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马楚一般指南楚(中国历史政权)
古代史
,
历史
,
中国历史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公元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派遣大将边镐攻灭南楚。都城长沙被攻下,南楚灭亡,历六主,立国五十五年。[1]
- 中文名称
- 楚国
- 英文名称
- South Chu
- 简 称
- 南楚
- 所属洲
- 亚洲
- 首 都
- 潭州(长沙)
- 主要城市
- 衡州、永州、道州、郴州
- 货 币
- 铁钱
南楚简介
编辑楚自896年马殷被任命节度使开始割据到951年楚国灭亡,马楚共存世55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南楚历史
编辑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南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10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
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
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
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
952年,王逵杀刘言控制湖南。
963年,湖南完全并入宋的版图。
南楚重商政策
编辑据史料记载,马殷“土宇既广,乃养士息民”,由于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的保境息民政策,同时奉行奖励农桑、发展茶叶、倡导纺织、重视商业贸易。马楚利用湖南地处南方各政权中心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是时王关市无征,四方商旅闻风辐。”
茶税为当时南楚主要税收来源,因此政府每年税收“凡百万计”。为促进茶叶的生产与贸易,马楚政权采取“令民自造茶”、“听民售茶北客”的宽松政策,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同时,马楚政权全国各地设置商业货栈(回图务),组织商人收购茶叶(茶商号“八床主人”),销往中原地区的商人,换回战马和丝织品。
由于马楚政权重商政策,那时的潭州已成为南方最大的茶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和矿冶业也比较发达,其时采取“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后“民间机抒大盛”,长沙棉纺业也始于马楚时期,其时楚地已种棉,故有胡三省之“木棉,今南方多有焉。于春中作畦种之,至夏秋之交结实,至秋丰其实之外皮四裂,中踊出自如绵。土人取而纺之,织之以布,细密厚暖,宜以御冬。”矿冶业方面,楚时潭州境内丹砂矿的开采风行一时,据说州的东境山崩,“涌出丹砂,委积如丘陵”,主要用于作为涂料之用,楚王马希范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
南楚铸造钱币
编辑为了发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币在境内流通,如铅钱开元通宝、铁钱乾封泉宝背天、背策等。由于铅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楚因而变得富饶。当时楚国茶叶为与周边的主要贸易产品。[3]
南楚君主列表
编辑庙号 | 谥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 | 文肃王 | 马筠 | - |
- | 庄穆王 | 马祯 | - |
- | 景庄王 | 马元 | - |
高祖 | 武穆王 | 马殷 | 896年4月~930年11月 |
- | 衡阳王 | 马希声 | 930年11月~932年7月 |
太宗 | 文昭王 | 马希范 | 932年8月~947年5月 |
- | 废王 | 马希广 | 947年5月~950年12月 |
- | 恭孝王 | 马希萼 | 950年12月~951年9月 |
- | 后主 | 马希崇 | 951年9月~10月 |
备注:南楚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6年开始地方割据,历代君主均沿用中原年号
-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