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官职沿革
编辑太尉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汉武帝时以贵戚为太尉,一变过去由立武功之臣充任太尉的惯例,而又和丞相同等,这也和西汉早期有所差别。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后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丞相。魏文帝时期曾短暂恢复,后又撤销。自隋撤销府与僚佐,便渐次演化成优宠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赠官。元不常置。明废。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卢绾为太尉,后废除。十一年,又以周勃为太尉,以后废置无常。惠帝、吕后时周勃仍为太尉,文帝时以灌婴代之,不久即罢去。景帝时周亚夫曾居此职,四年而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又置,次年罢去,后不再设置。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有关。汉高祖刘邦为伐陈豨而以周勃为太尉,汉景帝刘启为平吴楚七国之乱,而命周亚夫为太尉。
太尉历代职能
编辑太尉秦朝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秦当时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所以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统治会受到严重威胁。
太尉西汉
到西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名称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但与秦朝不同的是,在皇帝之下设立了三套平行的官僚体系,分别为丞相率领的外朝官、大将军率领的内朝官、以及处理皇帝与皇族私人事务的宫廷官。其中外朝官为西汉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设九卿、列卿等。但由于官制名目甚多也有一定的分权目的,所以太尉的实权性时时不定。
按《史记·将相名臣年表》: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始以长安侯卢绾为太尉,五年(公元前202年)罢,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以周勃为太尉,旋再废太尉官。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复太尉官,仍以周勃为之。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再废,权归丞相。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以大将军卫青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汉旧仪》记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其后,置大司马,金印紫绶,大将军或置或废。
《历代兵制》记:京师之兵,止南北军及中尉缇骑、郎中令诸郎、城门校尉屯兵。北军属太尉,南军属卫尉。武帝更太尉为大司马大将军,以宠将帅;而北军分八校尉,以中垒领之(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
太尉东汉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可见于古代,带兵打仗的任务并不好当,或立或废并不取决于均是修养水平的高低,而是政治决策与改革的出头鸟,治国则先治军。太尉作为最高武职,除了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外,就是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例如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
太尉魏晋南北朝
太尉隋唐至元朝
宋初三师三公只是作为升迁资序所用,并无执掌。太尉旧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来则提升至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则被三少所代替。
元代三公仅作为加衔,后期也是加授极滥。
明清以后以原三师为三公,不设太尉。
另外,在某些礼仪中会出现以其他官员临时充当太尉等职位的现象。如宋真宗天禧元年宣读天书之礼,分别以向敏中摄太尉,王曾摄司徒,张知白摄司空。诸如此类都是礼毕即罢,并非真行除拜。
太尉代表人物
编辑太尉贾诩
三国时期贾诩,着名谋士。曾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为曹操佩服的人。贾诩,三国时曹魏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太尉岳飞
(公元1103-公元1142),字鹏举,宋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人。[1]
16岁从军,32岁擢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宣抚使、枢密副使,20年的戎马生涯。坚主抗金,曾四次举兵北伐。绍兴十一年遭投降派秦桧、宋高宗杀害。年39岁。
太尉高俅
宋朝则有臭名昭着的奸臣高俅高太尉。高俅,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宋徽宗)。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驰。在施耐庵《水浒传》中对他有深刻刻画。高俅于靖康初病死。
太尉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家、军事家。长子司马师自封公后,追尊为舞阳文宣侯;次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太尉其他
汉景帝时期:平定过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 参考资料
-
- 1. 岳飞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5-06]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