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江蔚云
- 别 名
- 原名禄灿,字印舸,号晚耘、怀云、桐城词客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浙江嘉善西塘镇
- 出生日期
- 1914-10
- 逝世日期
- 2000-01
- 职 业
- 词人 书法家 收藏家
- 毕业院校
- 上海正风文学院
- 主要成就
- 曾任西塘平川书画社首任社长
- 代表作品
- 《阳波阁诗词》《怀人诗》《江蔚云回忆录》
- 性 别
- 男
江蔚云人物简介
编辑擅长章草书,有“浙北章草第一手”之雅称。西塘平川公园之“观瀑亭”、王氏老宅之“种福堂”、薛厅之“崇稷堂”、
倪天增故居之“承庆堂”等匾,均出自蔚云手书。返里后,与友朋结吟坛组艺社。家富书画收藏。书斋名“为阳波阁”。着有《阳波阁词》、《怀人诗》、《嘉善词编》、《苹吹诗词集》,注释《嘉善乡土风情诗》等[1]
。见《西塘镇志》,《清晏堂随笔》之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其书法真草隶篆俱工,名列《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墨宝集》等。

个人影集
(3张)
江蔚云墨缘诗情
编辑江蔚云的墨缘诗情,首先得益于他的父亲江雪塍。江雪塍是西塘古镇的文化先驱,毕生心研究诗词、书法和篆刻,留下了《舍北草堂集》、《三两窠斋词》等作品。江雪塍常以文会友,和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巢南、镇上南社成员余十眉、郁佐梅等诗词唱和。当年柳亚子来西塘,众人于乐国酒家畅饮赋诗,便有了《乐国吟》的诞生。两年后,江雪塍效仿南社,创立胥社,并任社长。1935年,古镇西塘的平川金石书画社成立,江雪塍任社长,江蔚云及其二弟江载曦均成了平川金石书画社最初的社员。
词人书家
江蔚云早年就学于上海正风文学院,书法师从该校校长、书法家王西神,诗词拜师于陈寅恪之弟、着名诗词学家陈彦通。他一生酷爱书法,搜集临摹名碑法帖,尤其钟情秦篆汉隶及南北朝之碑版。青年时每日晨起临池直至中午,几十年如一日。
江蔚云的书法,博采众长又师心独创,注重气势与神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风格。五十岁后
喜作章草和今草,章草既得明代宋克之神,又融入古隶之笔意,因而赢得“浙北章草第一手”的美誉[1]
。纵观他的草书,纵逸跌宕、参差错落,不唯古雅且姿态横生。他的篆书遒劲婉通、古朴典雅;真书则结构严谨,笔画端庄,风格清丽;隶书浑厚朴茂,善用点画的粗细变化,晚年更以草之法入隶。诗词是江蔚云生活中的另一大内容,他倚声填词格律严谨,崇尚雅正,作品有《阳波阁诗词》[2]
、《怀人诗》存世,被其老友───诗词名家郑逸梅誉为“词人书家”。江蔚云的诗词,清丽质朴,婉约动人,有一些是为友人吟或友人索题的,如岳石尘、顾锡东、吴藕汀等人,有许多是题写给书画社同仁的,如卓士浩、邬燮元等。兴起时他也曾画过几幅国画,画面上唯见几尾红鱼。

