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国行政区)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40:12
编辑 锁定
同义词 海南岛一般指海南(中国行政区)
声明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称
海南省
外文名称
Hainan Province
别    名
琼州琼台琼崖
行政区类别
省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南地区
下辖地区
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6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
海口市国兴大道9号
电话区号
(+86)0898
邮政区码
570000至572900
地理位置
中国最南端
面    积
3.54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人    口
903.48万人(2014年)[1] 
方    言
琼语/黎语/儋州话/临高语/客家语/粤语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
万绿园东郊椰林博鳌海南兴隆五指山分界洲岛天涯海角
机    场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火车站
海口站海口东站三亚站东方站
车牌代码
琼A至琼E
本科院校
海大、海师、海医、海洋、琼台
省    树
椰子树黄花梨
省    花
三角梅
地区生产总值
3500.7亿元(2014年)[1] 
主要民族
汉族黎族苗族回族
省委书记
罗保铭
省    长
刘赐贵
省    会
海口

海南历史

编辑

海南远古到唐代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2]  。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3]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并将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势力遍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这是海南岛归入中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2]  。元帝初元三年(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65年间,海南岛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2]  ;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东吴时期,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4]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西晋时,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4] 
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隋朝炀帝时,海南岛共设两郡(珠崖郡临振郡)十县,珠崖郡治设在义伦县。后从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宁远两县、设置临振郡。珠崖、临振两郡,由扬州司隶刺史管辖[2] 
唐代改郡为州,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个州共22个县,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5]  ,属岭南道。后属南汉。

海南宋元时期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汉[2] 
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2]  ,自始总领海南地区。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在海南岛设置琼州路安抚司,隶属湖广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隶属海北海南道[2]  ,道治在今雷州市[4]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2] 

海南明清时期

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2]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从广西划拨广东管辖[4]  。洪武九年,海南岛属海南道。
正统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初承袭明制,西沙群岛(时称“千里长沙”)和南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隶属于琼州府的万州管辖。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4]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琼州府(治今琼山府城),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澄迈(治今老城镇)、定安(治今定城镇)、文昌(治今文城镇)、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城镇)、儋州(治今中和镇)。
崖州直隶州(治今三亚市崖州区),崖州归隶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为直隶州。领4县:感恩(治今东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州(治今万宁市)。万州光绪三十一年降州为县。
清代在海南设琼州府,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设一府,1直隶州,1州,11县。
1858年6月27日签订的《中法天津条约》共42款,另有《和约章程补遗》其中增开琼州(今海口)、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六口[6] 

海南中华民国时期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2] 
南山海上观音
南山海上观音 (5张)
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万州改万宁县)、昌江(因与浙江省昌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海口所改称镇。
民国十年废道制。
民国十五年,海口镇脱离琼山县建市。
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3日,撤销海口市,复归琼山县。
民国二十一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行。当时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改“抚黎局”为“抚黎专员公署”,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民国二十四年广东省政府把黎、苗族居住的五指山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3县,推行乡保甲里制。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于海口[2]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东省分设9个行政督察区,海南为第九区,专署设海口。1946年,琼崖办事处和第九区公署设于海口[2]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别行政区成立,隶属行政院,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设在海口[2] 

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海南解放后,海南的建置为行政区,1951年设行政公署,驻琼山。在岛的南半部地区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驻保亭县冲山镇(今五指山市冲山镇)。全省共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4]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军事性管制。次年4月,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政公署停止行使职权。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1976年10月改称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州、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4] 
1980年1月,改称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1981年,海南行政区管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并直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儋县、万宁、定安9县1市,设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4] 

海南行政区划

编辑
截止2015年9月,海南省有4个地级市,8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6个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基层设置175个镇,21个乡,22个街道。[7] 
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儋州市

海南地理环境

编辑

海南位置

天涯海角--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南天一柱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8] 

海南气候

海南的椰子树 海南的椰子树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地形

云雾中的五指山 云雾中的五指山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吊罗山等。
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河流

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 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海南岛上自然形成的湖泊较少,人工水库居多,着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南丽湖等。

海南自然资源

编辑

海南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0.48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9] 

海南作物资源

作物
作物 (4张)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蔬菜有120多个品种。
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着成绩。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海南植物资源

植物
植物 (8张)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60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果树(包括野生果树)142种;芳香植物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
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热带森林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9] 

海南动物资源

动物
动物 (8张)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坡鹿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9] 

海南南药资源

药材
药材 (4张)
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物中可入药
的约有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着名的是4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9] 

