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改编自1964年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小说。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
蒂姆·伯顿执导,
约翰尼·德普、
弗雷迪·海默等联袂出演主演。影片于2005年7月15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查理是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包括查理在内的5个幸运的孩子抽中了金色的奖券,并获得参观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巧克力工厂的资格。于是几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已经15年没有人来过的古怪工厂,参加一场神秘莫测的冒险
[1]
。
- 中文名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 外文名
-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 其它译名
-
巧克力冒险工厂
- 出品时间
-
2005年
- 出品公司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发行公司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制片地区
-
美国 / 英国
- 制片成本
-
$150,000,000 (estimated)
- 拍摄日期
-
2004年6月21日 - 2004年10月
- 导 演
-
蒂姆·波顿
- 编 剧
-
罗尔德·达尔、约翰·奥古斯特
- 制片人
-
布拉德·格雷、帕特里克·麦考米克
- 类 型
-
喜剧,家庭,奇幻,冒险
- 主 演
-
约翰尼·德普,弗莱迪·海默,大卫·凯利,海伦娜·伯翰·卡特,诺亚·泰勒,安娜索菲亚·罗伯
- 片 长
-
115分钟
- 上映时间
-
2005年7月15日(美国)
- 对白语言
-
英语
- 色 彩
-
彩色
- imdb编码
-
tt0367594
小男孩查理·巴克特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虽然家境贫困,巴克特一家居住在一栋摇摇欲坠的小木房里,当相互之间和睦融洽。虽然每个夜晚,一家七口吃的晚餐都是卷心菜汤,可是小查理却乐意与自己最心爱的人一起分享。
从巴克特一家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旺卡巧克力工厂。工厂由一位伟大的巧克力发明人兼制造商威利·旺卡所拥有。那是座神秘的工厂大门紧锁,15年来从来没有看见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可是却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厂出产的旺卡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查理也不例外,在每个夜晚的梦乡中,他都幻想自己可以亲身进入那座工厂。
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宣布了一个告示,他将向五位幸运的孩子开
电影剧照
(18张)
放充满“奥秘和魔力”巧克力工厂。除了得到参观工厂外,他们还能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全世界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孩子都有机会,只要发现藏在包装纸里的金券,谁获得金券谁就是幸运儿。不过,旺卡先生一共只准备了五张
金券,小查理的机会微乎其微。全世界一下子掀起了购买旺卡牌巧克力的热潮,幸运儿一个又一个地出现了,媒体们也都在播报孩子们发现金券的新闻。首先是喜欢
暴饮暴食的奥古斯塔斯,一个不爱思考但是喜欢每天往嘴里塞甜食的胖男孩。接下来一位是被家人宠坏的小女孩维鲁卡·索尔特,要是她爸爸不给买她想要的东西,她就会耍赖,又踢又闹吵个没完。第三位幸运儿是嚼
口香糖冠军维奥莉特,她只在意往自己背包里不断地装战利品。最后一位是迈克,一个喜欢打电玩,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比别人聪明的小男孩。
前四张金券都有主人了,最后的机会会降临在小查理身上,小查理在雪地上发现了钱币,于是他奔向最近的商店迫不及待地买下了旺卡牌的巧克力。很久没有尝到巧克力的小查理正想着这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时,拆开包装纸,发现下面露出了金色。这是最后一张金券。查理就要去巧克力工厂了,他的爷爷、年迈的乔·巴克特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地从床上跳下来,他回忆起旺卡先生在关闭塔楼之前自己在巧克力工厂工作时的美好时光。全家决定让爷爷陪伴小查理去,一块去度过即将到来的精彩纷呈的冒险时光。
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小查理、爷爷和每个参观者都被眼前的景象和扑鼻而来的香味惊叹不已,他们的体验充满了无限的着迷、狂喜、好奇、惊讶和迷惑不解。说得夸张一点,即便是做最荒诞的梦你也想象不出这样的事情。飞流直下的巧克力瀑布,龙头船航行在棕色巧克力糖浆的河流,郁郁葱葱的口香糖草地,还有满山遍野的牛奶糖。巧克力工厂里的工人全是来自蛮荒丛林、酷爱巧克力的矮人国的小矮人。
