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泡惨案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2:25
编辑 锁定
海兰泡惨案是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5000多名中国人死亡。海兰泡惨案与1900年7月17日发生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并称为“庚子俄难”。
中文名
海兰泡惨案
外文名
Blagoveshchensk Massacre
时    间
1900年7月16日至21日
地    点
海兰泡
结    果
5000多人被屠杀

目录

海兰泡惨案背景

编辑
海兰泡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右岸两江汇合处,
1899年伯力火车站的中国人 1899年伯力火车站的中国人
原是中国的一个村庄。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将海兰泡强行占领,并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后来成为阿穆尔省首府。至1900年海兰泡约有居民4万人,居住在城内的中国人主要从事商业,其中大商号有近240家,此外还有大量的流动的雇工、小商贩和手工业者,在郊区也住着很多农民,中国侨民总计近1.5万人。[2-3] 
1900年6月初,沙俄总参谋长借口东北地区义和团运动兴起,沙俄总参谋长就电令滨阿穆尔省总督戈罗戴科夫“密切监视”边境地区,为制止义和团运动的蔓延采取“相应的措施”。[4]  1900年6月23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阿穆尔军区进入战争状态。[5]  1900年6月25日,阿穆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同时实行军事动员。[6]  1900年6月27日,这两个军区分别征召一万六千八百五十五名和九千五百一十五名预备役兵员入伍,[7]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军事动员。1900年7月9日,沙皇命令两路俄军分别在伯力双城子集结,待命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8-9] 
1900年7月15日,前往支援待命进攻哈尔滨俄军的两艘俄轮“米哈依尔号”与“色楞格号”驶抵瑷珲江面。[10]  瑷珲驻军“飞渡往阻”,“色楞格号”开炮射击,[11]  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击伤“色楞格号”,重创“米哈依尔号”,击毙击伤俄官兵五人。[10]  沙俄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率骑步炮兵赶到瑷珲对岸的俄军哨所,炮击瑷珲城[12]  黑河屯驻军以为俄军发起全面进攻,回击海兰泡,[12]  这就是所谓的“黑龙江事件”。[3] 

