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李路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
- 出生地
- 吉林省长春市
- 出生日期
- 1966年10月3日
- 职 业
- 影视导演、制片人、投资人
李路个人简介
编辑198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导演系后进入江苏电视台文艺部工作,历任南京电影制片厂生产副厂长、江苏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2004年出任江苏广电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天地纵横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20余年来,投资制作电视剧3000余集,导演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孤星》《小萝卜头》《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等,制作人主要作品有《坐88路车回家[1]
》《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29天半》《好想回家》《不想回家》《那些迷人的往事》等。
李路所获荣誉
编辑李路作品奖项
导演作品《孤星》 获第十一届江苏优秀电视剧奖优秀导演奖
导演作品电视剧《刘天华》 1998年12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飞天奖】
导演作品电视剧《小萝卜头》 1999年8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1999年11月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
导演作品电视剧 《老大的幸福》 2010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制作协会十佳作品】.
2010年荣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2011年荣获第28届【中国电视飞天奖】
制片人作品《不想回家》 2006年获江苏电视剧奖电视剧二等奖
制片人作品《好想回家》 获第24届江苏省金凤凰奖电视剧一等奖
制片人作品《青城之恋》 获中国电视学院奖“金南方”奖最高奖项——最佳电视剧奖
李路个人奖项
2006年 荣获江苏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
2010年 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全国十佳电视制片人
李路影视作品
编辑剧名 | 主演 | 编剧 | |
导演、制片人 | 《小萝卜头》 | 奚美娟 唐天 赵小川 | |
导演、制片人 | 《刘天华》 | ||
导演、制片人 | 《孤星》 | 张咪 邵兵 | |
导演、制片人 | 《老大的幸福》 | 范伟 孙宁 周浩东 孟广美 李威 周知 何江 | 谢丽虹 宫凯波 刘江舸 |
导演、制片人 | 剧版《山楂树之恋》 | 顾伟丽 | |
制片人 | 《29天半》 | 吴若甫 张志忠 杜玉明 吴秀波 | |
制片人 | 《好想回家》 | 秦海璐 王亚楠 孙逊 宋思轩 | 刘觅滢 |
制片人 | 《不想回家》 | 侯天来 陈小艺 陈刚 刘蕾 韩雪 | |
制片人 | 《那些迷人的往事》 | 童 蕾 任 泉 郭晓冬 | |
导演、制片人 | 《坐88路车回家》 | 张 博 刘威葳 张凯丽 高亚麟 许文广 | |
导演、总制片人 | 《人民的名义》[2] | 筹备中 | |
李路媒体聚焦
编辑李路平凡人生的艺术开掘
这些年,电视剧创作中,“大题材、大人物、大事件”,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观众看多了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因其离老百姓生活太远,普通观众便渐渐与此类作品疏离了。更多的普通人关注的还是他们当下的生活,是“现在进行时”的人生命运。观赏以当下“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社会万象的影视作品,已成了众多观众的一种奢望[3]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这是一部具有诙谐品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正剧。在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却常常提出怎么看待幸福的问题。作品以老实憨厚的傅吉祥的人生为模本,刻画了一个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拼搏历程。