巨大的“糖衣炮弹”让其他四个孩子都失去了自制,他们有的掉进了巧克力河、有的变成了糖果,有的被送进了废品炉,有的钻进电视变成了信号微粒。对于这一切,小查理不为所动。最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了最后
[1]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演员表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职员表
-
-
威利·旺卡
-
巧克力工厂主人,在父亲的严厉下扭曲了对父爱的理解。在发现自己渐渐老去时,想到让人继承巧克力厂,于是发了金券让五个小孩参观工厂。
-
-
查理·巴克特
-
影片的主角小男孩,家境贫穷。幸运地获得了最后一张金奖券,并最终成为了巧克力厂的继承人。
-
-
薇尔莉特·博雷加德
-
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第三个发现金奖券的小孩。功利心强,对于任何事情必须要赢。最后吃了威利·旺卡发明的三餐口香糖,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蓝莓胖娃娃。
-
-
迈克·蒂维
演员
乔丹·弗雷
-
来自科罗拉多州丹佛,第四个发现金奖券的小孩。性情暴躁,自以为是,个性反派。最终跳入时光机中变成了手掌般大小的小人。
-
-
薇露卡·索尔特
演员
朱莉亚·温特
-
来自英国白金汉郡,第二个发现金奖券的小孩。傲娇的小千金,自我心强,自己想要什么就发着脾气向父母索取。最后因为想抓一只威利·旺卡的松鼠掉进了垃圾厂中。
-
-
奥古斯特斯·格卢普
演员
菲利普·韦格拉茨
-
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第一个发现金奖券的小孩,爱暴饮暴食,对于食物毫无抵抗力,最后掉进巧克力河中。
约翰尼·德普说他演威利·旺卡的灵感来自电视游戏节目和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他还在采访中说这个人物应该是“部分像霍华德·休斯(即“飞行者”),部分像70年代的华丽摇滚明星。”
为了拍摄突袭维鲁卡·索尔特的场面,剧组训练了40只松鼠。
片中的很多巧克力树,巧克力花等都由英国布莱顿的巧克力商店Choccywoccydoodah出品。树上的棒棒糖、粉色的巨大藤条等都是真的糖果。影片上映后他们展出并卖掉了部分作品。
威利·旺卡的声音是经过约翰尼·德普女儿测试的结果,她喜欢这个声音。
拍摄一共用了927万公升的假巧克力,其中781万公升被用于制造河流(一半被用于制造瀑布)。雀巢公司提供了1850块真巧克力。而雀巢的包装纸下有11万块塑料巧克力。花了20周时间威利·旺卡的船才在巧克力河上飘起来。
这是约翰尼·德普第二部关于巧克力的电影,不过他并不喜欢上等巧克力的口味,倒喜欢廉价的复活节巧克力。
影片的制片公司是布拉德·皮特和
詹妮弗·安妮斯顿一起创办的“B计划”公司,影片是他们离婚前公司的最后一部作品。
影片是
蒂姆·波顿同着名电影配乐大师丹尼·艾夫曼的第十三次合作。
查理的卧室墙上贴着他吃过的每块旺卡巧克力的糖纸。
约翰尼·戴普对《
寻找梦幻岛》中弗雷迪·海默的表演印象至深,于是向蒂姆·伯顿推荐他演查理。
旺卡父亲的角色是专为电影所写的。影片中旺卡带着巨型牙套的情节原书中也没有,而是来自导演蒂姆·伯顿自己的童年经历。
旺卡回忆当年开设工厂时拿着大剪刀的样子很像剪刀手爱德华。
由于采用了尺寸比普通35毫米胶片大10倍的15/70胶片,经过数码加工和声效提升处理之后,本片成为华纳公司的第6部IMAX电影,在全球各大IMAX影院放映。相比普通影院,IMAX电影放映系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画面和声音,120英尺宽度的巨幅银幕和14000瓦的纯净数码环绕音响无疑会为影片锦上添花。
-
时间 | 名称 | 奖项 | 种类 | 得奖者 |
---|
2006年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服装设计 | 提名 | 加布里埃·佩斯库奇 |
2006年 | 美国金球奖 | 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约翰尼·德普 |
2006年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服装设计 | 提名 | 加布里埃·佩斯库奇 |
最佳特效 | 尼克·戴维斯 |
最佳艺术指导 | 亚历克斯·麦克道尔 |
最佳化妆/发型 | 彼得·欧文 |
2005年 | 儿童票选奖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电影长片儿童奖 | 提名 | 全体剧组 |
2006年 | 日本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全体剧组 |
2006年 | 人民选择奖 | 最受欢迎家庭电影 | 获奖 | 全体剧组 |
2006年 | 土星奖 | 最佳年轻演员 | 提名 | 弗莱迪·海默 |
最佳服装 | 加布里埃·佩斯库奇 |
最佳配乐 | 丹尼·艾夫曼 |
最佳奇幻电影 | 全体剧组 |
2006年 | 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喜剧电影男演员 | 获奖 | 约翰尼·德普 |
2005年 | 最佳夏日电影 | 提名 | 全体剧组[5]
|
原着作者
影片改编自世界着名奇幻小说家罗尔德·达尔的同名儿童小说。原着出版于1964年,深受儿童和成年人的喜爱,销量已经高达1300万册,被译成32种语言。1971年的电影《
