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见识网 西甲jrs直播_jrs直播手机_jrs低调看爱直播
见识网

中国美术学院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17:11
编辑 锁定
中国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是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也是最早实施设计学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最早的艺术革命团体发祥地,中国唯一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据学校网站2016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三个校区;共有在校学生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6500余人,研究生8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专科生19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196人。[1] 
创办时间
1928年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杭州
学校类型
综合型艺术类
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2016年)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
主管部门
浙江省人民政府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吴冠中刘开渠
学校代码
10355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国美术学院
英文名
China Academy of Art
简    称
中国美院、国美(CAA)
创办时间
1928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型艺术类
属    性
省部共建大学(2016年)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杭州
现任校长
许江
知名校友
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吴冠中刘开渠
主管部门
浙江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
25(二级学科) 个
博士点
4(一级学科) 个
博士后流动站
3
校    训
行健居敬、会通履远
校    歌
中国美术学院校歌》(国立艺专校歌)
主要院系
造型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
1(一级学科,截至2015年11月) 个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学校代码
10355
校庆日
4月9日

中国美术学院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初创期

1928年,教育家蔡元培选址杭城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
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址位于杭州孤山,校舍包括西湖罗苑、照胆台、苏白二公祠等。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20张)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向西撤退,途经诸暨、江西贵溪、湖南长沙,最后到达湖南沅陵。
1938年,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沅陵沅江老鸦溪,学校租用当地民宅、并筑造木房作临时教室,恢复上课。
1938年,为避战火,学校西迁云南昆明。初借昆华中学、昆华小学校舍上课。
1939年,学校复迁呈贡县安江村。
1940年,学校迁至四川璧山,吕凤子接任校长。
1942年,吕凤子因病辞职,陈之佛接任校长,学校迁至重庆沙坪坝磐溪。
1946年暑假,学校师生复员回杭。[2] 

中国美术学院新生期

1950年11月,学校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由华东文化部领导;同年,中国画系与西画系合并为绘画系。
1952年10月,撤消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后又以此系为基础创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4年,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夏子颐为主任,学制四年。
1955年9月,正式撤消绘画系,建立彩墨画、油画、版画三系。
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建为杭州美术学院。
1957年6月,学院从外西湖18号迁至南山路现址;同年12月,彩墨画系改为中国画系,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专业。
1958年3月,筹建工艺美术系,分设染织与装潢设计两个专业。
象山中心校区的“水岸山居” 象山中心校区的“水岸山居”
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在民间艺术研究组的基础上成立民间美术系。
1960年,增设陶瓷专业;民间美术系并入工艺美术系。
1967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学院被撤销。
1971年,学校迁至桐庐县阳普大队,在农村办学。
1976年,“文革”结束,学院获得了新生。[3] 

中国美术学院开放期

1980年,邓小平改革,学院复校。
1987年,以美术理论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美术史论系。
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1996年6月,设计类系科调整为视觉传达、染织与服装、工业设计与陶瓷、环境艺术四系;同年9月,学院上海教育基地开始办学。
1997年,上海教育基地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
1999年,南山路校区开始整体改造。
2000年以前隶属文化部管理,2000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建高校。
2001年,成立书法系。
2002年,成立新媒体系;同年,于转塘象山建立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2003年9月,南山路新校舍落成,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史论、新媒体各系及行政部门回迁,滨江校区为设计分院。[1] 
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
2016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三方签署《关于共建中国美术学院的意见》,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三方共建院校。[5] 

中国美术学院办学条件

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院系专业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设有造型艺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专业;此外,该校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专业基础教学部、实验教学管理部以及实验教学管理部。[6-7] 
二级学院系别
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
跨媒体艺术学院新媒体系、综合艺术系、艺术策划系
设计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综合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
公共艺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壁画艺术系、美术教育系、陶瓷和工艺美术系
传媒动画学院动画系、摄影系、影视广告系、网络游戏系
建筑艺术学院建筑艺术系、城市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景观设计系
艺术人文学院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艺术策划和行政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
上海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媒体与影像设计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出版与展示设计系
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系、平面设计系、影视动画系
国际教育学院
  
/
  
参考资料:[6] 

