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松科落叶松属植物)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2:32
编辑 锁定
落叶松,学名:Larix gmelinii (Rupr.)Kuzen.,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
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很广, 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
中文学名
落叶松
拉丁学名
Larix gmelinii (Rupr.) Kuzen.
二名法
Larix gmelinii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柏纲
松柏目
松科
亚    科
落叶松亚科
落叶松属
落叶松
分布区域
分布在西伯利亚东部、蒙古东北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

落叶松形态特征

编辑
乔木,高达35米,胸径60-90厘米;幼树树皮深褐色,裂成鳞片状块片,老树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剥离,剥落后内皮呈紫红色;枝斜展或近平展,树冠卵状圆锥形;一年生长枝较细,淡黄褐色或淡褐黄色,直径约1毫米,无毛或有散生长毛或短毛,或被或疏或密的短毛,基部常有长毛,二、三年生
落叶松 落叶松
枝褐色、灰褐色或灰色;短枝直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有黄白色长柔毛;冬芽近圆球形,芽鳞暗褐色,边缘具睫毛,基部芽鳞的先端具长尖头。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3厘米,宽0.7-1毫米,先端尖或钝尖,上面中脉不隆起,有时两侧各有1-2条气孔线,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2-3条气孔线。球果幼时紫红色,成熟前卵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上部的种鳞张开,黄褐色、褐色或紫褐色,长1.2-3厘米,径1-2厘米,种鳞约14-30枚;中部种鳞五角状卵形,长1-1.5厘米,宽0.8-1.2厘米,先端截形、圆截形或微凹,鳞背无毛,有光泽;苞鳞较短,长为种鳞的1/3-1/2,近三角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具中肋延长的急尖头;种子斜卵圆形,灰白色,具淡褐色斑纹,长3-4毫米,径2-3毫米,连翅长约1厘米,种翅中下部宽,上部斜三角形,先端钝圆;子叶4-7枚,针形,长约1.6厘米;初生叶窄条形,长1.2-1.6厘米,上面中脉平,下面中脉隆起,先端钝或微尖。花期5-6月,球果9月成熟。[1] 

落叶松生长环境

编辑
落叶松是喜光的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
落叶松
落叶松 (5张)
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但落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最好,但落叶松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生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落叶松分布情况

编辑
中国产10种1变种,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老爷岭、长白山、辽宁西北部、河北北部、山西、陕西秦岭、甘肃南部、四川北部、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新疆阿尔泰山及天山东部。常组成大面积单纯林,或与其他针阔叶树种混生。均系优良的用材树种,能耐严寒的气候环境,喜光性强,多为浅根性,生长较快,为上述各产区森林中的主要树种,也是各产区今后森林更新或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另引人栽培2种,作造林树与庭园树。[1] 

落叶松栽培技术

编辑
栽培方法
一、采种9月人工上树采摘果枝,将球果露天摊晒、敲打、筛选,然后干藏。
二、贮藏10月至第二年3月,短时间内播种可直接干藏,将筛选后的种子适当干燥,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第二年春播种前一个月混沙催芽。
三、整地3月上中旬,选择海拔在300米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深整平,做1米宽左右的高床或高垄,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严格进行土壤消毒。
落叶松 落叶松
四、播种3月下旬,种子催芽后可直接播种。否则,要用40℃左右温水浸种一二天,在温暖处混沙或锯末中进行催芽后再播种。开沟条播,灌足底水。每亩播种7至10公斤,用捣细的腐殖质或细沙覆盖,覆土不能超过0.5厘米,有条件时,最好再覆一层草保墒。
五、4月至第二年7月幼苗出齐后,要进行必要遮阴,透光度保持60%左右,进入雨季撤除。6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别间苗2次,最后一次每米播种行留苗100株左右。出苗前始终保持床面湿润,用喷壶每天喷水2至3次,出苗后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但不可床面过干。出苗后15至20天,每亩追硫铵5公斤,以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连续追肥3至4次,每亩每次追肥量逐渐增加至10公斤左右。7月停止追氮肥,可适量追施磷钾肥,苗期主要病害是立枯病。
六、出圃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出圃移栽。起苗前3至5天浇水一次,使土壤湿润疏松,起苗时不易伤根。对主根适当修剪,注意起苗时不要伤顶芽。

落叶松病虫防治

编辑
一、落叶松幼苗病害
落叶松幼苗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对于这种病害,具体防治办法有:
1.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千克种子加0.25千克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千克种子配以0.5千克硫酸铜。
2.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施用量为每公顷18.75千克—22.5千克。
3.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二、落叶松幼苗虫害
落叶松幼苗虫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多存在于渗水性强、通气性好的砂壤土中,在土壤干旱时则潜伏在地中,当土壤过湿时则爬到地表。蛴螬在早晨或傍晚啃食落叶松幼苗苗根,致使苗木枯死。它的危害时期主要是在每4年的6—9月间,以8—9月为最重。二是蝼蛄,喜栖息在潮湿地。它常在落叶松苗床地里穿通小洞,将土壤掘起,致使落叶松幼苗苗根被拔起而导致幼苗枯死。对于这两种虫害,具体防治办法是:
1.防治蛴螬危害。
对于蛴螬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落叶松苗床翻地前用6%的六六六粉溶液(或六六六粉面剂)混拌沙子或土中均匀施于苗床上,在翻地时将其翻入地内。每公顷用药量为7.5千克—15千克,切勿过量,而且不宜连年施用,以防产生药害。
二是当落叶松幼苗发生虫害时,可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细致检查苗床,若发现苗梢被拽入地表或苗尖弯曲现象,则要在被害苗木周围用铁丝翻找捕捉,或在苗木空隙中搂起一条小土沟,用0.5%的乐果溶液,顺沟浇注,然后要及时在小沟中浇水,使药液扩大渗透范围,达到毒杀害虫的效果。用0.1%—0.2%的敌敌畏、敌百虫溶液喷洒苗木床面,毒杀蛴螬的效果较好。
2.防治蝼蛄危害。
对于蝼蛄危害的防治常用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傍晚时,将毒饵放在蝼蛄掘起的通道或洞口处,蝼蛄吃毒饵后不能回入洞中,可于次日早。晨捕捉烧掉。毒饵可用敌百虫、敌敌畏配制。
二是在落叶松育苗地的小道上挖数十个小坑,坑的四边垂真平滑,下铺马粪、上盖青草,招引蝼蛄入内,于翌晨捕杀。施用敌百虫、敌敌畏毒杀效果良好。

落叶松主要价值

编辑
落叶松的木材重而坚实,抗压及抗弯曲的强度大,
落叶松 落叶松
而且耐腐朽,木材工艺价值高,是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等优良用材。同时,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还可以制作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落叶松阿拉伯半乳聚糖由落叶松属木材用水或稀碱液浸提加工而得,属低粘度高分散性树胶,主要用于医药、食品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学科 经济植物 种子植物门 生物物种 植物 木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