欢乐糖果屋》就是根据该书改编而成。罗尔德·达尔生于英国,除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他的代表作还有《玛蒂尔达》、《女巫》和《
飞天巨桃历险记》等,都曾被改编成电影。还有2008年由韦斯·安德森改编和执导的《了不起的狐狸先生》
[4]
。
搭建布景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呈现原着笔下的奇幻工厂,制片方并没过多依赖于
蓝屏或绿
电影海报
(9张)
屏技术,而是尽可能的搭建布景,并且大多都是360度布景,演员便能完全融入到环境之中。摄制组动用了英国松林制片厂的7个摄影棚和很多外景地,其中包括着名的007摄影棚。布景在搭建的同时,也在外景地、电脑和微缩模型中得以应用。
巧克力河
为打造壮观的巧克力河,剧组需要的液体巧克力超过20万加仑,其中32000加仑用于瀑布,17万加仑用于长180英尺、宽25至40英尺、深近3英尺的河流。片中的假巧克力由水和食物纤维混合而成,由于
肉眼的直观颜色与胶片中的有所区别,波顿经过一番测试才选定颜色。在准备期间,当地实验室每天都要抽样化验,以保证演职人员工作和食用的安全
[4]
。
训练松鼠
在旺卡的巧克力工厂中,有100只
松鼠专职挑选坚果原料。和旺卡一样,蒂姆·波顿也希望在影片中使用活生生、训练有素的小松鼠。在影片拍摄前,训练100只是无法想象的。最终画面中的小精灵是由CG和40只真实的松鼠合成的。为了训练这些松鼠,共耗费了19周时间进行训练。在这些松鼠中,一些来自英国当地的家庭,而绝大多数都出自动物救助站。
CG制作
波顿力求尽可能的捕捉真实松鼠的动作,但有些拟人动作是动物无法完成的,于是必须借用CG技术。而在所有CG图像中,最复杂的莫过于对松鼠的特写,因为特效部门必须让500万根毛发栩栩如生,毛发的长度、颜色、生长的方向和运动中的差别全都要一丝不苟。另外在画面的背景中,特效部门还使用了12只电动松鼠,它们的动作由技师来遥控完成
[4]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制作公司
1.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美国]
2. 威秀 [美国]
3. The Zanuck Company [美国]
4. B计划 [美国]
5. Theobald Film Productions
6. Tim Burton Productions
[6]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法国 France
| 2005年7月13日 | 加拿大 Canada | 2005年7月15日 |
英国 UK | 2005年7月29日 | 中国台湾 Taiwan | 2005年8月5日 |
中国香港 Hong Kong | 2005年8月11日 | 德国 Germany | 2005年8月11日 |
澳大利亚 Australia | 2005年9月1日 | 日本 Japan | 2005年9月10日 |
爱尔兰 Ireland | 2005年7月29日 | 意大利 Italy | 2005年9月23日[6]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票房成绩
影片在美国上映第二个周末收入2830万美元,蝉联美国电影票房榜的冠军。影片共上映10天,其票房累计收入1.14亿美元
[7]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正面评价
这是波顿第一部拍给儿童看的电影,但让他放弃黑色荒诞感就像让他放弃他的姓氏一样不可能。旺卡给印度王子造的巧克力宫殿熔化于烈日之下、初见小矮人时所吃的“五光十色虫子粥”、松鼠把小女孩当作坏核桃等等,对儿童而言是满足了好奇心,对于成年观众却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视觉效果的营造上没有哪个主流导演是波顿的对手,可影片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德普不按常理出牌的表演方式。那四个贪婪不懂感恩的孩子恐怕永远不会知道,正是他们在不经意间揭示了影片的谜底:金钱和功利心能够得到进入这座乐园的金色门票,却不能买来糖果给人单纯的快乐和美味。这座乐园中最高塔楼的钥匙,是查理那颗纯真、体谅和谦虚的心。(
腾讯网评)
[8]
德普的精彩表演
德普除了用一些违反常态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旺卡因为孤独而不善言辞外,影片中好几次触及到童年的伤口,旺卡怔怔的神情都让人看到了人物内心的渴望和失落。虽然不少影评人都对德普此次的表演给予"奇怪"的评语,但德普每次塑造人物,都力争不雷同和有特点。这一次这个"奇怪"的威利·旺卡就像不按常理出牌的海盗杰克,绝对是另辟蹊径而让观众回味的。(
网易网评)
[9]
虽然不能说整部影片都是成功的,但它足以留在你的记忆中。(
《达拉斯新闻早报》评)最棒的蒂姆·波顿作品。(
《旧金山纪事》评)适合全家人观看的儿童片。(
《好莱坞报道》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不过是一个视觉奇观而已。(
《纽约邮报》评)
[10]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负面评价
以讽刺的边缘为主的电影已经暗淡,并最终像恒星一样逐渐淹没。(
《华盛顿邮报》评)在神秘的工厂中,一个约翰尼·德普所饰演的迷幻境界的威利旺卡的乐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个特殊的状态只能形容为啮合不享受。(《
华尔街日报》评)
[10]
- 参考资料
-
电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