中国美术学院师资力量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教授116人,副教授170余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12%,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7.78%。教师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文化部优秀专家2人,浙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8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8-9] 
省级教学团队(6个):绘画教学团队(张远帆、杨参军)、美术史教学团队(张坚)、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教学教学团队(王澍)、书法篆刻教学团队(祝遂之)、产品设计教学团队(吴继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团队(张杰)[9]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人文动画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许江)[9]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团队、传媒动画创新团队、中国画系山水画工作室创新团队、设计艺术学创新团队[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高世名[10] 
潘天寿 潘天寿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许江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王澍
全国优秀教师(4人,不全):吴海燕、杨劲松、范景中
浙江省功勋教师(2人):许江、范景中
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吴海燕、杨奇瑞、王澍、王赞
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杭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王澍、高世名
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陈汉
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李梅
浙江省“钱江人才”支持计划(5人):单增、管怀宾、卓旻、汪正虹、倪献鸥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1人):邓冰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李振鹏、邓冰、林海钟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2人):李振鹏、赵爱民、苏夏、邵健、高世名、林海钟、郑巨欣、邓冰、邱志杰、卢勇、沈浩、韩璐
教师名录参考资料:[11] 

中国美术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3月,中国美术学院共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级学科3个;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14] 
  •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1个):美术学[15] 
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公共空间艺术、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12] 
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级学科(3个):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13] 
  • 硕、博士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3门):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4门):博权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16] 
博士后流动站(3个):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14]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建设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8门、浙江省优势专业8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截至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5门,其中4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截至2014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17-19] 
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动画、绘画、艺术设计、美术学、雕塑、建筑学
浙江省重点专业(8门,不全):绘画、艺术设计、雕塑[20] 
浙江省优势专业(8门):建筑学、绘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中国画、动画、雕塑、工业设计[21] 
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4门):风景园林、艺术与科技、广播电视编导、摄影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艺术造型实验教学中心、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19] 
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
国家级精品课程
1二维、三维设计基础王雪青
2纤维与软材料造型施慧
3动画短片创作----------
省级精品课程
1色彩基础安滨
2环境艺术设计初步王国梁
3传统书法临摹创作与研究祝遂之
4产品设计陈剑荣
5白描写生卢勇
6书籍设计毛德宝
7综合绘画基础课程陈守义
8风景景域构成·自选主题创作章晓明
9篆刻临摹----------
10色彩基础-绘画色彩理论与材料技法----------
11动画与媒体艺术素描基础----------
12梅、兰、竹、菊----------
13陶瓷首饰设计----------
14出版设计与制作----------
15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展示与传播----------
16室内纺织品纹样设计----------
17健美操----------
资料不全,参考资料整合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官网[22-23] 

中国美术学院对外交流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与13所海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该校每年还举办为期数周的中国文化艺术短训班。[24] 
中国美术学院主要合作院校一览表
序号
学校名称
1
2
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3
法国尼斯国立高等艺术学院
4
法国圣艾蒂安国立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
5
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
6
7
德国国立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
8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9
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
10
美国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
11
12
13
日本筑波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资料:[24]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创作

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创作平台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共14个校级研究机构。[25] 
壁挂研究所色彩研究所
中国书画鉴赏中心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美术史论研究中心展示文化研究中心
艺术史学研究中心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建筑营造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人文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古文字书法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岩彩画研究所
参考资料:[25]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成果

