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快速导航
旅游预测
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年世界各地约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去年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仅有马尔康、丽江、香格里拉、塔城、阿里和林芝6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为100%。...详情
相关新闻
内容来自

丽江历史沿革
编辑汉属越郡。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木氏土司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
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丽江行政区划
编辑面积(平方千米)
| 政府驻地
| 人口
| |
1255.4
| 211151
| ||
玉龙县
| 6392.6
| 214697
| |
5099
| 392024
| ||
2200
| 168028
| ||
6025
| 258869
|
丽江地理环境
编辑丽江位置境域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衔接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距昆明市527公里。丽江市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海拔2400余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4]
丽江气候环境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5]
丽江河流水文
全区境内大小河流共91条,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厂条,分属两个流域三个水系。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控制全区面积的80.4%,计16566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雅砻江水系控制全区面积6%,计3625.6平方公里,澜沧江流域澜沧江水系控制面积2%,计408.4平方公里。
丽江自然资源
编辑丽江旅游资源
丽江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4]
丽江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丰富,有13000多种植物,占云南省植物种类的70%,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中英合作复建项目--丽江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3%。丽江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面积是中国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
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
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取得成效。[4]
丽江水资源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439万kw,占云南省的11%,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09.3万kw。金沙江流经丽江的河段上,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058万kw;除金沙江外,丽江境内的93条较大河流上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2.5万kw,可开发65万kw。装机容量在1万kw及其以上的河流有26条。按照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划方案,金沙江流经丽江境内河段规划有“一库八级”大型水电站建设方案(即:虎跳峡水库、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10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83亿千瓦时,是中国规划中最大的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4]
丽江矿藏资源
丽江地区具有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多种成矿地质条件,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矿产。有地台型矿产、地槽型矿产,矿产资源具有地区特色。已发现30多种矿产,350多个矿产地,天然气产地一处,几十处地热产地。其中煤、铜、砂金及其建筑材料(大理石、石灰石、石灰角砾岩、瓷土、滑石)等矿种具备了一定的优势。铁、钛、铬等黑色冶金工业及镍、钻等有一定的远景储量。[4]
丽江人口民族
编辑丽江人口结构
2010年丽江市总人口为1244773人。全市5个县(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2664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18123人,增长10.48%。平均每
年增加1181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