海南水产资源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40多种。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虾、贝、澡类等20多种。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9] 

海南海盐资源

海南岛是中国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中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9] 

海南矿产资源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1991年,全国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57种(若按工业用途可分为65种);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126个(含大型地下水源地6处),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碌铁矿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9] 

海南人口民族

编辑

海南人口

2014年,海南省人口出生率14.56‰,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8.61‰,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9.4‰以内。全省年末常住人口903.4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53.76%。[1] 

海南民族

海南的黎族
海南的黎族 (8张)
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10] 

海南侨胞

据估计当前在海外的海南乡亲与其后裔(外籍华人)共有320多万人,也有人推算加上第四、五代后裔应有500多万人。侨乡文昌海外人口比岛内文昌人口还多两倍多。当前海南乡亲及其后裔遍布五大洲,尤其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较多。

海南政治

编辑
海南省现任主要领导人
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罗保铭[11] 
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蒋定之[12] 
海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于迅

海南经济

编辑

海南总述

海南风景图片集(一)
海南风景图片集(一) (14张)
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3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924元,按现行平均汇率计算为6337美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9.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4.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3元。[1] 

海南农业

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832.8亿元。农业完成增加值375.3亿元。蔬菜种植面积25.33万公顷,蔬菜产量561.12万吨。水果种植面积17.49万公顷,水果产量420.26万吨。渔业完成增加值231.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197.23万吨。林业完成增加值68.1亿元,干胶产量39.37万吨。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35.1亿元,肉类总产量79.47万吨。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3.1亿元。[1] 

海南工业

2014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514.4亿元。在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支柱行业中,石油加工业产值551.1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98.0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03.4亿元;非金属矿制品业产值151.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31.7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122.4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业产值108.5亿元。全年列入统计监测的37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36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6亿元。[1] 

海南旅游业

天涯海角  魅力三亚
天涯海角 魅力三亚 (18张)
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完成258.1亿元。全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4789.1万人次。其中接待旅游过夜人数4060.2万人次;接待一日游游客72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5亿元。年末全省共有挂牌星级宾馆15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6家,四星级宾馆41家,三星级宾馆72家。[1] 

海南金融业

2014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427.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91.5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430.6亿元;利润总额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1.0%。年末境内上市公司27家,股票市价总值2758.7亿元;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79440.3亿元。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成立。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85.1亿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6.9亿元。[1] 

海南社会

编辑

海南基础设施

中国椰城--海口
中国椰城--海口 (20张)
2013年海南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48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公里;新增高铁308公里、空中航线120条、万吨以上港口泊位4个。新增发电装机220万千瓦,海南电网220千伏主网线路实现了双环网。新增蓄水能力6.53亿立方米、城镇供水能力43.1万吨/日。东环高铁、海口绕城高速、三亚绕城高速、海屯高速、文昌清澜大桥等建成通车。东方电厂、海南电网跨海联网一期、华能戈枕水利枢纽等建成运营。西环高铁、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美兰机场二期、凤凰机场三期、马村港二期、国投孚宝30万吨原油码头、中海油300万吨液化天然气站线、昌江核电、红岭水利枢纽等一大批工程有力推进。博鳌机场开始征地动迁,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海南科技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 (17张)
2014年,全省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6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项。全年共申请专利2415项,比上年增长2.4%;获得专利授权1597项,增长20.0%。新增培育与认定2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6家。新增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80家。海南师范大学和琼州学院获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完善农业科技110手机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农博商城社区服务平台,认定10家高新技术集成旅游示范景区。[1] 

海南卫生

截至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148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个,妇幼保健机构24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9个;乡镇卫生院298个。全省共有医院病床位3.35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4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37万人;注册护士2.21万人;药剂人员0.27万人;检验人员0.20万人。[1] 

海南体育

2014年,全省运动健儿在世界性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在全国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16枚、获得银牌31枚、获得铜牌32枚。重大赛事品牌效应凸显,成功举办“阿罗哈杯”2014第五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农信杯”2014第九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2014年中国国际羽毛球挑战赛等国际赛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了全省文明生态村广场健身操舞大赛、海南省全民健身趣味体育运动会等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志愿服务活动。[1] 

海南社会保障

2014年年末,全省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42.1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0.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26.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2.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57.5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57%。年末全省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6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3万人;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6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65万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3.15万人。[1] 