海兰泡惨案过程

编辑
“黑龙江事件”发生后,海兰泡城内外笼罩着恐怖气氛,迫害华人的事件有增无减。中国居民代表向格里布斯基请示城里的中国人是否需要撤离,他欺骗代表说,中国人“可以不用担忧地留居原地”。随后他下令禁止中国人渡江,扣留了全部渡船,并派骑兵冲散了准备渡江的人群。
1900年7月16日,格里布斯基命令一个不留地逮捕所有的中
俄军绑缚海兰泡中国人准备屠杀。 俄军绑缚海兰泡中国人准备屠杀。
国人,疯狂的大搜捕开始了,全副武装的沙俄士兵闯进中国人的住宅和商店,不分男女老幼,一律逮捕押走,“就连怀抱的婴儿也被强拉了出来”。1500多中国人逃到城外躲藏,也被俄兵搜出,许多人被刺刀活活捅死,活着的人“像关进兽栏子一样被赶进警察局”。这一天共搜捕了近3500人,警察局容纳不下,当晚又被押送到精奇里江边的一个锯木场里。[13-15] 
1900年7月17日,海兰泡市警察局把所有关押起来的中国人赶到黑龙江边,谎称用船将他们渡过对岸。[16]  可是岸边连一条船也没有。到了江边,俄兵便挥动战刀,把所有的中国人“一直赶进水里”。“当妇女们把他们的孩子抛往岸上,乞求至少饶孩子一命时,俄兵却逮住这些婴儿,挑在刺刀上,并将婴儿割成碎片”。[17]  一个母亲“把孩子留在岸上,而她自己走进河里”,但走了几步以后,又回来抱住孩子走进水中,最后又不得不上岸“放下她宝贵的孩子”,惨无人道的俄兵便挥刀刺杀了孩子和他的母亲。[18] 
一位参与屠杀的俄兵记述了整个大屠杀的过程:
“到达布拉戈维申斯克时,东方天空一片赤红,照得黑龙江水宛若血流。手持刺刀的俄军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 人群开始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人群发狂一样喊叫,声震蓝天,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国兵一齐开枪射击。喊声、哭声、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的景象”[19] 
“清扫现场的工作,紧跟在一场血腥的屠杀之后立即开始进行。那堆
海兰泡江岸上几门朝向中国的大炮。 海兰泡江岸上几门朝向中国的大炮。
积如山的‘尸体’,大部分是气息未绝的活人,周身肝脑迸溅,血肉狼藉。不管是死是活,被一古脑儿地投入江流。清扫过后。黑龙江水浮着半死的人们象筏子似的滚滚流去,残留在江岸大片血泊中的只是些散乱丢弃鞋、帽和包袱之类。就是连这些遗物,也都被蹂躏得一无完形”。[21] 
瑷珲副都统衙门笔帖式杨继功记述:“二十一日(公历七月十七日)午前十一钟时,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21] 
目睹这场大屠杀的人,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和为之心碎”。[22]  就连屠杀者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一个俄国义勇兵说,“杀人的一方,完全灭绝人性,他们不是魔鬼,便是畜性。在人世间竟能看到如此惨景,…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如果被杀的人都是些还有挣扎能力的男子的话,也许不会如此凄惨”,但是当看到“一些紧搂婴儿企图逃脱的母亲被纷纷刺倒,从怀中滚落的婴儿被碾得粉碎时”,“只有那些完全没有人性的野兽才能禁得住!”[19] 
海兰泡大屠杀从1900年7月16日一直进行到21日,[23]  共夺去了5000多名中国人的生命,只有少数人游到对岸而得以逃生[21]  。1900年7月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中国人被全部“肃清”了。[24]  事发十几天后,沉溺在黑龙江底的无数死难者尸体浮上水面,顺流淌去,江面漂浮油层,江水为之奇腥。[2] 

海兰泡惨案后续

编辑