作品的故事并不复杂:热心诚恳、乐天执着的老大傅吉祥,本来在东北过着简单朴实的平凡生活。然而,几个自以为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弟弟妹妹却认为老大过得不幸福,他们要帮老大到北京去寻找他们认为的“幸福”。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大傅吉祥丢下他喜爱的足疗事业,离开他喜爱的徒弟,开始了在大都市北京城的幸福探求。然而,在目睹了房地产大亨的二弟、官迷心窍的三弟、沦为房奴的老四,以及成为“股疯子”的小五的生活实况后,他感到的是一种茫然,一种远离幸福的无奈。于是,在对幸福的解释及追求幸福的方式上,傅吉祥开始了与弟弟妹妹的矛盾和碰撞。他用坚忍和善良,唤起了同胞兄弟姐妹的良知,他最终让他们明白:有车子、房子、票子未必就是幸福,嫁给一个富翁也未必是幸福,不被人小看也未必就是幸福,幸福的要义在于分享,在于成全,在于知足,在于一个人为社会所能提供的奉献。傅吉祥的人生哲学是“舍得”比“得到”更重要,因为舍得是福,知足是福。正是他的这种纯粹的幸福观,不仅感染了他的兄弟姐妹,也同样感染了千百万观众。
这部作品,看似平淡的叙述,看似有条不紊地在展示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史,但却举重若轻,它拷问的是当今整个社会的良知,追问的是今天这个社会的人生价值。是的,当一些人把欲望当作幸福追求的时候,他们可能得到了财富、官位、美色,等等,但他们唯一没有得到的就是幸福。《老大的幸福》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折射的却是整个社会,透视的是这个时代的心灵。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多一些老大傅吉祥这样的心态,就会少一些波折,多几分和谐。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作为一种社会公德,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处处充满幸福阳光的氛围。
演员范伟生来就有一种喜剧品格,但幽默的高境界在于不动声色中演绎人生大道理,而不是像有的小品演员像小丑那样靠插科打诨,靠挠观众的胳肢窝来换取浅薄的笑声。作为作品的原创编剧,作品故事是他的人生体验。因此作品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对老大傅吉祥这个人物的塑造,在趣味中张扬了一种平凡人生的超然心态,表现了平静中不乏高尚的生命态度。
其实,感人的作品未必是大题材,能引人思考的作品也未必就一定是表现大人物。《老大的幸福》给影视创作一个启示,大众的审美需求不仅包括娱乐,更包括娱乐中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启示。小人物的人生能演绎时代大主题,平凡的故事能开掘人生大道理,张扬深刻的思想,这是《老大的幸福》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路不一样的山楂树之恋
两会期间,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在江苏卫视隆重开播了。与电影相比,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给了我们更大的震撼,总的说来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好戏,是一部历史透视与现实观察相结合的好戏,它有几个亮点特别值得关注[4]
。
作为那个年代的经历者,电视剧《山楂树之恋》所呈现的历史真实感相当强烈。无论是从大的时代背景把握,对故事框架的设计,对人物关系的设置,还是场景细节,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真实,这一点是特别值得赞赏的。电影版《山楂树之恋》上映时在这一方面遇到了很多质疑,这样的时代背景确实不好拿捏,但是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在还原历史真实感这一点上做得相当不错,令人信服。
二、充分地还原了生活的质感