江蔚云作品
(8张)
江蔚云还是一位撰联集句高手,有许多楹联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使书法、文学两者相得益彰。他也爱听苏州评弹。
江蔚云艺术收藏
编辑少年时期的江蔚云,幼承家学,他天资聪慧,在父亲的教诲下,读诗习书,对传统文化用功尤深,特别是在古诗词方面,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天赋。抗战时期,为了避难,他随父亲辗转上海,居住在康定路632弄116号。期间常利用空隙时间,常光顾书画艺术店铺笺扇店荣宝斋、九华堂、朵云轩王星记等书画店铺,或观摩名家字画,或购买名人字画作为收藏。在那里他结识了童心如、黄葆铖、沈尹默、单晓天、方介堪等一批沪上着
名金石书画名家,向他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并开阔了眼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江蔚云再次从上海返回老家西塘,主要从事商业工作,他生活简朴,不嗜烟酒,书写阅读之外,爱听评弹、昆曲。与此同时,他从未间断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研究。他广交艺友,如北方文艺界负有盛名的罗复堪、胡佩衡、徐石雪,以及当时居住沪杭地区的金梁、余越园、黄宾虹、高野候、邓散木、韩登安等书画、篆刻名流,同他们保持书信交往。其审美能力和书法创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的隶书楹联作品就曾荣获嘉兴地区书画展评一等奖。十年浩劫,传统书法艺术受到禁锢,然而,江蔚云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在家里,他静静地读帖、悄悄地练字。“文革”中,有人“请”他抄写大字报,他忍辱负重一边抄写一边不失时机地练习书法“内功”,体现了一位老知识分子宠辱不惊、泰然处之的气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3]
几十年中,江蔚云收藏的金石字画不胜枚举。在一次闲聊中,笔者曾问及他几十年收藏的体会时,江蔚云深情地说:“金石书画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收藏不仅是一种财富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我要把我的这些收藏传给后辈,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懂得,作为炎黄子孙,应该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与好友书信
(2张)
江蔚云手足相连
编辑江蔚云的一生始终与艺术结缘,他的三个弟弟也如此。
二弟江载曦(1916-1951),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曾在沪任美专教授。抗战时,避于沪上,终日闭门作画。常常推掉饭碗就沉浸在绘画中。其画兼工山水花卉人物翎毛,于前人诸家朝夕揣摩,山水直逼“吴门四家”之文徵明、唐寅。自三十一岁起喜作草虫,出没于宋元明清诸家之间,以画蝶最神,有“江蝴蝶”的美称。曾在上海举办展览,识者交口誉之。我在西塘醉园王亨先生处看到1948年编的《中国美术年鉴》上有一幅江载曦的草虫图:
葡萄蔓藤之下,一大蝶展翅在上,两小蝶翻飞于下,那透明的花色翅膀,弯弯的触须,清晰可爱,栩栩如生。也许是没日没夜地作画太过劳神费劲,江载曦竟英年早逝,不免让人扼腕叹息!

与家人
(2张)
四弟江洛一,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四十余年从事文博工作,退休后为(苏州)平江书画院首任院长。他书画诗词俱工,又通书画理论,着有《苏州近现代书画家传略》、《吴门画派》、《乐咏庐诗稿》、《苏州书法史》等。
江蔚云晚辈治印
编辑江蔚云的离去是书法界的一大损失,但庆幸的是,当年正是受江蔚云的影响,常年耳濡目染,他的女婿倪嘉乐也爱上了篆刻这门艺术。
倪嘉乐常年的工作就是刻字,在0﹒5﹏1毫米的钢模上刻出字来。后来与江蔚云频繁地接触,受之熏陶,便喜欢上了篆刻,于是自费去上海参加篆刻培训,对篆刻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进而又研习起各家作品,融会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倪嘉乐曾经在一块一尺见方的砖块上刻了一首毛主席的词《卜算子梅》,也曾刻过十二枚的生肖吉祥章,每年刻一个,后来汇集起来,由江蔚云题字书写,并得其称赞。
在倪嘉乐的家中,四壁俱是书画,有江蔚云及其他朋友的中堂、对联和立轴,也有他自己的篆刻作品。比较独特的是,倪嘉乐把画引入印章中,如一枚印章刻了一座石拱桥,桥畔有细竹,桥下是弯弯流淌的河水,桥上还有“家住卧龙桥畔”几个字,非常生动。又如“石皮弄”印章,展现的是窄窄的、深深的石皮弄一景……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西塘镇举办纪念江蔚云先生百年诞辰书法展 .嘉兴日报 嘉善版.2014-10-29[引用日期2015-05-29]
- 2. 笔墨寄情铸人生--记嘉善籍已故书法家、词人江蔚云先生(3) .嘉兴故事.2012-04-18[引用日期2015-06-8]
- 3. 笔墨寄情铸人生——记嘉善籍已故书法家、词人江蔚云先生 (图文) .美术报网络周刊.2007-03-01[引用日期2015-06-8]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