1900年7月17日,阿穆尔当局举行海兰泡大屠杀的同时,另派出军队扑向江东六十四屯,对中国居民举行了“多次扫荡”。[26]  俄兵“驱各屯居民聚于一大屋中”举火焚烧,大部分被活活烧死”。[27]  俄兵又“沿村发火”,毁尽房屋,枪杀居民,仅博尔多屯一地就杀害了上千人。[24]  [28]  最后俄军将“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妇老幼,农夫工匠,负贩商贾及民间各行等业一同逼入江中,通共浮水得生者不过六七十人,其余均被逼溺死江中,浮尸蔽江者数日不绝”。至21日,俄军将中国居民的村庄“全部捣毁干净”,[29]  这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又夺去了二千余名中国居民的生命。[30]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被害的中国居民的尸体壅塞在黑龙江水
海兰泡穿过精奇里河通向六十四屯地区的便桥 海兰泡穿过精奇里河通向六十四屯地区的便桥
面,直到三个星期后还在江上浮游。一个俄国上校军官写道“七月二十四日(按:公历八月六日),我们一行人又乘船继续向前航行。…轮船很快就赶上一具溺尸。…在它后面又出现了第二具、第三具尸体。就这样,在黑龙江整个宽阔的河面上,一具具尸体漂游着,仿佛在追逐着我们的轮船。…很显然,这是在海兰泡淹死的那些最不幸的人。…在一个扁平的沙滩上,一下子冲上来很多溺尸。…‘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二’,尔上校轻轻地数着。这片浅滩远远地泛着白光,而由那些褐色和粉红色的尸体所砌成的长长的带子,就象花边一样镶在沙滩的水边上。周围的空气被严重地毒化了,我们都不得不用手帕塞住鼻子。…很难估计出我们这一天赶上了多少尸体。但是,据判断,仅在一个小沙嘴上,我们共数出一百五十具。可以想见,中国人的尸体是很不少的。” [31] 
滔滔的黑龙江变成了一条流不尽的血河!这是江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屠杀,最大的悲剧,最大的罪恶。”[32]  惨案已经过去八十年了,但今天重温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它不仅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义愤,而且也不能不激起一切善良人民(包括苏联人民在内)感情的波澜。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一惨绝人寰的悲剧?
沙俄当局振振有词地说,中国东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破坏了俄国修筑的铁路,杀害了俄国铁路员工和妇女儿童,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是它采取的“报复”措施。[33] 
1900年7月31日,海兰泡市议会举行会议,授权
屠杀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俄军 屠杀江东六十四屯居民的俄军
格里布斯基征用江东六十四屯中国居民所遗弃的粮食、家畜,以供民用和军需,拍卖海兰泡中国居民的财产,并利用中国人的住宅和商店作为军用医院和宿舍。[34]  中国居民的全部田园财产均被沙俄军事当局征用和没收。[33]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之后,沙俄立即以这两地为基地对中国东北地区举行野蛮的征服。戈罗戴科夫首先派俄轮驶入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摧毁中国沿江卡伦和村镇,[35]  派骑兵深入乌苏里江左岸大肆烧杀。[36]  接着俄军主力扑向黑河屯与瑷珲。他们将黑河屯“未及逃走的居民全部杀戮和投入火堆”,[37]  “全部夷平了这个“拥有五六千人口的城镇”。[38]  在瑷珲城中“四向焚烧”,使“数千余房,毁尽为墟”,[39]  只留下一座营盘和一个火药库供他们作战使用。[9]  [40] 
1900年8月4日,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宣称:“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前满洲外结雅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及阿穆尔河(黑龙江)右岸为我军占领之满洲土地,已归俄国当局管辖。凡离开我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41] 