海南环境保护

2014年,全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9%,部分市县的局部时段出现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和细颗粒物。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总体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所有监测城市(镇)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居住区空气质量要求的国家二级标准。2014年全省地级市PM10年日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完成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国四标准汽柴油使用,全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67万辆,淘汰燃煤锅炉47台。
全省93.1%的监测河段、83.3%的监测湖库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三大河流干流、主要大中型湖库及大多数中小河流的水质保持优良态势,个别湖库和局部中小河流河段水质受到一定污染。开展监测的绝大部分城市(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极个别水源地未能稳定达标。
绝大部分近岸海域处于清洁状态,一、二类海水占94.6%,97.1%的功能区测点符合水环境管理目标的要求。洋浦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三大重点工业园区及20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保持一、二类海水水质。西沙群岛近岸海域水质为优,均为一类海水。[1] 

海南交通

编辑

海南公路

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环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海南铁路

高铁海口东站 高铁海口东站
海南已建成的铁路有海南环岛快速铁路(海南西环快速铁路、海南东环快速铁路)和粤海铁路海南西环线(包括八所支线和石碌支线)。老海南西环铁路始建与20世纪40年代,之后经过改修,于2004年12月5日正式投入客运,并入全国铁路网。截止2016年5月15日,海南共有6趟出岛列车运营,包括:海口—西安,海口—上海南,三亚—北京西,海口—郑州,海口—哈尔滨,三亚—长春。[13-14] 

海南海运

海南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港八所港洋浦港三亚港四个港口为最大。其他主要港口还有:清澜港铺前港新村港潭门港、白马井港、博鳌港、新盈港。

海南航空

海南省的航空事业发展最快,南边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于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1999年5月25日,北部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已建成并通航。2011年全年新辟29条国际国内空中航线。海口美兰机场与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均冲破1000万人次大关,一举实现历史性跨越,海南从此迈入航空大省行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接受内地和香港几十家航空公司的班机起降,实现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沈阳、太原、西安、长春、哈尔滨、大连、济南、青岛、烟台、南京、合肥、宁波、福州、厦门、温州、成都、重庆、昆明、贵阳、桂林、郑州、武汉、长沙、深圳、梅州、汕头、湛江、北海、常州、兰州、香港、新加坡、曼谷、吉隆坡等39个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省航引进两架“美多”小型客机投入岛内运输,海口、三亚两翼齐飞,银鹰在蓝天写意,把海南与国内外东西南北各大中城市之间架起便捷的空中桥梁。[15] 

海南文化

编辑

海南综述

2014年末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社会民营团体)67个,文化艺术馆21个,档案馆38个,公共图书馆21个。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17.80万户,比上年增长7.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49%和95.47%。全省共有报社17家,出版报纸2.5亿份,比上年下降1.4%;杂志社44家,出版杂志795.34万册,增长0.3%。扎实推进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完成全省300个文化室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完成放映3.47万场次。《遇见海南人》、《望海南》等一批优秀记录片在央视及欧洲热播。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剧组获邀参加文化部2014年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指尖太阳》荣获第十五届华表奖“最佳儿童电影”提名奖。[1] 

海南博物馆与图书馆

博物馆
琼台书院博物馆
海口市博物馆
海南农垦博物馆海南民族博物馆
海南铁路博物馆
  
三亚自然博物馆
  
国家南海博物馆
  
图书馆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
  
琼台师范学院图书馆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
  

  
海口图书馆
  
琼山图书馆三亚市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三沙市分馆澄迈县图书馆
  
文昌市宋庆龄图书馆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七彩雕画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黎族着名民歌手王妚大民歌文昌盅盘舞苗族招龙舞
舂米舞东坡笠崖州民歌缬染工艺
琼剧(定安)
黎族骨器制作
军坡节(定安)
黎族织贝精品---龙被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黎族麻纺织工艺
临高人偶戏黎族钻木取火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黎族树皮布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三月三”节儋州调声
  

  
第二批海南澄迈民间炭画像黎族共同舞琼侨歌谣海南八音器乐黎族民歌
黎族传统器乐海南军歌海南临高“哩哩妹”渔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儋州山歌
崖州民歌海南苗族盘皇舞黎族面具舞文昌公仔戏
(文昌、龙华)
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南海珍珠传统养殖技艺海南洋浦盐田传统日晒制盐技艺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黎族传统服饰
南海更路经(文昌)
军坡节(龙华)
琼剧(省琼剧院)
黎族文身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
海南府城镇元宵换花节黎族传统婚礼黎族渡水腰舟海南三亚回族婚礼
  
