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养生大智慧》是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之女、国家卫生部最高奖“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世界着名免疫学家冯理达将军的毕生养生学研究心得全记录。贯有“当代居里夫人”之称的冯理达教授立足科学前沿,率先在业界提出了学贯中西的“和谐养生”着名理念,从免疫学、中医养生、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倡导追求天人和、气血和、阴阳和、形神和、脏腑和等保养生命的和谐境界。
- 书 名
- 和谐养生大智慧
- 作 者
- 冯理达 指导 陈玉琴 杨晓军
- ISBN
- 978-7-5104-0584-6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10
- 开 本
- 16开
和谐养生大智慧图书信息
编辑书 名: 和谐养生大智慧
作 者: 冯理达 指导 陈玉琴 杨晓军 主编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字 数: 250千字
版 次: 1
页 数: 256
印刷时间: 2009-10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104-0584-6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养生保健
定 价: ¥35.00
和谐养生大智慧内容简介
编辑活不到应有的年龄,是自己的过错。——冯理达
本书立足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谐”来讲解“和谐养生”的各种知识和理念,并着重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从生命与自然的联系、生命“生、长、收、藏”的规律出发,系统讲述饮食、修心、呼吸等和谐养生之法,第一次完整地介绍了冯理达教授的独家养生学:顺应磁力线睡眠法、生理节律的“随月亮周期调整疗法”、健康的色彩理疗、体质根源论、老年人疾病先醒心后醒眼法则等。依照书中的“标准经穴部位图”准确地实施自我保健,使身体逐步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体质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今人崇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则均为“和谐”之意。人与自然共融共生,天人浑然一体;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内心和谐统一,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大道至简,书中联系民俗讲解中医养生文化,必定能为读者带来颇多惊喜。
和谐养生大智慧作者简介
编辑冯理达教授(指导)
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是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女士的长女,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北京中国免疫学研究中心理事长;是饮誉海内外的免疫专家、人体科学家、渊博的学者,在美国旧金山被誉为“当代居里夫人”。是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在世界医学界第一个荣获“白求恩”奖章,中共中央主席胡锦涛重要批示,中共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出向冯理达教授学习文件。
陈玉琴(主编)
从事医疗工作30余年,被百姓誉为海内外传播健康第一人——洪昭光教授的弟子。现任北京通达事理健康长寿研究所执行所长,北京弘达事理自然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健康中国行组委会秘书长,进行医学研究、知识讲座等工作。
拥有丰富的组织推广经验:经常举办各种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多次同中央电视台、卫生部、市卫生局举办大型公益活动。陪同医学界知名专家科普知识讲座几千场,走遍了全国,被新闻界称为中国知识界的第一经济人。
杨晓君(主编)
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硕士学位,澳大利亚Wollongong 大学理学博士,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治疗师。现为北京通达事理健康长寿研究所讲师团讲师,北京弘达事理自然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健康中国行组委会策划部部长,主要从事医学、心理研究和传播健康知识等工作。
和谐养生大智慧编辑推荐
编辑治身如治国,和谐皆本质
作为一名编辑,近两年我看过太多的养生保健类图书;作为七十年代生人,在这个速时代中,相信许多同龄人与我一样,受立竿见影之西医影响更多,对于“阴阳五行”神秘古老的中医文化,一般则是心怀敬仰而无学习与实践,所以当遇见《和谐养生大智慧》这个选题时,刻板印象使我最初对这个选题想法较为局限——将一位国家六部委联合学习的楷模、名门传奇人物冯理达教授的研究成果传于世是一名编辑不可推卸的责任。
