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浅褐色不规则形斑点,后扩展成淡褐色润湿性大斑,并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的病叶变黑褐色腐烂,干燥条件下失水发黑,可见很多灰色霉状物。
- 中文学名
- 菠菜灰霉病
- 病原中文名
- 灰葡萄孢
- 病原拉丁学名
- Botrytis Cinerea Pers.
- 病原分类地位
- 半知菌亚门
- 病害类型
- 真菌
- 主要为害部位
- 叶片
菠菜灰霉病病原形态特征
编辑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与金瓜灰霉病相同。分生孢子聚生、无色、单胞,两端差异大,状如水滴或西瓜子,大小3.2~12.8×3.2~9.6微米。孢子梗浅棕色,多隔,大小896~1088×16~20.8微米。 [1]
菠菜灰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编辑北方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南方病菌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于田间寄主终年存在,侵染周而复始不断发生,无明显越冬或越夏期。该病属低温域病害,分生孢子耐干能力强,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流行,温暖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也较快。[1]
菠菜灰霉病防治方法
编辑(1)选用迟乌叶、东湖菠菜等耐湿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低温不仅削弱了植株生活力,低温持续时间长,植株长期处在不死不活的状态,抵抗力弱,遇有高湿很易感染灰霉病,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田间或棚室温度降湿,是防治该病根本措施。
(3)菠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4)合理浇水和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发病条件出现。
(5)定植后发现零星病株即开始喷洒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9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4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50%的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1]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