电视剧的魅力离不开生活质感的呈现,不少电视剧因严重背离生活真实,而遭到观众的反感乃至唾弃。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有几个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剧中有一段静秋捡破烂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当年的生活情境。那个时代的额外收入就是捡破烂和收集一些破铜烂铁,有过上世纪70年代生活经历的人们看到这场戏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还有就是静秋的妹妹静思偷吃核桃酥的场面,让人看了既心酸又好笑。那种小孩子想吃又不敢吃、不敢吃又忍不住的生活细节画面,非常生动。还有孙建新的粗线毛衣相当具有时代特征,上世纪70年代,妇女们流行自己打毛衣给家人。如今,且不说打毛衣的妇女越来越少,连卖毛线的商店都几乎绝迹,手织的粗线毛衣逐渐成为了时代的纪念品。可以看出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在服装造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孙建新穿的回力球鞋也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缩影。
三、人物关系丰富,情节生动
电影版《山楂树之恋》强调的是场景的唯美和强烈,而电视剧版则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下了一番大功夫。这个故事的原着比较具有散文性,情节不够丰富,而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则在编剧工作中针对原着增加和拓展了大量的情节、细节和人物,使整个故事在符合历史真相的基础上更加丰满、生动。
岳秀清扮演的李主任是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的一大亮点,她把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以及极左的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角色很像电影《芙蓉镇》中的李国香,甚至可以说李主任就是李国香的一个翻版,是这个时代典型的代表。她偷看静秋的私信、当众羞辱静秋以及偷偷监视静秋与老三见面等等细节原着里并没有体现,这是电视剧版编剧的一次创造性工作。
四、制作水准精致上乘
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除了历史背景真实可信、生活质感有感染力、
人物关系丰富生动以外,通过演员的表演、拍摄的手法所营造出的情境,其严肃的创作态度值得尊敬。

制片人、导演李路
(3张)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长江学者胡智锋)
李路专访
本山走了,范伟来了;《乡村爱情故事》落幕了,《老大的幸福》登场了。明日,一出充满“笑点”、“泪点”的新剧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亮相,该剧制片人、导演李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剧中那些关于“幸福”的事[5]
。
南方团队制作的东北戏
“虽然是范伟主演的,但《老大的幸福》绝对不是一出东北农村戏,它的画面优美,情感表达细腻,有着日韩偶像剧的风格。”李路对自己阔别十年后重新执导的首部作品十分自信:“这是一出开创荧屏风格先河的,国内没有过的喜剧作品。”
其实李路更愿意把《老大的幸福》说成是一部带有诙谐色彩的、反映社会问题的正剧。“它旨在探讨当下人的幸福观,具有很深的禅意和寓意。剧中既充满了范伟独特的喜剧包袱,又蕴含着草根的生活智慧。它以一种喜剧的形式,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家庭生活故事折射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富有代表性的人物群像,也张弛有度地反映了我们时代所遇到的很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戏里老大的弟弟妹妹都对幸福有着美好的期盼,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错位’:有了车子、房子、票子就是幸福吗?有面子、有排场、不被人小看就是幸福吗?嫁个有钱人过上安逸的生活就是幸福吗?如果用物质、权力、荣耀去量化幸福,就容易执迷地把生活的目标等同于‘得到’。”李路说:“老大却在一连串的小事中告诉我们舍比得重要,舍得是福,知足是福。”
剧中范伟饰演的老大总爱说一句台词:“我自己调调。”李路表示,这就是说面对生活、面对失去,要善于调整自己,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平和,这恰恰是当下社会人最需要的一种健康心态。老大怀着这种心态,安于平凡的生活,却又不断为别人奔忙,视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所以老大的幸福也是一种感染和成全,是一种让亲人、爱人、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能感到的幸福。众人的幸福和环境的和谐就是《老大的幸福》力求传达的一种“大幸福观”。
整部作品在东北葫芦岛和首都北京两地取景拍摄,不仅有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也融入了许多时尚新鲜的元素。而且全片采用电影的拍摄手法,影调干净、透亮。整部作品风格独特、好玩好看。
