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29:59
编辑 锁定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源于1938年建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的理化系,并于2002年正式成立。该院设立3个系和1个中心,拥有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8个硕士点和3个博士点,是湖南省唯一的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中文名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外文名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简    称
物信院
创办时间
1938年
类    别
二级学院
所属地区
湖南省长沙市
主要院系
物理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
现任院长
荆继良
现任副院长
钱盛友、唐东升、李常枫
现任党委书记
宋善炎
党委副书记
谈方
属    性
211工程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学院简介

编辑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之一,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系3个系,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非线性物理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物理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截至2010年6月,学院已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理论物理、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湖南省特色专业、物理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及实验工厂,物理与信息实验中心,并设有物理实验中心、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光学与量子通信、固体微结构等省内一流实验室。[1-2] 
2010年,学生四级英语通过率保持在80%左右,考研录取率为30%,学生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分布于各党政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深受好评,学生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社团“阳光教育协会”,被授予“省十佳”、“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1] 
截至2011年6月,学院教学面积10000多平方米,资料室汇集中外图书30000多册、期刊14000多册、电子期刊48种,截至2011年9月,该院已为国家培养了8000余名各类毕业生,其中研究生400余名。该院本科生1100余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博士研究生及在站博士后20余人,以及函授和继续教育学生2000余人。[2]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历史沿革

编辑
学院坐落在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有着悠久历史,发展共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938年至1949年是第一阶段,该院共招收学员170余人,毕业八届学员70余人。
1949年至1953年是第二阶段,国立师范学院的理化系并入湖南大学,一部分为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院的物理系,一部分为自然科学部的物理师资专科班。
1953年至1999年是第三阶段,1999年湖南大学自然科学院的物理系并入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并在物理系电子专业的基础上创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1999年至2002年是第四阶段,2002年物理系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从理学院分出,创建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并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技术系。[2]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办学规模

编辑
该院有教学、科研用实验室面积近6188.75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 2922余台(套),资产总值2369万余元,其中教学设备1224万元,科研设备1145万元,具有物理、信息技术资料齐全的图书资料室,图书资料室有中外藏书25000多册,中外期刊21000多种,拥有美国物理评论、英国物理杂志等50多种国内外网络电子期刊,为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十分先进的信息资源和文献查阅条件。[3] 
该院重视教学研究工作,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多项教学成果奖。学院与国内各大学、科研机构及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学的物理学院(系)、信息科学学院和科研机构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交流,并建立了良好的联系。该院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全院师生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把为把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物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2]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学科建设

编辑
该院有4个本科专业:物理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4]  8个硕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天体物理,物理学科教学论,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个博士点: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并设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物理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2] 
物理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主要为科研、教育、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主要开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理方法、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量子信息等专业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四年制本科。主要为科研单位、企业、公司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研、管理和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开设高等数学、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DSP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技术等专业课程。
通信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主要为科研单位、国防工业、邮电通讯、高等院校等从事通信产品开发、通信网络技术与设备管理、应用及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高等数学、通信电子线路、数据结构与算法、信号与系统、数字信息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程控交换技术、DSP技术及应用、卫星及光纤通信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网络、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1] 
物联网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工学学士。主要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行业、信息产业服务行业等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主要开设高等数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电路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导论、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大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4]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自考及统招专业设置

编辑
学院[5] 
专业
招办拟定计划
性质
学制
备注(专业限制条件)
理/职
总数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物理学

  
120
120
师范类
四年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5
35
非师范
四年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防生)

  
30
30
技术类
四年制
只招男生
通信工程

  
60
60
非师范
四年制

  
信息管理与服务

  

  
50
全日制自考
四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高升本
电子技术

  

  
50
全日制自考
二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高起专
电子工程

  

  
50
全日制自考
二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专升本
电子政务

  

  
50
全日制自考
四年制
该专业为学员招收的自考助学专业,高升本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师资力量

编辑
截至2014年04月,
党委副书记及学工办全体老师的座谈会 党委副书记及学工办全体老师的座谈会
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1人。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27人,中级职称45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60人,在读博士10人,有博士后研究或访问经历的教师33人,35岁以下专任教师20人。
2011年入选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师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师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2人、提名奖1人,“芙蓉(潇湘)学者”特聘教授6人,学科特区人才2人,洪堡学者1人,潇湘学者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名(其中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1人,第三层次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1人,湖南省海外名师1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8人次,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省青年骨干老师5人。[7] 
(该学院具体教师名单扩展阅读:[8]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办学成果

编辑
该院主持和承担四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
该学院第六届海峡两岸研讨会 该学院第六届海峡两岸研讨会
73”)项目,一项“863”高技术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其他多项各类基金项目,获得中国国家图书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2] 
2005-2011年期间,该院科研人员承担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86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基金和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研课题经费达1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PR系列、NPB、JCAP、JHEP、PLB、APJ高影响因子期刊论文50余篇,获得国际引力研究荣誉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2] 
重要科研奖励[10] 
序号
名称
完成人
获奖类别名称及等级
时间
1
Einstein场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荆继良王永久、唐智明
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
1996
2
Non-stationary generalization of the Kerr-Newman black hole
荆继良、王永久
国际引力研究荣誉奖 美国
1996
3
开设整合型课程《现代物理学中的六个核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03
4
简单玻色子系统的新型量子相干性理论
匡乐满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2003.01
5
量子光学系统的熵动力学
方卯发
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11
6
以科研成果带动研究生教材建设
王永久
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
7
电流传送器电路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彭良玉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10
8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
潘启源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005
9
黑洞热力学熵与统计力学熵及具有辐射旋转天体的研究
荆继良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10
10
暗能量宇宙学和引力反作用
吴普训、余洪伟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0] 
2008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 教育机构 教育书籍 教育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