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
-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
- 作 者
- 刘海龙、杨锐、贾海峰、倪广恒、郑晓笛、胡洁、韩毅、孙媛、袁琳
- ISBN
- 9787302418382
- 定 价
- 99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5.12.01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内容简介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一书,是基于清华大学在景观水文、绿色建筑、生态规划以及环境、水利方面的综合优势与研究积累,以“2015北京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将国内外水文、水利、给排水、水环境等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与分析的前沿发展,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探讨在平衡城市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同时,营造安全、健康、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的多学科融合策略。本书从学科交叉与合作角度,可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绿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前言
水,宛如人体内的血液,其循环流动无论对于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发挥着根本性的支持作用。人类从古至今形成了大量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智慧,逐步发展出一整套防洪、航运、输水、灌溉、园林工程体系,成就了人类的理想家园与诗意风景。
随着人类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人工—自然二元水文系统分化态势愈加明显。在一定地域内的不协调、不平衡,导致一系列水问题凸显,如水资源供需矛盾、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上述问题会涉及多个当代学科专业领域,包括水文、水利、环境、生态、城市、建筑、风景园林等。但长期学科领域间交流的缺乏,使全面认识与综合解决水问题变得愈加困难。因此,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性,亟待加强涉水多学科交流,整合多领域成果,激发创新思维,从而探索整体性水系统解决策略。景观水文(landscapehydrology)即是基于此目标而提出的一个新理念,旨在从水科学、生态科学与设计学科等的交叉领域发展出新的知识与方法,形成一种具有整合性、创新性的整体水研究与设计理论。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较早就开始研究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1991年受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托,完成了北京长河及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沿岸景观规划设计。2003年景观学系成立之后,更在国内外首开先例,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景观水文”,作为应用自然科学板块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起初由“劳瑞??欧林讲席教授组”多位外籍着名专家教授讲授,包括BartJohnson、BruceFerguson、ColgateSearle等,初步建立起景观水文的理论框架。在此期间景观学系朱均珍教授也完成专着《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作为《园林理水艺术》(1998)一书的续作。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中心在胡洁副院长带领下,完成了大量涉水景观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唐山南湖等项目为代表的“新山水城市”理论与实践。2007年,刘海龙副教授开始承担景观水文课程教学及该方向的科研任务,在近十年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门标准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完成多项城市水系、湖泊、湿地研究项目。2009—2014年,景观水文课程以清华校园为对象,通过设计营(workshop)的模式,对校内十多处各类型场地的雨洪管理与景观营造开展教学、研究与设计,并建成胜因院与建筑馆两处校园雨洪管理示范项目。
“2015北京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即是基于清华大学在景观水文、绿色建筑、生态规划以及环境、水利方面的综合优势与研究积累,面向国家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雨洪管理的需求,为推动学科发展、学术交流的一次积极努力。雨洪管理已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对此从政府到社会各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尤其自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并启动建设试点城市申报以来,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的热度。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城市雨洪管理问题,基于“景观水文”这一交叉、融合、创新的理念,力图将水文、水利、水环境等科学与工程应用研究与分析,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平衡流域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同时,以实现营造安全、健康、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最终目标。