丽江
(15张)
2010年5个县共有家庭户312668户,家庭户人口为114837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1人减少了0.24人。男性为642374人,占总人口的51.61%;女性为602395人,占总人口的48.39%。总人口性别比106.6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上升为106.64。0-14岁的人口为227498人,占总人口的18.28%;15-64岁的人口为921118人,占总人口的74%;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153人,占总人口的7.7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333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2395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40499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4291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丽江市2010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328人上升为669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6407人上升为995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1903人上升为3253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2386人下降为34478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61839人,乡村人口减少了43715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5个百分点。[3]
丽江民族构成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2010年丽江市5个县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37893人,占总人口的43.2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06876人,占总人口的56.79%。其中,彝族人口为243282人,占总人口19.54%;纳西族人口为240580人,占总人口的19.33%;傈僳族人口为115730人,占总人口的9.3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6751人,增长了11.8%,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61372人,增长了9.51%,占总人口比重减少了0.5个百分点。[3]
丽江交通
编辑丽江航空
丽江三义机场位于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1995年通航,是西南地区“文明机场”。机场占地面积1800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500米,可供波音737-700型及以下机型起降,开通了昆明、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北京、版纳、香港、郑州等航线。
丽江铁路
昆明——丽江:从昆明火车站到丽江每天有3趟火车,行车时间约为9小时。
大理——丽江:大理到丽江的火车只需要1小时45分,比汽车行车时间短。每天有2趟火车,其中有一趟是临客。
丽江公路
昆明——丽江:从昆明市西部客运站(马街)、有客车发往丽江,每天有12班,行车时间约9-10个小时,豪华旅游车票价150元。
大理——丽江:大理客运北站上车,6:45至13:00每15分钟发一班,13:20至19:30每30分钟发一班。票价42~67元。大理客运站上车,8:30-19:00,7:00-13:00不定时发车,票价66~80元。
自驾
G5611昆香高速,即昆安——安楚——楚大——大丽——丽香高速。
丽江公交
4路(07:00-21:00 古城区一中→丽江火车站 1元 可使用IC卡 丽江公交公司)
古城区一中 - 象山路口 - 实验学校 - 黑龙潭 - 红太阳广场 - 古城口 - 七星街 - 公路总段 - 白龙广场 - 忠义市场 - 大研中学 - 机床厂 - 庆云路口 - 祥云村 - 干休所 - 护城河 - 中和村 - 上吉市场 - 玉龙县医院 - 玉龙县政府 - 天间教筑 - 玉龙县林业局 - 国家储备局 - 北师大文理学院 - 丽江火车站。
16路
古城区一中 - 象山市场 - 香格里大道 - 市中级法院 - 高快客运站 - 福慧市场 - 七星街 - 阿丹阁 - 市气象局 - 康仲村 - 丽江市行政中心 - 现云村 - 金龙村 - 集云村 - 市公职金中心 - 玉龙中学 - 玉龙园 - 白玉园 - 玉龙县法院 - 玉龙县政府 - 天间教筑 - 玉龙县林业局 - 国家储备局 - 北师大文理学院 - 丽江火车站 。
18路(07:00-21:00 白龙广场→丽江火车站 1元 可使用IC卡 丽江公交公司)
白龙广场 - 玉龙县医院 - 三家村集贸市场 -大研中学- 机床厂 - 庆云路口 - 祥云村 - 干休所 - 护城河 - 中和村 - 玉龙县民族中学 - 南口工业园区 - 丽江火车站。
丽江经济
编辑“十一五”丽江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1.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3.6亿元,年均增长13.6%,增幅创实施五年计划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财政总收入从6.9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30.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4.1亿元增加到16.46亿元,年均增长32.3%,是财政收入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5.3亿元增加到202.1亿元,年均增长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8亿元增加到45.5亿元,年均增长23.5%。三次产业比例由23.2:28.1:48.7调整为18.1:38.3:43.6。
丽江农业
2010年丽江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4.1亿元,年均增长20.5%。农业总产值从22.9亿元增加到44.9亿元,年均增长7.8%。农业增加值从13.4亿元增加到26亿元,年均增长6.4%。实施了3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了木底箐水库、团山水库加固扩容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22座,蓄水库容达到3.5亿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地32.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9.4万亩。
丽江工业
2010年工业总产值从25.7亿元增加到88.8亿元,年均增长20.9%。工业增加值从10.1亿元增加到33.1亿元,年均增长19.5%。境内金沙江中游6级水电站先后筹建,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认真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积极延长水电产业链,实施了电力、建材、生物、冶金、旅游商品开发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色的骨干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1家。工业园区成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平台,玉龙、永胜和华坪3个工业园区建设投资25.2亿元,65户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从29.2亿元增加到69.7亿元,年均增长13.9%,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丽江风俗民情
编辑丽江语言
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在古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丽江的年轻一代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由于有些老一代的纳西老人曾经接受过教会学校的西式基础教育,因此在丽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
丽江文字
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不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
丽江两性风俗
如同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沉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丽江少数民族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少女情死的人数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丽江宗教信仰
丽江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的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丽江古城的年长妇女的衣着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丽江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6]
丽江传统建筑
丽江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丽江传统节日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丽江纳西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是着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丽江民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丽江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
丽江名优特产
编辑丽江特产丰富,主要有丽江雪桃、雪茶、普洱茶、螺旋藻、他留乌骨鸡、永胜油茶、丽江天麻、小凉山苹果、香橼、茨满梨、海棠果、琵琶肉、腊排骨、鸡豆凉粉、糯米血肠、丽江粑粑等。纳西族的风味食品很多,有“纳西火锅”、“鸡豆凉粉”、“鸡炖豆腐”、“吹猪肝”、“酥油茶”、“炒饵块”等。
丽江旅游景点
编辑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
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
,景区面积约2.63万公顷。景区内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有20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59种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总面积842.64平方公里,区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种类丰富、未遭破坏的动植物群落,分布有种子植物79科167属280多种,其中很多是珍稀濒危植物。

