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刘怦(727年―785年),幽州昌平人,幽州节度使朱滔的部将。
- 本 名
- 刘怦
- 所处时代
- 唐
- 出生时间
- 727
- 去世时间
- 785
刘怦人物生平
编辑刘怦的父亲刘贡曾任荒远之地大斗军使;母亲为朱滔的姑姑。他累积战功被授雄武军使。广为屯田,节省开支,并以处事得法着称。逐渐升迁为涿州刺史。数年后,朱滔领兵讨伐田承嗣,奏请任命刘怦管辖留守府衙之事务,刘怦因宽厚和缓而得人心。当时李宝臣被田承嗣挑拨煽动,同他共谋叛乱。田承嗣又把沧州送给李宝臣,李宝臣便派兵在瓦桥关劫持朱滔,朱滔脱身逃走,李宝臣乘胜欲袭取幽州。刘怦策划谋略镇抚,李宝臣不敢进兵,刘怦因功加授御史中丞。
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唐德宗令朱滔和张孝忠协力讨伐他。及至李惟岳平定,朱滔怨恨朝廷背约不将深州给他,含怒不已。时逢王武俊也怨恨割去他的地盘深州、赵州,便同朱滔一起谋反,企图援救田悦。刘怦当时执掌幽州留后事,派人致书对朱滔说:“司徒之位高于太尉,尊荣同于宰相,恩宠超出藩臣之上,荣耀达于极点了。如今您的昌平故里,朝廷改称太尉乡、司徒里,这是使大夫得以不朽的名声啊。只要以对朝廷的忠顺把握住自己,则事情无不成功。想到近年来,讲究排场,乐于征战,不顾成败,而导致家族灭亡、身遭屠戮的,那就是安禄山、史思明。以暴乱换取灭亡,如今还剩下什么呢?刘怦有幸为您的近亲,终生蒙受恩遇,如果沉默而不告诉您这些,这就辜负了您的深厚情谊。希望司徒仔细思量,不要将来后悔。”朱滔虽未采纳他的意见,但也嘉许他言无不尽,始终不怀疑他有二心。凡出兵征伐,必命刘怦总管留后的事务。及至朱滔僭称大冀王,便以伪命任刘怦为右仆射、范阳留守。等到朱氵此占据京师,自南河征召朱滔,抵达贝州后,被击败而回,兵甲全都丧失。刘怦听说朱滔将至,聚集范阳的所有兵卒夹道排列二十余里,以迎接朱滔归还府第,人们都称赞刘怦的忠义。
贞元元年(785年)六月,朱滔去世,三军推举刘怦暂时主持军府事务,刘怦为众人所折服,统辖这一地区。同年七月,朝廷授任刘怦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御史大夫、幽州卢龙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营田观察、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使。九月,刘怦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停止上朝三日,追赠兵部尚书,赐给数量不一的布匹、绢帛。其子刘济继任幽州节度使。
刘怦史籍记载
编辑- 参考资料
-
- 1.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九十三》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5-15]
- 2.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5-05-15]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