研讨会于2014年9月发起,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承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风景园林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资源研究所协办。研讨会从2014年9月开始征集论文,共设立了5个征稿及研讨主题:①?雨洪管理与人居环境历史研究;②?湖泊与水系生态环境保护;③?城市水科学与雨洪管理研究;④?雨洪管理型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⑤?雨洪管理的标准与实施。设立这些主题的目的,在于邀请多学科专家学者在同一平台上就共同关注的课题展开对话与交流。截至2015年4月,组委会得到国内外众多大学、研究机构、设计院、企业、政府部门的学者、管理者、设计师、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经审稿委员会仔细审核,选录79篇。呈现在各位嘉宾、与会者面前的这本论文集,即是上述工作的一个整体展现。在此非常感谢广大投稿者的踊跃投稿与大力支持。也衷心希望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与论文集的出版,能够为各专业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以拓宽视野,促进交叉,激发创新,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实现城乡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杨锐 刘海龙
2015年4月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目录
第1部分雨洪管理与人居环境历史研究
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治理城市内涝 吴庆洲(3)
从徽州传统村落的水系构筑看景观水文 裴逸飞,冷嘉伟(10)
丽水市传统村落水适应性景观特征分析 祝立雄,李王鸣(21)
中国传统雨水观及其景观外化处理 秦越(29)
《园冶》与中国古典园林雨水设计研究 韩毅(37)
中国古代雨水景观化处理方式探析 刘群阅,陈豪,余萌,黄启堂(45)
超越与顺势——以濠濮涧想为例论古典园林理水蕴含的哲学内涵 孙媛(51)
基于蓄水工程的中国古代园林营造及其经验初探 刘方馨,赵纪军(56)
以金明池为例追寻历史水韵“源” 梁文莲(63)
“九水归塘,古今辉映”——以东水关遗址公园街区为例论低影响开发模式下的南京市城河体系
雨洪管理规划设计 曹哲静,陈永辉,胡翔宇,郝钰(69)
雨水在传统建筑聚落与园林营造中的利用——以岭南地区雨洪适应性景观为例 商昭诚(90)
云南山区布朗族传统村落雨水利用系统的探究 李卓熹,李靖,郑云瀚(102)
湖南传统城镇的雨洪管理及风景营造——以湖南武冈古王城景观规划和旧城区改造为例
杨帆,尹芳,李铁(106)
危机与挑战:灾害背景下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武汉市为例 蒋怡辰,裘鸿菲(113)
中国传统城镇的防洪与水系利用 宣彦波(121)
第2部分湖泊与水系生态环境保护
北京城市湖泊雨水利用潜力探究 谭琪,李迪华(129)
水导向规划——吐鲁番城市地区案例 俞来雷(139)
美国大坝建设与河流保护的争论及其风景园林师的作用 彭琳,赵智聪(150)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影响因素的河岸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周燕,朱振杰,周艳(159)
城市水生态空间要素分析与生态安全治理策略研究——以兰州市排洪沟为例 阎凯,杨丹(167)
从日常生活空间营造的角度解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张郢娴(177)
可持续的区域水空间规划框架研究 鲍梓婷,戚冬瑾(182)
基于功能视角的台州市域水环境空间特征及格局提升策略 柴舟跃,李王鸣,周雯(188)
基于景观水文理念的河流水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鄂尔多斯吉劳庆川生态修复为例赵茜,何伟,邹裕波(200)
第3部分城市水科学与雨洪管理研究
城市径流控制LIDBMPs规划方法及案例研究 贾海峰,余啸雷(209)
IntegratedUrbanStormwaterManagementinNorway
—TransitionfromaTraditionalUndergroundDrainageSystemTowardsaSustainableSystemonSurface
LinmeiNie,JimingMa,ShanglingZheng,TongChang(223)
自然排水系统的量化设计——以庄河休闲养老区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为例
甄晓玥,RussDudley,BradWardynski,AndrewParker(236)
重污染场地降雨径流控制案例研究 王政,贾海峰(242)
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BMPs措施的生命周期评价 郭效琛(250)
基于SWMM的绿色街道雨洪设施绩效模拟与设计优化 权海源,李强(260)
基于ArcGIS的城市防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陈诚,徐帮树(270)
基于PRCC法的暴雨管理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熊剑智,李传奇,陈鹏宇(277)
