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荤允一般指荤粥
语言
,
民族
,
医学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荤粥简述
编辑荤粥读音
xūn yù 即匈奴。
荤粥解释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夏后氏即大禹,但现在却认为匈奴在夏朝时称荤粥,商朝时称鬼方,周朝时称猃狁、獯鬻,战国后才称匈奴,从而引起了匈奴族源的争论,有人因《史记·五帝本纪》中有“(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的记载。而否定夏后说,但《史记·匈奴列传》中还有“(冒顿单于)後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国。”的记载,而这里的浑庾会不会就是上古时期的“荤粥”呢?或许匈奴是在战国时才形成的呢?要知道夏商周三代戎狄诸部互不统属,匈奴曾是华夏部落的一个小部族,直到战国后才壮大起来的。
荤粥由来
编辑荤粥公元前3世纪
据说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中国的编年史上已清楚地记载了“匈奴”这个名词,而西汉的司马迁则“明确”道出了匈奴的出处。《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也就是说匈奴原是夏人的后代,“淳维”是匈奴的始祖名。唐司马贞更引述了多个不同的有关“匈奴”的原始称谓,《史记索隐》有这样的记述: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产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故应劭风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云“尧时曰荤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韦昭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则淳维是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荤粥秦以前
可见秦以前,匈奴还有“獯粥”、“荤粥”、“猃狁”等诸多杂称,秦汉以后“匈奴”始成为汉人对长期游牧在中原北方的这支民族的统一称谓。
然而从这些秦汉以前的诸多杂称中,我们或可窥破一些端倪。“獯粥”、“荤粥”、“猃狁”等,每一个名称几乎都与“匈”字有着十分接近的发音,但第二个音节却与“奴”字相去遥远。由此似乎可以推断,这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的称谓的首发读音肯定是一个近似于“匈”的发音,而第二个“奴”字是被篡改后加上去的,它的本来名称我们姑且称之为(音)“匈”、“匈族”或“訇族”。翻查英汉字典,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支持,“匈奴人”的英语单词是“Hun”,根本没有“匈奴”中的“奴”字节后缀。曾经见过“Hunni”和“Huna”这样的单词,但很可能是一些好事之徒为附会“匈奴”这两个汉字而杜撰出来的,在英文词典中根本找不到这两个词条,在网上也搜索不到。
荤粥史册传说
编辑荤粥公元前17世纪
夏帝国为东方的商国君主汤所推翻,末代夏王桀战败后被放逐到南巢,成为商朝的附庸,在三年后死在那里。此时人们发现,桀的儿子獯粥和桀的妃子们有染。汤认为这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剥夺了獯粥的财产继承权,并打算进一步惩罚他。獯粥得知消息后,带着与他相好的几个妃子逃往遥远的北方,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部落,并很快发展成一个野蛮的民族。他和亡父寡妻结婚的行为,从此成为这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他们的宗教信仰与夏朝类似,比如祭祀日月,杀牲、望星象占卜等,但不建房屋,不守礼仪,披发左衽,以游牧为生,常常南下劫略文明人的生命财产。由于居住在寒冷的北方荒原上,他们天生体毛较长,因此得名“胡人”。
荤粥胡人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