海兰泡惨案影响

编辑
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次大屠
海兰泡的中国人 海兰泡的中国人
杀,共有7000多中国和平居民被杀害。美国历史学家贝弗里奇说:“这一惨案是俄国在远东历史中臭名昭着的丑闻”。日本人石光真清指出,这是黑龙江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屠杀,最大的悲剧,最大的罪恶!” 俄国人多伊奇认为,“沙俄现在实行的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只有与中世纪审判异教徒的宗教法庭和西班牙对异教徒、犹太人摩尔人的迫害才可以相比拟”。列宁说:“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13] 
中国居民的财产损失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据清朝东北地方当局的估计,仅江东六十四屯人民“所遗房产、牲畜、粮食、犁具及资财器物,估计约值五六十万卢布”,另一种估计为三百余万两;[43]  此外土地损失为“一百万卢布(每俄亩按十卢布计算)”,[44]  总数不少于一百五六十万卢布。海兰泡市仅中国人开设的大商号就有二百三四十家,小商小贩布满全城。中国地方官员指出,中国“商人之赁屋于海兰泡及
海兰泡和海兰泡惨案旧照
海兰泡和海兰泡惨案旧照 (12张)
投于俄人之家者,积财至数十万之多,累日至十年二十年之久,如是者亦不可以数计”。[45]  据俄国人记载,“中国人居住区有几百间商店和仓库,其中有价值千百万卢布的贵重物品”;[46]  一个中国商人为求活命一次就交出四千卢布的赎金。[47]  这些材料足可证明中国商人是十分富有的。海兰泡当局在大搜捕的同时,对中国人的商店和住宅全部封查加岗,被捕者遭到搜身,就连溺尸都被捞起搜查。[46]  被难者除随身衣物外,其余财产和物品全被沙俄强盗洗劫而去。海兰泡当局拍卖中国人财产的借口是偿还俄国债权人,[48]  但更多的俄国债务人却因中国债权人的被害而受益,[49]  两者足可抵销。因而拍卖所得款项基本上部被当局据有。沙俄当局没有也不可能公布劫夺的财产数目,但据以上情况估计,中国商人、雇工、农民、工匠各类人所损失的货物、现金、房产、家私、粮食等,绝不下于一百万卢布,一再加上六十四屯中国居民的损失,总共约为二百五六十万卢布。[13] 
沙俄制造海兰泡惨案,屠杀没有任何防御能力的中国和平居民,掠夺他们的财产,是违反国际公法的。中国政府完全有权要求沙俄政府惩办罪犯,赔偿中国居民生命财产损失。[9] 
【图册来源[50]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 1.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2.    清朝被俄霸占的中国外东北—遭屠城的海兰泡  .中华网军事
  • 3.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4.    总参谋长致戈罗戴科夫中将电,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1902年圣彼得堡俄文版,第2卷第1册,第4页。
  • 5.    沙皇上谕,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1卷第1册,第21页。
  • 6.    陆军大臣等给滨阿穆尔军区司令员、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的命令,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2卷第1册,第22页。
  • 7.    陆军大臣奏折,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1卷第1册,第45-46页。
  • 8.    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2卷第1册,第77页。
  • 9.    薛衔天,《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研究》,《近代史研究》,1981年01期
  • 10.    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1卷第1册,第137-138页。
  • 11.    《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362页,363页。
  • 12.    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资料》第1卷第2册,第13-14页。
  • 13.    遭屠城的海兰泡  .《合肥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平台[引用日期2013-08-19]
  • 14.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15.    布拉戈维申斯克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引用日期2013-08-19]
  • 16.    维列沙金《满洲旅行记(1900—1901年)》,1903年彼得堡俄文版,第15页。
  • 17.    《泰晤士报》1901年7月15日第10版,参阅莱恩奇《文明的战争》1901年伦敦英文版,307-308页。
  • 18.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19.    《谍报记》,第23-24页。
  • 20.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21.    《瑷珲县志》卷8。《苏联大百科全书》第6卷(第一版)第450-452页。
  • 22.    《在西伯利亚十六年》,第336页。
  • 23.    伦森《俄中战争》1957年英文版,第91-96页。
  • 24.    《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和占领瑷珲》,第34-35页;第37页。
  • 25.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26.    《沿阿穆尔地区》,1909年莫斯科俄文版,第150页。
  • 27.    徐曦《东三省纪略》卷1,第15-16页。
  • 28.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29.    《为俄罗斯占据东三省拟请按照公法与之理论事》。
  • 30.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31.    《满洲旅行记(1900-1901年)》第18-21页。
  • 32.    《谍报记》第20页。
  • 33.    沙俄军队在江东六十四屯究竟杀了多少中国人?  .中国战略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34.    《围攻市拉戈维申斯克和占领瑷珲》,第74-75页。
  • 35.    陆军大臣致戈罗戴科夫中将电第2604号、戈罗戴科夫中将致陆军大臣电第3124号;分别见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3卷第2册第168页、第117页。
  • 36.    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3卷第2册第225-226页。
  • 37.    《谍报记》第28页。
  • 38.    《文明的战争》第308页。
  • 39.    《瑷珲县志》卷B,第30页。
  • 40.    格里布斯基中将致陆军大臣电第810号,俄国总参军事学术档案局编《1900-1901年在华军事行动资料》,第3卷第2册,第231-232页。
  • 41.    1900年7月17日 沙俄血洗江东六十四屯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42.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 43.    清季外交史料。宣统朝卷5,第36-38页。
  • 44.    《沿阿穆尔地区》,第150页。
  • 45.    程中丞庚子函牍钞略》,第33页。
  • 46.    《在西伯利亚十六年》第341页;第339-340页。
  • 47.    《满洲旅行记(1900—1901)》,第15页。
  • 48.    《围攻布拉戈维申斯克和占领瑷珲》,第74-75页。
  • 49.    《在西伯利亚十六年》第339页。-390页。
  • 50.    “庚子俄难” 俄军屠杀华人如斩草芥  .大公网[引用日期2013-08-19]
词条标签:
清朝人物 清朝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