基于SWMM与HEC-HMS的城市道路行洪问题模拟分析 陈鹏宇,李传奇,张金存(283)
微尺度绿色基础设施设计:基于植物冠层雨水截留能力的上海环境功能型绿地建设途径
于冰沁,郭健康,张园,车生泉(292)
城市雨洪防治参数化模型研究 吕翰林(306)
FractalDesignofNewHuamingTownbasedonSierpinskiCarpet
ChuanguiYang,LingXu,JianZhang,YunsiLiu(313)
滇中城市雨水源头控制和高效利用模式探索 王静,杨蓉,张瑞,邱金亮,刘艳慧(319)
第4部分雨洪管理型城市、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Plann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crossMultipleScales:ManagingStormwatertoProtectHabitats
andSpeciesandtheCulturalPracticesandEconomicResourcesthatrelyonaHealthyEcosystem
JohnLenth,AmandaL.Azous(325)
FromLiabilitytoAsset-StormwaterasanUrbanResource BillWenk,FASLA(340)
景观水文:一种融合、交叉的城市雨洪管理指导策略 刘海龙,杨锐(352)
Hydrology:TheLinkbetweenLandscapeArchitectureandUrbanStormwaterManagement
Shaw-LeiYu,AndrewEarles(362)
上善若水,天人共荣——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胡洁(367)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LID规划探讨 刘雅兰,刘严松(378)
近现代结合水文过程的景观设计模式研究 荣南(386)
西北半干湿地区雨水利用场地适宜性研究现状及其规划设计方法展望 杨建辉,刘恺希(396)
德国“海绵型城市”规划策略——以埃姆舍地区为例 刘颂,高翼(404)
墨尔本城市开发雨洪管理及设计实例 刘旭(411)
半干旱气候地区多功能综合雨洪规划策略研究——以美国丹佛市为例 孙焱瞳,魏维轩(417)
建筑簇群雨洪管理与低影响开发设计途径研究 朱钊,邢忠,余俏(426)
广州中新知识城丘陵地区低冲击开发研究 孙一民,张春阳,蔡宁,巫梁侥,黄烨勍(435)
基于雨洪管理的青岛小镇浅山区冲沟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丁佳,朱育帆,刘海龙,陈之曦(443)
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理念的城市新区水系统规划——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水系统规划为例
丁禹元,敬博,韩挺(457)
基于LID理念的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 叶可陌(466)
海绵校园——清华大学校园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研究与实践 刘海龙(474)
场地背景生境的雨水花园设计与实践研究 李莉华,刘晖(486)
可持续雨水花园的生态优先策略 蒙小英,赵湘伟(497)
建大校园绿地生境模式研究 吴小辉,刘晖,李莉华(504)
低影响开发景观的数字化水文分析 张益章(510)
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在绿色社区规划中的应用 吴昊,袁军营(519)
都市小型场地尺度的地表径流结构性措施管理研究——以东莞万科建筑科技研发中心生态园区为例
王墨,林开泰,董建文,苏津(528)
生态型景观·公园雨水蓄积与利用——以北京中关村公园为例 吴雯,牛铜钢(539)
浅析北京良善坡公园规划方案中的景观水文设计 吴克征(548)
社区绿地中的低影响设计——牛驼孔雀城公园设计解析
邹裕波,刘砾莎,夏丽昕,曾凡臣(554)
城市绿地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在解决雨洪管理中的实践——以宿迁桥头公园改造为例
吴磊,李铮,孔志新,段然,刘亚原(559)
雨水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 李五妍(564)
水景观基础设施设计——以河北邢清调压站景观为例 赵婷婷,刘海龙(570)
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景观化探析 袁媛(579)
地下车库顶板绿化现状调查研究 卢山,陈波,胡绍庆,麻欣瑶(587)
第5部分雨洪管理的标准与实施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建筑与景观措施 张书函,李永坤,陈建刚(599)
基于可持续场地倡议的场地可持续水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张晋(605)
澳门高密度老城区可持续雨洪管理策略探讨 覃国洪(613)
城市绿地功能兼容接受度调查——以台中市秋红谷生态公园为例 方园,李王鸣(621)
北京小城镇低影响开发模式雨水利用实例研究 杨永森(628)
生态雨水管理在杭州的应用初探 曹璐,张云(635)
北碚老城区道路雨洪管理研究 杨琪瑶,张建林(641)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洪管理途径 戴金,陆明(647)
城市公共空间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景观途径与管理 王思元,荣文卓(653)
济南市城市建设新模式——水生态小区 邓海燕,王维平,曲士松,徐巧艺(658)
后记 (663)
- 参考资料
-
- 1. 图书简介 .清华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6-03-25]
- 2. 国际城市雨洪管理与景观水文学术前沿——多维解读与解决策略 .清华大学出版社[引用日期201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