弯,白色,表面生有纵纹。

粟秆蝇幼虫

体长7~9mm,蛆形。初孵时半透明,后变姜黄色,口钩黑色,尾端钝圆具黑色气门突2个。

粟秆蝇

长4~6mm,围蛹长筒形,一端平截,另端略圆,初为白色,羽化前变成深褐色。[1] 

粟秆蝇生活习性

编辑
粟秆蝇在东北河北北部和山西中部一年发生2代,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在2代区,第一代主要为害春谷幼苗,造成枯心;第二人主要为害迟播春谷,而在一年两作地区,则主要为害夏谷苗期,常造成大量枯心,次之为迟播春谷的分蘖。在3代区,一般均为一年两作地区,第一、二代幼虫为害情况与2代区相似,而第三代幼虫则主要为害晚播夏谷和早播夏谷的后期分蘖。各地以老熟幼虫在6~9厘米土中越冬。
成虫多于清晨活动,喜在有蚜虫的植物上活动,取食蜜露和花蜜。有很强的趋化性,对糖醋液、糖蜜液和腐烂腥臭的物质有极强的趋性,可用这些物质诱集其成虫。成虫产卵为散产,主为产在谷子叶片基部及叶鞘内外。
初孵幼虫由心叶卷缝中爬到心叶基部,不能抽穗。谷子生长后期,少数幼虫可直接为害幼穗,使之抽出毛掸状不实小穗。
粟秆蝇为喜湿性害虫,最适温度是22~26℃,相对湿度为60%~80%,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出土均要求土壤湿润,成虫交尾、产卵及幼虫钻蛀为害匀需高湿度。在干旱条件下,幼虫常大量失水死亡。氮肥过多,植株柔软受害重,谷株健壮,叶片宽大,生长快的品种受害轻,早播谷子受害也轻。 [1] 

粟秆蝇防治方法

编辑
粟秆蝇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在做好科学田间管理的基础上,以成虫防治为主。

粟秆蝇农业防治

⑴适时早播,促进壮苗早发。
⑵结合铲除杂草,早期拔除枯心苗,并妥善集中处理。
⑶选种叶宽、茎秆坚硬的丰产品种,减轻粟秆蝇的为害。

粟秆蝇适时药剂防治

⑴成虫诱杀利用糖蜜液或腐败有腥臭的动物加入少许敌百虫药,置于谷垅上进行成虫诱杀,减少成虫产卵量。
⑵在羽化盛期叶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注代号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兑水1000倍,每亩喷药液50千克。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施1.5~2千克。[1]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生物物种 生物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