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国作家毕飞宇创作小说)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3:07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毕飞宇的《玉米》是现代中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十分难得的一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它通过讲述与权力得失紧密相关的乡村女孩玉米的命运,揭示出权力对人的命运的左右。
书    名
《玉米》
又    名
《三姐妹》
作    者
毕飞宇
ISBN
9787545201062
页    数
244页
定    价
20——22元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7-01
开    本
大32开

玉米内容简介

编辑
《玉米》 《玉米》
本书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她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奇特关系,透视了家常场景下一颗颗神不守舍暗藏杀机的女性灵魂,揭示出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玉米作者简介

编辑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2年调入《南京日报》社,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1998年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

玉米目录

编辑
第一部 玉米
第二部 玉秀
第三部 玉秧
后 记

玉米媒体评论

编辑
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
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
——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
——李敬泽《守望〈玉米〉》
如果说《青衣》是一次成功的“蜕变”,那么2001年的《玉米》仿佛就是一次“脱胎换骨”。
王家庄是毕飞宇建造的历史风景。如果说借助这一风景,他拥有了对历史的内在视景,那么,毕飞宇对于“文革”的书写,则显示了他对历史的理性认知。和大部分小说家关注文革的“激烈”相比,他关注“文革”的隐性影响。比如在《玉秧》里,你会看到“文革”深深渗入了魏向东等人的生活。不无调侃、讽刺的富于间离效果的讲述,显示了“文革”的“革命性”是如何进入一个“文革”参与者性行为过程的。这是“文革”思维对人们生活的侵入、是“文革”思维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深刻象喻。
——张莉《毕飞宇论》
词条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书籍 小说作品 小说 娱乐作品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