第三批黎族民间故事海螺姑娘临高渔谚黎从六之歌临高渔歌
黎族方言长调疍家调黎族老古舞虎舞麒麟舞
海南斋戏黎族传统游艺与体育竞技活动花瑰艺术黎族絣染技艺黎族双面绣技艺
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工艺海南黄花梨木家具制作手工技艺后安刀锻造手工技艺
椰胡制作技艺黎族织锦纺染工具制作技艺传统土法制糖工艺黎族藤竹编技艺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
海南粉陵水酸粉黎族传医药骨伤疗法黎族医药蛇伤疗法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海南苗族传统三月三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军坡节(澄迈)
苗族三元舞蹈
南海航道更路经(琼海)
第四批
军坡节(屯昌)
海南苗族民歌
咚铃伽(陵水)
海南贝雕鹿龟酒酿泡技艺
沉香造香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记忆天后祀奉鲤鱼灯闹春乐城岛闹元宵

海南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岛欢乐节”。

海南友好城市

日本兵库县韩国济州岛菲律宾宿务省芬兰奥鲁省美国夏威夷州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罗马尼亚阿拉德县奥地利萨尔茨堡州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埃及南西奈省
西班牙巴里阿里大区

  

  

  

  

海南省树省花

省树:椰子树黄花梨
省花:三角梅[16] 

海南语言

海南大自然风境 海南大自然风境
汉族海南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社会。海南岛原先没有人居住,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百越族的一支从两广横渡琼州海峡到达海南岛,这就是今天黎族的祖先。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汉族人继续南迁,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海南岛,带来了莆田话和闽南文化,促进了海南话的形成。后来,苗族、回族等民族相继移居海南,逐步形成海南今天多民族聚居社会。经过历史演变,各民族的某些特征在不断被同化,但是作为本民族最基本特征的方言被世代保留和延续焉。形成了今天众多的海南方言。
海南话(Hainanese),汉语方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分布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海外琼籍华人地区,全球使用人口约一千万左右。全海南省有600多万人使用,约占全省总人口的80%,是海南省使用范围最广泛、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琼中、五指山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等琼籍华人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在不同地区,语音和声调存在细微差别,但不妨碍交流,文昌地区口音为海南话标准传媒,琼剧的标准唱腔,是海南话传统汉语的继承者之一,对历史的纵深影响最大,是海南话传统汉语的继承者之一,至今仍然保存着传统汉语的许多鲜明的特征。海南话的书写形式是汉字,如何说就如何写,反之亦然,即说写一致。在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具体情况如下:声母(24个),韵母48个,声调8个。[17] 
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方言系统,海南约4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市北部、西部地区以及昌江、东方市的沿海一带地区。
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于广州话,主要分布在三亚市的崖城和水南地区,使用人数不多。
军话属汉藏语系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据史书记载这是古代从大陆迁来海南的兵士和仕官留下的语言。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儋州、三亚的部分地区。
客家话客家方言,三亚港附近的汉族水上、儋州那大地区居民使用。
少数民族语言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的语言有本地、美孚、加茂等5个方言。全省有110万人使用,是海南少数民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乐东、昌江等6个自治县和三亚、五指山、东方3市。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人数约5万余人,是海南苗族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的琼中、白沙、保亭、通什等民族自治地区。
回辉话的系属学术界尚未定论。是海南回族的语言。约有6000余回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回辉、回新两村。[18] 
另外,在海南省,有两种特殊语言不属于汉语,但使用者却是汉族人,它们分别是临高话和村话。
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海南约有5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西郊的长流、荣山、新海等地。
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跟黎语比较接近,使用人数约1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方、昌江两县的昌化江下游两岸。

海南教育

编辑

海南大学本科院校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台师范学院
  
海口经济学院
三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
  

  

  

海南大学专科院校

海口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三亚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文昌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琼海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一级中学

海口
琼山中学
  
海南华侨中学海口实验中学
  

  
三亚

  
 
  
文昌
 
  
琼海

  
  
儋州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
  
儋州市第一中学
  

  

  
洋浦洋浦中学
  

  

  
五指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海南农垦实验中学
  

  

  

海南旅游

编辑
海南旅游景点一览
地区
景点名称
景点类别
门票(元)
地址
五公祠文化古迹
  
30
  
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
琼台书院文化古迹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
琼台福地文化古迹
  

  
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
秀英炮台文化古迹10海口市龙华区海秀路秀英村
海瑞墓文化古迹 10
  