玉龙雪山
(2张)
一城,即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母系走婚习俗。
蓝月谷当地的居民习惯称其为“白水河”。晴天时,水是蓝色的山谷呈月牙形。白水河因为湖底的泥巴是白色的,下雨时水会变成白色。“湖水近乎凝固的湛蓝中,有些许绿意点缀其间。于湖心四顾,白云连横,浮于山际,倒影在湖面,如梦幻影,疑是仙境。”
甘海子是玉龙雪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天然的大牧场,距丽江县城约25公里。这里原是一处高山湖泊,后因地质变化,出水口扩大,所以当地百姓俗称“干海子”。其实,“干海子”并不干,人们把“干海子”叫成了“甘海子”。
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的、也是最佳的地方。在这里你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十三个高峰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借助望远镜领略"绿色奇峰"的现代冰川奇观。
冰塔林冰川末端由于消融而残留的塔状冰体,称为冰塔。它往往已与冰舌分离。成群出现的冰塔为冰塔林。冰塔与冰塔之间往往密布冰碛,冰碛中可能有死冰。
龙神祠为黑龙潭主要建筑,含戏台、得月楼,分布在一组造型典雅、和谐而又变幻无穷的主轴线上。祠坐东朝西,为四合五天井大院,有门楼、两厢、大殿,南面辟有一方丈,自成院落。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三间,前有月台,施作垂带踏跺,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极富庙堂气息。门楼高悬“天光云影”四字榜书。
龙潭映雪,以五孔桥、得月楼、雪山及黑龙潭中的雪山倒影组成的影像成为丽江的经典风光明信片,也成为游人在丽江拍照最多的取景之一。

合并图册
(1张)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
五凤楼,凤楼原址位于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玉泉公园黑龙潭畔。五凤楼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像5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平面呈方形,五凤楼高20米,进深3间,通面阔18.9米,通进深 17.8米。五凤楼造型特殊,构思巧妙,明、暗间格门上雕牡丹,梅花、石榴等。1983年1月,云南省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牦牛坪位于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北端,是玉龙雪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丽鸣公路,南临黑水河,西依玉龙雪山东麓,北达雪花村上部,面积16.6平方公里,景区内生活着彝族,藏族村落。村民以牧业为生,民风古朴,民族文化气氛较浓郁。牦牛坪景观为典型的草甸牧场

万古楼
(1张)
东巴万神园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玉峰寺旁。神园正门两个巨型图腾柱与雪山主峰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中依次排列分布着三个巨型法杖,长240米、宽6米的神图路,两道神门,三个东巴至尊神。轴线两边广阔的区域,左为神域,右为鬼蜮,分别雕有三百多尊自然神、护法神、家畜神及各类风流鬼等巨型木雕。
拉市海位于丽江县城西面8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每年有3万只左右,57种的候鸟过冬。因此拉市海也是候鸟的天堂,湖面海拔2437米。
文海位于玉龙山主峰扇子陡西南麓,平均海拔3180米,云南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片区之一。
清溪水库位于丽江市北郊,丽江民族中专附近。

玉水寨
(10张)
小落水村是母系社会最后一个部落,位于泸沽湖北部,处在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泸沽湖的小山谷里。也是云南境内泸沽湖边的最后一个村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线就在村口,环湖公路在此明显的被切为两半:石子路面是云南,柏油路面则是四川。
丽江荣誉
编辑序号 | 荣誉称号 |
---|---|
1 | 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包括古城区的大研古城及玉龙县的白沙古镇) |
2 | 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并流”保护区) |
3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纳西东巴象形文字) |
4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5 |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
6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7 | 中国首批旅游名片 |
8 |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
9 | 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注:本表资料来源丽江政府官网[4] |
2012年9月26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此次表彰大会上,丽江市再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殊荣,这也是丽江市继2009至2011年连续3年后,第四年获此殊荣。[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郑艺当选云南丽江市市长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03-6]
- 2. 历史沿革 .丽江政务[引用日期2014-03-13]
- 3. 古城市情、区情、县情 .丽江政务网[引用日期2014-03-13]
- 4. 丽江市市情简介 .丽江政务网[引用日期2014-03-13]
- 5. 自然资源概述 .丽江政务网[引用日期2014-03-13]
- 6. 民族风情 .丽江政务网[引用日期2014-03-13]
- 7. 丽江获得各种荣誉称号一览表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03-1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