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道教的发祥圣地。周代把终南山、太白山统称为:太乙山。总面积1074.85平方千米,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1-10]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西安市
- 占地面积
- 1074.85平方千米
- 荣 誉
- 仙都、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着名景点
- 翠华山、骊山、楼观台
终南山地理环境
编辑终南山位置境域
终南山地形地貌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终南山气候
终南山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无霜期226天。1月份平均气温0.4℃,7月份平均气温26.6℃,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613.7毫米,年平均湿度69.6%。山区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11]
终南山水文
终南山生物资源
编辑终南山生物垂直分带谱系完整,是东亚暖温带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园内生存着以秦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秦岭金毛扭角羚、一叶草等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11]
。其中,蓝田段王顺山共有各类植物780种、野生动物30种。[12]
终南山主峰太乙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
终南山历史沿革
编辑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6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至现代,龙腾辟谷论坛在终南山弘法利生。
东晋大兴四年(321),终南山崩,时刘曜窃据长安。说者曰:此曜亡之征也。咸康三年(337),侯子光聚众终南山,僭称帝,后赵石广击斩之。义熙十三年(417),刘裕讨伐后秦,使沈田子等入武关,刘裕恐沈田子人少,遣沈林子将兵,自华阳循终南山趋秦岭往助之。
隋朝大业末年(618),李渊入关,终南山群盗皆起兵应之。唐朝武德七年(624),李渊校猎于之南山,遂幸终南。广德初年(763),吐蕃入长安,亡军叛卒、乡曲无赖,多乘乱为盗。吐蕃去,犹窜伏终南山,朝廷设南山五谷防御使讨之。永泰二年(766),京兆尹黎干自终南山引涧水,穿漕渠入长安。
终南山主要景区
编辑终南山翠华山景区
翠华山山崩景区属于翠华山山崩地貌区,面积73.24平方千米,以山崩地貌为特色。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属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2002年,翠华山山崩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翠华山山崩地貌形成历史悠久,山崩主体形成于西周时期。山崩遗迹规模在中国范围内属于最大者,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塔吉克斯坦的Usoi山崩和新西兰的Waikaremoana山崩,位居第三。其单个崩石的体积居世界第一。山崩地貌类型有堰塞湖、堰塞坝、崩塌石海和临空面等。山崩造就了太乙观星、风洞、冰洞、一线天、石墙、天堑石海、卧驼、卧虎守台、双鱼闹海、金蝉脱壳、银蟾负子等奇石异洞景观。[14]
终南山南五台景区
南五台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佛教文化景区,属于翠华山山崩地貌区,面积26.57平方千米,分为五台花岗岩景群和圣寿寺景群。景区内沟壑幽深,植物种类繁多,原始林带保护完整,被称为“博大的植物园”和“天然氧吧”。
南五台由灰白色中细粒花岗岩、片麻状花岗岩等构成,断裂与节理发育,韧性剪切带特征清晰,花岗伟晶岩脉多见。在构造和山崩作用下形成孤峰独秀的送灯台,屈腿静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如虎长啸的老虎岩等,可谓是“构造地貌博物馆”。[15]
终南山骊山景区
骊山是秦岭山脉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千米,南北宽约13.7千米,海拔1302米,景区总面积63.23平方千米。山上石瓮飞瀑,溪水潺潺,动植物资源丰富,风谷红叶景象万千,自然风光旖旎。其温泉享誉中外,温泉的利用历史长达数千年。2009年被评定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之一。
骊山是从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新构造运动时期,骊山断块呈整体上升,并作北仰南俯运动,形成一个北高南低的断块。
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有骊山形成时留下的断崖、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等;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剖面,元古代杂砾岩、侏罗纪河流相砾岩、不整合面等。[16]
终南山太平景区
太平构造混合岩景区属于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区,面积122.13平方千米,分为黄羊坝构造跌水瀑布地貌景群、石门混合岩景群、月宫潭峡谷地貌景群和原始森林景群。曾是隋、唐王朝﹙公元615年﹚权贵观花避暑的山水乐园。
终南山朱雀景区
朱雀构造花岗岩景区属于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区,地处华夏龙脉、秦岭之巅万顷森林腹地,面积48.08平方千米。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公园有秦岭梁、芦花河、奇秀峰、龙潭子、冰河翠等景群,105个景点,鸟瞰景区地形,如人们传说中的吉祥鸟朱雀在浩瀚群山之中飞翔。
终南山王顺山景区
王顺山花岗岩峰岭地貌景区属于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区,面积210.62平方千米。王顺山因大孝子王顺担土葬母于此而得名,有“天下第一孝山”之称。景区主峰玉皇顶海拔2239米,着名的蓝田玉即产于此山东侧。
终南山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是1963-1964年中国科学院在蓝田进行新生代地层考察时发现的,最早发现直立人的下颌骨化石距今60-65万年,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化石距今110-115万年,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国际考古界的重大科学发现。出土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被界定为“蓝田公王岭动物群”。50余件旧石器、二千多件动物化石和第四纪黄土剖面,为研究人类进化史、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古地质学及第四纪地质活动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
终南山黑河景区
黑河景区位于西安周至县境内,属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地貌区。景区面积447.78平方千米,由黑河、大蟒河、厚畛子、大树沟等四部分组成。景区森林茂密,奇峰若雕,山水如画,动植物资源丰富,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徜徉其间。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山花烂漫,夏天密林蔽日,秋天红叶满山,冬天白雪皑皑。
景区既有太白山丰富多彩的第四纪古冰川地貌遗迹、绮丽壮观处于自然状态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又有造山带板块缝合带构造遗迹造就的峡谷绿水胜景,还有古栈道遗址和众多古代名人遗留的人文景观,令游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2009年成功晋升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黑河景区。
终南山上善池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
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终南山仰天池
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
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
终南山柏树
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被人们称之为“三鹰柏”。
终南山楼观台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等。