“相比起军旅题材、农村题材和历史题材戏,《老大的幸福》这种现代戏在央视并不多见,但凭借鲜明的主题、独特的视角、扎实的剧作和强大的阵容而早早被央视预购。”李路表示,这个寻找幸福的故事非常符合新年伊始喜庆祥和的气氛,也希望这部戏能在新的一年为全国人民送去快乐、平安和幸福。
范伟终成绝对主角
李路本人曾凭借《小萝卜头》、《刘天华》等剧多次荣获金鹰、飞天等影视剧奖项,他说,是这部戏的主题立意和范伟的力邀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
范伟在博客中记录了他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我哥一直住在沈阳,为了让他的生活过得幸福,我就把他从沈阳接到北京了。既然是替我哥谋幸福,自然是来去没商量了。要说幸福这种东西真的是一种心理感受,它跟你拥有多少财富,在什么地域生活无关。我认为把我哥弄到北京是让他享福来了,其实他认为这是遭罪来了。我无形中成了让大哥‘遭罪’的罪魁祸首。那段日子,我大哥在我家里是哪儿哪儿都不适应,不适应他还不好意思直说,总闷在心里,坐卧不宁,差一点没憋出一身病来。没办法,我又把他送回了沈阳,结果人家一回沈阳,如鱼得水,四九年的心情,解放了……”
范伟虽然没有帮助大哥找到幸福,却帮自己找到了灵感。2007年的北京国际电视周期间,范伟和李路谈起了自己的想法,李路对此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老大的幸福》等于正式“立项”。
李路与范伟一起打磨剧本近三年,为了做出精品,主创团队2009年几乎全年无休。
“《老大的幸福》不是情节剧,不是靠悬疑取胜,而是挖空范伟前半生的生活经验,靠精彩无比的细节取胜,每个角色都有味儿。”李路介绍说,范伟靠自己的表演实力从小品演员成功转型,在《老大的幸福》中,范伟的演技有新的突破,既可以让人笑,又让人想落泪。
范伟在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塑造的喜剧人物形象深得全国广大观众喜爱,在大银幕上也表现十分出色,在电影《芳香之旅》、《看车人的七月》、《南京!南京!》中沉稳、内敛、细腻的表演得到一片赞扬之声。此次塑造“老大”是范伟首次在电视剧中担纲男一号,虽然也是个泯然于众人的小人物,但他情感丰富却羞于表达,善良朴实又不乏狡黠,善于反思、颇有主见,他的生活哲学就是一个草根版的“老庄”。
为了有所突破,范伟亲自设计了许多既充满戏剧性又有生活质感的桥段,比如他自创的快乐养生操、手到擒来的顺口溜、时事新闻评书以及养生知识都源于生活、深入浅出,拿捏准确的细节表演和“妙语连珠”的东北方言一定能让观众一次看过瘾。
剧中,范伟饰演的做足疗师的老大从自得其乐的东北老家来到大都市北京,为了帮助弟弟妹妹寻找幸福,吃了不少苦头,被客人痛打、掉入刺骨的冰水中……谈起对幸福的理解,范伟说:“幸福有每个人的理解,用老大的话讲,‘心里妥了。’”
剧中,老大还发展了一个女朋友,即孙宁扮演的梅好。但在为剧本挑选女一号时,范伟曾一度犹豫是否选择孙宁,因为她在《金粉世家》中的大家族儿媳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我和孙宁不熟,只陪着媳妇看过孙宁的《金粉世家》,当时考虑这部戏是有生活有质感的,我便开诚布公地跟导演说,担心她不行。”
后来,范伟和孙宁进行了一次面谈,正是这次谈话促成了孙宁担任女一号,当时距开机只剩三天。事实证明,孙宁的表演令范伟满意。
《老大的幸福》中集结了孙宁、孟广美、金巧巧、周浩东、高亚麟、吴秀波等多位知名演员,其中三位女星的表演非常出彩,李路对她们的表演表示认可。
拍戏之余,李路还立志把自己的制作团队打造成一个“幸福剧组”:“我们是创造精神产品的,拍片是项愉快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不能搞得像‘打狼队’似的。”李路要求拍摄团队要养成每天碰,开创作会的习惯,多交流生产时的问题。他还坚定地贯彻“茶歇”制度,“每天下午放二十分钟给大家休息喝下午茶。午饭晚饭都在帐篷里吃,保证团队仪容整齐,向好莱坞学习,做中国第一个人性化拍摄的制作团队!”
李路精美海报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88路》卫视开播 导演李路再造暖心力作 .腾讯娱乐.2015-05-06[引用日期2015-05-7]
- 2. 八年磨一剑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 .腾讯[引用日期2015-11-14]
- 3. 平凡人生的艺术开掘 《老大的幸福》带来的启示 .人民网.2010年03月26日[引用日期2013-09-10]
- 4. 不一样的《山楂树之恋》 .新民晚报.2012年4月26日[引用日期2013-09-10]
- 5. 跟着“老大”找幸福 .深圳晚报电子报.2010年3月3日[引用日期2013-09-10]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