冯理达教授是世界杰出的女科技工作者,而今得享天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谐养生大智慧》是冯教授生前所倡导成立的健康长寿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整理完成的。八月的北京,研究所执行院长陈玉琴教授冒着盛夏酷暑带来厚厚的书稿,刚拿到书稿,洪昭光、王镇凯、张星华、张悟本……许多熟悉的名字随之映入眼帘,他们都是这本书的编委会人员。毋需多言,出版的价值已然体会甚多。
尽管书稿并非冯教授亲自整理,但字里行间仍能读出她作为将门才女、良医之后的大气与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健康观念、医学心得到养生观点,从中医文化到保健食疗方案、按摩手法、疾病自疗妙方,冯教授从医几十年沉淀出的真知灼见,既清晰地阐释了和谐养生的理念溯源、在理论上进行系统的梳理讲解,又事无巨细地总结出各种简单易行的中医养生之法。和为贵,谐为美,《和谐养生大智慧》中那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精妙,让我看到了本书出版的另番意义所在。
本书付印之时正值举国上下欢度祖国六十华诞,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喜庆的气氛。“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强健身体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养生大智慧》告诉我们,保持和谐的身体是生命的根本,构建和谐社会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和谐的身体。治身如治国,和谐保安康,“与己和、与人和、与天地和”的养生智慧更深层的含义值得我们细细去体味,陈玉琴教授讲述的往事亦有所启迪,在此愿与读者共同分享:
曾记得先生生前在多个场合说过“笑口常开,无病无灾”,先生为人和蔼可亲,对陌生人总是颔首微笑,她认为微笑可以养心养身,而大笑狂笑则对健康不利。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态一定要放宽,为了什么而工作,一定要明白,否则会影响健康、气质甚至是容貌”,一个健康的人的心态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包容,先生对任何事情都抱着一颗自然平和的心态,所以她头发没见花白,精神保持矍铄,气色一直很好。
在年老时,先生曾多次强调“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先生在步入耄耋之年时,身体仍旧保持健康、健美,每天都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她把这归因为把身体调养到与人体、宇宙、磁场、山水、石气等和谐一致的状态,身体就不会觉得困倦、疲惫。
和谐养生大智慧图书看点
编辑权威性——医学专家数十年研究成果集萃
全面性——中医理论与西医观点兼容并包
实用性——操作简便的家庭保健方法
200多个养身健体的养生智慧,让体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一整套养生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助你健康长寿;
34个运动、居家技巧,打造健康身心,提升生活品味;
26款保健食疗方案、以最自然的方式进行养生;
上百个疾病自疗妙方,保你一生健康无忧;
23个让你更好的适应环境、气候,全面吸收自然界的正面能量;
13套自查自测方案,教你认识疾病来临前的征兆,及时阻挡疾病入侵;
8大按摩手法开启人体的天然药库,让身体在动态里达到平衡,在循环中达到和谐圆满。
和谐养生大智慧阅读人群
编辑亚健康群体、关注身心健康的中老年人及普通大众
和谐养生大智慧图书目录
编辑第一篇健康始自不盛不衰,和谐源于持之有度
——维持身体的和谐才是根本
第一章 长寿始自不盛不衰的人体气机
人为什么会生病——气机的偏盛偏衰是致病主因
维持好身体“大环境”,不怕“破坏分子”作乱
到底是谁干扰了身体的和谐
和谐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最高哲学
与亚健康绝缘有利于身体和谐
第二章 学会倾听身体“不和谐的杂音”
舌头四种形态,预示健康隐患
汗多,这六种病来袭
手指的形态预示某种疾病的可能
令人难堪的黑眼圈或许是疾病的征兆
口苦、口酸、口甜、口中无味,其实是脏腑出了问题
眉毛也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
耳朵颜色出现异常预示着某种疾病
第三章 度是“和谐”的关键,合度才是养生之道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健康也要“循规蹈矩”
“蚂蚁饮食法”——老年人不生病的灵丹妙药
运动养生三要点:量、质、巧
你知道吗,家居环境也要合“法度”
补出来的病——进补需因人而异
房事与健康,适则有益过则损
第二篇和谐并非静若死水,而是身心的动态均衡
——养生要与宇宙自然的规律协调一致
第四章 生命随自然起承转合,健康在循环中和谐圆满
顺时而养,生命自有“生、长、收、藏”的定律
调摄阴阳,要随四季流转变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就要养好生机
夏季重宣泄,适度“放纵”以待秋
收获之秋,备好“能量”好过冬
