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头乡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5:04
编辑 锁定
咀头(嘴头)乡位于武山县城东北部,东接甘谷,南靠洛门镇,西北与榆盘乡毗邻,东西长15.2公里,南北宽14.8公里,面积约113.419平方公里,属渭北梁峁干旱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500—2200米之间,全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全乡共辖27个村,总人口17629人,耕地面积5055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200亩。乡政府驻咀头村,距县城20千米。
中文名称
咀头乡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27个村
电话区号
0938
面    积
113.419平方公里
人    口
17629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气候
车牌代码
甘E

目录

咀头乡经济

编辑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逐年引进示范,扩大地膜玉米、小麦、洋芋、菜瓜以及地膜线椒的种植面积,同时还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白尧村建成了中药材育苗示范基地。在咀头村建成了以冬暖棚种植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在多家村建成了500亩的小麦、洋芋良种培育基地,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作物布局逐渐趋于合理
天水武山县咀头乡 天水武山县咀头乡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步伐明显加快,彻底改变了过去广种薄收的贫困历史。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交通运输难、行路难、吃水难、儿童上学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新建、扩建改造了龙咀公路、罗党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每年拓宽改造乡村道路25公里。新建、改建中小学9所2600平方米。新建水窖1600眼,户均实现了一眼水窖。

咀头乡卫生

编辑
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乡村卫生服务所逐渐拉入规范化管理。新建乡文化站1所,使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较大丰富。全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电视覆盖率达100%。 积极争取项目。争取并组织开展扶贫助农、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对保护和恢复植被,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咀头乡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通过整村推进和科技扶贫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使全乡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导和扶持,逐步把自己从单调封闭的生活方式中解脱了出来,大胆地去开发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

咀头乡特色产业

编辑
地处武山县浅中山半干旱区的咀头乡,群众俗称“牛膝盖”地区,是最干旱、最没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群众生活困难。乡政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特色,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大抓蔬菜种植业基地建设,建成了全膜西瓜生产基地15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全乡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全面推广全膜西瓜种植,该乡多方筹集资金,为白湾村群众购买磷肥16吨,资助地膜780公斤,同时从全乡50多名干部中抽调了7名业务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为了全面提升全膜西瓜生产的科技含量,该乡邀请了县农业局、科技局、蔬菜局等部门的10多名高级农艺师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开展了包面积落实、包技术培训、包田间管理、包推广种植的“四包”责任制,全程从种植品种布局、测土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开展技术指导,举办全膜西瓜种植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800人次,提高了全膜西瓜种植的科技含量,全面调动和激发了农民种植全膜西瓜的积极性。武山县咀头乡白湾村主任张海泉说,他家的3亩全膜西瓜,收入过万元。这一技术试验的创新,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乡镇 乡级行政区划 中国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