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17:28
编辑 锁定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是借助历史学和社会学材料对这一主题的哲学省思,构成对它的一种预备性的研究。
书    名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
作    者
廖申白
ISBN
10位[730308827X]13位[9787303088270]
定    价
¥18.00元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

目录

  1. 1 目录

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目录

编辑
导言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
第一章村社社会与身份制度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乡圭与村社社会
第二节土地与农民的结合:户籍制度的历史
第三节农民与身份制度
第四节村社社会与身份制度的变迁:19世纪
第五节村社社会与身份制度的变迁:清末民初
第六节村社社会与身份制度的变迁:1949-1979
第七节村社社会与身份制度的变迁:1979年以后
第二章宪政、民主与公民
第一节村社社会的公共生活架构
第二节公民和公民地位
第三节国民程度问题:梁启超宪政启蒙
第四节士绅与乡村自治
第五节新文化运动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民主观
第六节人民、公民与权利
第七节新近的村民自治组织:背景与发展
第八节孕生中的公民社会
第三章国家与社会之间——重叠交错的中间领域
第一节哈贝马斯与“市民公共领域”
第二节研究的特点
第三节村社社会的私人性与代表的公共性
第四节未充分发育的文学公共领域
第五节未充分发育的文学公共领域(续)
第六节清末乡镇:管理型公共事务领域
第七节1949年以后的乡村:中间性领域的变迁
第八节城市中的中间性地带:单位、社区、社团
第四章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
第一节儒家伦理与今日之公共生活问题
第二节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
第三节何谓公民伦理
第四节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
第五节“做人”:日常语言中的私人交往伦理观念
第六节“做事”:日常语言中的朦胧的公共交往伦理
参考文献
后记
词条标签:
社科书籍 出版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