海口市龙华区滨海大道39号
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影视拍摄138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热带生物
  
85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
火山口公园自然地貌50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
  
海口市美兰区东部
桂林洋海滨旅游区热带海滨
  
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
崖州古城文化古迹
  
三亚市崖州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
  
佛教文化150
  
三亚市崖州区南山文化旅游区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热带海滨
  
168
  
三亚市崖州区市区以西40公里处海滨
  
天涯海角风景区热带海滨65三亚市天涯区市区西南23公里
天涯热带海洋动物园
  
热带动植物 60 三亚市天涯区天涯海角旅游区西侧
  
西岛
  
热带岛屿
  
130 三亚市天涯区南部
  
亚龙湾蝴蝶谷热带动植物28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热带海滨
50
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
鹿回头山顶公园
  
自然地理65
  
三亚市吉阳区鹿回头半岛
  
热带岛屿
168
三亚市海棠区东南部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人文古迹
  
三沙市西沙永兴岛
石岛热带岛屿
  
三沙市西沙石岛
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人文古迹
  
三沙市西沙甘泉岛
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自然地理
  
60
  
儋州市国营八一总场
  
海南热带植物园(儋州园区)
  
热带植物
  
15
  
儋州市那大镇
  
松涛水库
  
热带生态
  
120
  
儋州市区东南20公里处
  
东坡书院
  
文化古迹
  
10
  
儋州市中和镇
  

  
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热带生态

  
文昌市龙楼镇铜鼓岭景区
八门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热带生态

  
文昌市文城镇至东郊镇环八门湾绿道
东郊椰林
热带海滨

  
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
七洲列岛
热带岛屿

  
文昌市翁田镇东部海域
主题公园
  
文昌市龙楼镇航天城
木兰湾热带海滨
  
文昌市铺前镇木兰头
石头公园
自然地理

  
文昌市龙楼镇大澳湾
宋氏祖居文化古迹30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
万泉河竹排观光
热带雨林
60
琼海市万泉河上游牛路岭库区
文化古迹
128
琼海市博鳌镇
文化古迹
40
琼海市嘉积镇
海南兴隆侨乡国家森林公园热带生态
  
兴隆华侨农场西北部
兴隆热带植物园热带植物60兴隆华侨农场南部223国道
兴隆热带花园热带花卉35兴隆华侨农场G98东线高速路口
南燕湾热带海滨
  
万宁市礼纪镇
石梅湾热带海滨
  
万宁市兴隆华侨旅游区南部
日月湾热带海滨
  
万宁市南部
神州半岛热带海滨
  
万宁市东澳镇
大洲岛热带岛屿
  
万宁市东南部
东山岭风景区自然地理68万宁市万城镇
热带岛屿
100
陵水县与万宁市交界的牛岭
南湾猴岛
  
热带海滨
  
148
  
陵水县新村港码头对岸
  
文化古迹
20
乐东县保国农场境内
热带生态
40
乐东黎族自治县境内
热带动植物
60
定安县塔岭新区
定安母瑞山革命纪念园
文化古迹
32
定安县南部中瑞农场
热带田园
20
保亭县七仙岭旅游区

海南名人

编辑

海南历史名人

白玉蟾(1194~1229)南宋时人,字如晦,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
白玉蟾 白玉蟾
神霄散吏。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一说福建闽清人。着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19] 
邢宥(1416~1481)海南文昌人。明代的政治家、学者。与丘浚、海瑞齐名,合称海南“一鼎三足”。为官20余年,历任四川站定临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等职。着有《湄丘集》。
丘濬(1418~1495)海南琼山人,明朝理学名臣、学者,着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着有《大学衍义补》、《丘文庄集》、《投笔记》等,有“着绝”之称,为“海南四绝”之一。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与王佐、海瑞、张岳崧并称为海南历史上的四大才子,是海南老少皆知的着名历史人物。[20] 
王桐乡(1428~1512)海南临高人,原名王佐,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明代着名诗人,与丘浚(明代文臣之宗)、海瑞(“海青天”)及张岳崧(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合称为“海南四大才子”。
唐胄(1474~1539)明代着名的政治家、学者。历任户部山西司主事和河南司主事、员外郎、广西提学佥事、云南按察司副使、云南右参政、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右侍郎等职,后调任北京户部右侍郎,又转为右侍郎。着有《琼台志》等。
钟芳(1476~1544)海南三亚人。明代着名的学者、政治家,是一位在明代当过文官、武官、法官、学官和财官的着名人物。他“上继文庄(丘浚),下启忠介(海瑞)”,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着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等着作,被人尊称为“岭海巨儒”。
南包公海瑞 南包公海瑞
海瑞(1514~1587)海南琼山人。明朝名臣、政治家。他一生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王弘诲(1541~1617)海南定安人,明代名臣、教育家。礼部尚书(正二品),卒后赠太子少保。王弘诲为海南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奏考回琼”。
张岳崧(1773~1842),海南定安人。清代名臣,文学家、书画家。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文章、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件件精通,为“海南四绝”之一。
王映斗(1797~1878),海南定安人。清代有名的教育家,官至大理寺卿(从二品,相当最高法院院长)。“生而显异,读书过目成诵……海外无双”,为人诚直正大,为官公正廉明,关心人民疾苦,爱国忧民。