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太乙山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千米,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着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太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优美。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翠华庙前皆有庙会。
南五台青翠峭拔,富产药材,古人称它为终南神秀之最。山顶有观音、文殊、清凉、舍身、灵应5峰,俗称南五台,以观音台最着名。宝泉位于山腰,形如美玉,味似甜蔗,为品茗休憩之佳地。独松阁亦位于山腰,因阁中有一株古松,故得此名。阁周鸟语花香,景色如画,为览胜之佳地。观音台又称大台,位于独松阁之上,有隋国光寺遗址。此台视角开阔,北眺八百里秦川,令人胸襟为之一开,心旷神怡。
终南山圭峰山
附近主要景点为高冠瀑布。瀑布位于高冠峪内,落差超过20米,急流飞溅,直下深潭,响声如雷。唐岑参有诗云:“岸口悬飞瀑,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这是高冠瀑布真实而形象的写照。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环绕而成一潭,称车厢潭。潭清见底,细石如鳞,历历可数,为寻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势平缓,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镜,湖周青山似屏,为嬉戏野营之佳地。
终南山南梦溪
南梦溪,西安南110千米,210国道1047千米附近,是自然景区,未开发,可自由进出观光。

终南山 南梦溪 风景相册
(49张)
终南山的南梦溪,风景最好,生态也没被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清水瀑布到处都是,有很多千年古树、奇花异草绝峰怪壁,溪水石潭,随处可见,
气候湿润温和,森林茂盛,百草葱郁,古木参天,四季鸟语;林中藤萝缠绕,隐天蔽日,山风过境,林涛阵阵,不绝于耳,峡谷众多,层岩叠嶂,溪水石潭,静影沉壁。
终南山历史文化
编辑终南山道教发源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着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
终南山有两条古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终南山文化遗迹
独特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与广阔富饶的渭水盆地。从距今约132.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终南山脚下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滋养出华夏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是中国诗词文化与园林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园区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田猿人、商於古道、子午栈道、周秦汉唐盛世园林宫阙、宗教祖庭寺庙、历史悠久的蓝田玉等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资源的重要代表。[11]
终南山终南隐士
正是因为终南山的这些特点,使得终南山历代多有隐士,据统计现有隐士五千余人。知名隐士有:
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唐朝时陕西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钟馗故里)
天子之师——王九思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全真圣祖——王重阳
文财神——刘海
正财神——赵公明
文始真人——尹喜
药王——孙思邈
国医大师——谢士元(太乙山膏药研发人)
华严宗师——杜顺
西周元勋——姜子牙
真正隐士——陶渊明
诗佛——王维
麻衣子——李和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
中华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观、昙(僧)影、慧严、道恒、僧丰刀石、慧睿、僧弼、昙鉴、慧安,昙无成、僧导、僧因、僧苞、僧业、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后的僧人有:昙相、法藏(北周隋唐间之法藏,葬云际寺),僧照,静藏、道删、法应,静霭、普济、普安、青彡(静)渊、法诚、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净业(悟真寺主)、慧远、灵润、会通、觉朗、智洗、弘智、法顺、智俨、善导、道判、慧贒、法藏(唐贤首国师)、道宣、澄观、宗密、净业(香积寺主)、怀辉、玄奘、虚云、飞锡、惟政等等。
终南山诗词文化
唐·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终南山古籍记载
编辑《禹贡》谓之终南雍州:终南享物。
《诗传》:周之名山曰终南。
《左传》:中南九州之险也。
东方朔: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河陇以东,商洛以西,厥壤肥饶。
《汉书》: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材,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亢、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故酆、镐之间,号为土膏。
《一统志》:太一山,在终南西二十里。误。盖终南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纡回远,深岩邃谷,不可殚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之险也。
柳宗元:据天之中,在都之南。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唤醒终南山 国内首个“道文化展示区”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引用日期2016-04-3]
- 2. 老子与《道德经》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6-04-3]
- 3. 唤醒终南山 .光明日报[引用日期2016-04-3]
- 4. 访道教十二大名山 隐修纳凉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6-04-3]
- 5. 唤醒终南山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2016-04-3]
- 6. 西安楼观 百人摆“幅” 福地祈福运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6-04-3]
- 7. 迷人的陕西风景——终南山 .西部网[引用日期2016-04-3]
- 8. 你不知道的秦岭——终南山 .西部网[引用日期2016-04-3]
- 9.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平逊书法精品艺术展在浙江乐清市举办 .陕西传媒网[引用日期2016-04-3]
- 10. 热烈祝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评估 .西安日报[引用日期2016-04-3]
- 11. 秦岭终南山概况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网[引用日期2015-06-27]
- 12. 2.4亿年前,南北板块“撞”出的终南山 .资源导刊杂志社[引用日期2016-04-21]
- 13.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二·陕西一》,清·顾祖禹撰,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 14. 翠华山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15. 南五台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16. 骊山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17. 太平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18. 朱雀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19. 王顺山景区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20. 蓝田猿人遗址 .秦岭终南山[引用日期2015-03-12]
- 21. 登终南山——三字经 .百度空间[引用日期2012-11-10]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