  • 课题立项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1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立项,4项课题获得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2项课题获得国家级立项,1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1项课题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26] 
  • 创作成果
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在中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中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优秀奖6项。同时,该院教师赵延年、王伯敏获得了“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范景中的《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一文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7] 
2006年4月,中国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至2009年度完成了全部创作和展览,中国美术学院14件作品入选。[27]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创作者名单
序号选题范围创作者类别
1
阿里山的抗日斗争
井士剑、夏阳、许一男
油画
2
戊戌六君子祭
杨参军
油画
3
蔡元培与光复会
章仁缘、尹骅、童燕汝南、李根
油画
4
五四青年
刘国辉、袁进华、盛天晔
国画
5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何红舟、黄发祥
油画
6
二七风暴
刘健、黄骏、花俊
国画
7
遵义之春
吴山明、何士扬、吴激扬
国画
8
义勇军进行曲
全山石、翁诞宪
油画
9
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杨奇瑞、崔小冬、邬大勇
油画
10
抗美援朝·激战
章晓明、周小松
油画
11
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陈宜明
油画
12
唐山大地震
曹立伟、施乐群
油画
1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焦小健
油画
14
众志成城——1998·抗洪
杨奇瑞
雕塑
参考资料:[27]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由南山校区总馆、象山校区分馆组成,图书馆藏书以中外文美术专业图书、画册为重点,兼及文史哲等类图书,并配备了数字化文献资源库。该馆共有文献资源累积量达13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1万册,电子图书65万册,外文原版期刊近400种、中文期刊及报纸1100多种。图书馆收藏有西方艺术史、文化史大师贡布里希和中国艺术史研究权威高居翰教授捐赠的私人藏书7000余册,并设立了专门的图书室;收藏有古籍文献2万余册、碑帖拓片750余件,以及相当数量的中外绘画名作高仿复制品。[28] 
据学校网站2015年5月信息显示,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已购数字资源包括中国知网CNKI、ARTstor数字影像图书馆、Jstor西文过刊数据库、牛津格罗夫艺术在线、CAMIO艺术博物馆、中国基本古籍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字资源,馆藏特色资源包括贡布里希特色数据库、高居翰先生讲座视频、美术特色资源数据库、皮影数字博物馆、美术学学科资源导航等自建数据库。[28] 
  • 学术期刊
新美术
《新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该刊物素以学术性强而受到人文科学研究者的推崇。《新美术》在介绍传统艺术和现代具有创新意义的美术作品之外,还刊登中外美术理论研究论文,并致力于将艺术史研究纳入人文学科之中,使之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新美术》被评为国家核心期刊,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ms211)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排名中都因刊物的学术水准和办刊质量被列为美术类首位。[29] 
《新设计》
《新设计》丛集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类专业出版物。内容分A、B版二大板块。A版以设计史论为主,坚持学术公开公正的争鸣,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集纳鲜明有力的学术创见。B版内容关注时尚前沿动态,推介业内焦点人物,提倡概念设计案例,强调审美视觉的当代性。与此同时,《新设计》丛集还将研究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己任,开设“民俗民艺”、“校史长廊”等专栏。[30]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传统

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校徽

中国美术学院校徽设计,中国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国美术学院缩写
中国美术学院校徽 中国美术学院校徽
“国美”二字的抽象组合变化,象征“国美”艺术纵贯五洲,横贯东西文化,庄重大气,现代感强。此标志曾获国际标志设计大赛银奖。

中国美术学院校训

才情学养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笃志
“才情学养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笃志”的校训表达着中国美术学院不仅仅是学艺术,而是用艺术去修养自身的人品、志向、勤劳和思想。[31] 

中国美术学院校歌

中国美术学院校歌
词作者:滕固 曲作者:唐学咏
皇皇者中华,五千年伟大的文明,亘古照耀齐日星。
制作宏伟,河山信美,充实光辉在我辈。
我们以热血润色河山,不使河山遭蹂躏。
我们以热情讴歌民族,不使民族受欺凌。
建筑坚强的城堡,保卫我疆土人民。
雕琢庄严的造像,烈士万古垂今名。
为创造人类的历史,贡献我们全生命。[32] 

中国美术学院学校领导

编辑

中国美术学院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
院长
党委副书记许江、胡钟华、刘正
副院长王赞、姜玉峰、杭间、高世名
纪委书记孙旭东
参考资料:[33] 

中国美术学院历任院长

学校名称姓名任职时间
国立艺术院林风眠1928.春—1938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滕固1938.7-1940
吕凤子1940.秋-1942
陈之佛1942-1944
潘天寿1944-1947
汪日章1947-1949
刘开渠1949.9—1959
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1959.12—1967
莫朴1980.3—1983
肖峰1983.9 —1993
中国美术学院1993-1996.2
潘公凯1996.2—2001.8
参考资料:[3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中国高校 公办高校 专科高校 艺术类高校 地方所属高校 浙江高校 本科高校 学院 大学 院系 浙江 教育机构
百科大全·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