海南当代名人

张云逸(1892~1974)海南文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万里长征,与邓小平一起指挥百色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
宋庆龄 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海南文昌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邓小平在宋庆龄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女性”。[21] 
冯平(1899~1928)海南文昌人。历任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所长、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等职。29岁时在澄迈县金江镇被害。
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先后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大、八大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冯白驹(1903~1973)海南琼山人。海南革命领导人代表、革命家,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周恩来赞誉“冯白驹同志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邓小平为他的雕像题写“冯白驹将军”五个大字。
符绍儒(1905~1944),海南东方市人。他曾任中共昌感县抗日民主政府辖下的新荣乡乡长。1944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抓住,日军获知他就是共产党政府乡长,马上把他转移到日军设立于今东方境内最大的军事据点——东方据点,并对他严刑拷打,最后符绍儒壮烈牺牲时,年仅39岁,真可谓是为了革命赴汤蹈火,不怕牺牲,浩气长存。后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
庄田(1906~1992)海南万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副司令员,与冯白驹司令员一道,领导琼崖人民的抗日斗争,后任桂滇黔边给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马白山(1907~1992)海南澄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被授予少将军衔。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游击队独立纵队参谋长、支队长,琼崖纵队参谋长、总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海南解放后,他历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兵团级顾问。
蒲公才(1908~1982)海南儋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反“扫荡”、反“清剿”、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解放海南岛等大战役。历任中共儋县县委峨蔓总支部书记,新四军二师作战参谋、作战科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22] 
吴克之(1911~1985)海南琼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l982年离休,中央军委给他享受副兵团级待遇。
李向群(1978~1998)海南琼山人。1998年他随部队赴湖北省荆州抗洪抢险,在公安县南平镇堤段的抗洪保卫战中,他带病坚持抢险,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终因劳累过度,抢救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壮烈牺牲,年仅20岁。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

海南特产

编辑

海南土特产品

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丝、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酱等。
民族工艺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红豆、木画、木雕、根雕、椰雕系列产品等。
金饰品和珠宝:条纹珠、金刚珠、佛珠、星月珠、琼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等。
热带果脯及鲜果:芭蕉菠萝菠萝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红毛丹黄皮、荔枝、青椰、糖棕、红椰、榴莲龙眼芒果人参果木瓜、香蕉、马来葡萄、杨桃腰果山竹柠檬酸豆蛋黄果猴面包、西番莲、神秘果、橄榄、槟榔莲雾等。
其他:咖啡、胡椒、牛肉干、鹿制品、海产干品、特色茶。

海南传统名菜

文昌鸡
“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而得名。
加积鸭
文昌鸡 文昌鸡
“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积鸭,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
和乐蟹
“四大名菜”之一的“和乐蟹”产于海南万宁市和乐镇,以甲壳坚硬、肉肥膏满着称,与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并列为海南四大名产。“和乐蟹”的烹调法多种多样,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为佳,既保持原味之鲜,又兼原色形之美。
东山羊
“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东山羊地方风味莱。用特产万宁东山岭的东山羊肉,配以各种香料、味料,经过滚、炸、纹、蒸、扣等多种烹调法精制而成。

海南特色小吃

陵水酸粉 陵水酸粉
“港门粉”产于三亚市港门地区,“曲口海鲜”产于东寨港,“石山羊”产地海口市琼山区羊山地区,“临高乳猪”产地临高,“陵水酸粉”产于陵水县椰林镇安马村,“海南粉”产地海口市灵山镇,“抱罗粉”产地文昌抱罗镇,“后安粉”产地万宁后安镇,“清补凉”、竹筒饭、椰子饭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省级行政区 岛屿 中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