冬季养生关键词:节能、养肾
一觉闲眠百病消,四季不同的睡眠养生法
一天就是小四季,每日养生也按时
民间养生智慧:养生需顺应二十四节气
第五章 开放视野,最大限度地悦纳自然界的正面能量
怎样睡得更安稳?睡眠方位顺应磁力线的流向
血压波动、情绪不稳、月经改变,都是月亮惹的“祸”
气场好身体才能棒——我们该如何营造好的气场
人只有跟着太阳走,才能找到内在的力量
温带适宜生存:尊重自然规律,身体才不会陷入困境
细说温度、湿度与人体健康
气象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警惕无影无形的电磁波——电器摆放,手机使用要讲究
第三篇“内和”是健康之本
——强身健体要从内调开始
第六章 趋利避害,健康应求诸己
人体健康的标尺——身体感受
夯实生命根基的五脏养护法
气血存储四方法,让身体不再闹饥荒
生命的根本在于五脏六腑之宫城——腹部
养骨正气操,配合食疗强筋骨
五招四式,保持肠道畅通
避火邪,开启不上火的养生方式
小心风寒入侵
第七章 人体自有“大药”
和谐是治国之道,也是养生之道
身体里住着个神医——人体本身有自愈力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对人体有害
身体里有上药三品:精、气、神
让身体的自愈力帮你解决两种可怕的骨病
让机体内部交通顺畅起来的冯氏净血方
常敲两大长寿穴位——足三里和涌泉穴
激活元气和元神的压脐法
第八章 抱怨疾病不如提升免疫力
身体的“哨兵”:淋巴结、阑尾、扁桃体等
去污排浊,健康才有保障
提升免疫力试试手足按摩法
全方位提升抗病力还靠白茯苓
多接触有生命力的东西,你的生命力也会变强
增强免疫力的十三个关键
第九章 健康长寿的精神共性——永葆一颗中正平和之心
心累比身累更痛苦
七情事关五内,过喜过悲皆不宜
事业和家庭和平共处:事业向左,家庭向右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情感周期”
心理平衡法——情绪的克制与宣泄
郁闷情绪找太冲穴来宣泄
人老要服老,养生要顺应不要对抗
第四篇采撷“和而不同”的健康精华
——全面吸收有益身体的“营养素”
第十章 平安无忧的食疗方和择食法
五谷杂粮——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研究“想吃的”与“该吃的”
大自然什么时候给,你就什么时候吃
想吃什么就是身体需要什么
饮食也要分男女,各有侧重最适宜
很多疑难杂症或许是因为吃得太“好”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效仿古人的一日两餐制
饮食习惯八宜八忌
第一大补之物——粥
追根溯源:广东人为什么爱喝汤
亚健康人群这样吃最健康
第十一章 还原健康的色彩
色彩是怎么影响人体健康的
透过颜色就可以了解身心状况
看颜色吃东西——从84种常见食物中萃取养生精华
你居室的颜色健康吗——不同用途的房间设置不同的颜色
选择哪种色彩的服饰更有利于健康
第十二章 体质各有不同,养生要“对症施治”
体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养成的结合
阳虚多腹泻,冯氏四法应对体质难题
瘦人多火,滋阴是关键
改善气虚体质你可以这样做
没事就叹气的治疗法:搓肋骨+食疗
“六通”、“三养”,益容颜利健康
娇生惯养的孩子多湿——改善湿热体质四步走
皮肤晦暗无光,病根在体质——改善淤血体质解决容颜问题
第五篇趣谈“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养生
——中国文化中蕴藏的现代养生方案
第十三章 融入生活的和谐养生之道
从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和”字阵谈起
故宫三殿:太和、中和与保和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与“门当户对”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礼尚往来与中医养生
第十四章 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养生方
字里藏医——中国汉字与养生
上善若水,善良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健身妙方
以茶养生——内服外用总相宜
一花一菩提,一叶一用途
音乐里也藏着养生秘籍
天地与我同生,用冥想温柔地问候自己
第六篇大道至简:“行易”才是和谐养生的最佳状态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日常保健法
第十五章 小动作孕育大健康
一呼一吸“蛤蟆功”,保健身体显奇功
试试简易拉筋法,轻身延年不算难
给老年人的健康提醒:先醒心后醒眼
大脑疲劳随“手”就可以解决
保养身体元气的吞津大法
按一按耳朵就能治百病
捶背可行气活血、舒经通络
郁闷消解法:拍胸脯+双手合十
延缓衰老,每天捏捏腋窝
原来大小便也可以养生
人到老年,眼睛、耳朵、腿脚要特护
饭前喝一碗肉汤,润肠助消化
热气腾腾的姜红茶为身体保暖
每天只需半小时,健康就这么简单
寒冷冬天,锻炼就用冯氏“床上运动法”
第十六章 疾病来袭无须恐慌——常见病的特效自疗防治方案
对付日常小病,就用拿捏按摩法
脂肪肝“三分治,七分养”
用自然疗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高血压,防治结合是关键
不要忽视口腔溃疡
三个小方法巧妙治疗咽喉痛
哮喘病人日常注意这八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疗法
颈椎不好,多向动物取取经
面对失眠我们该怎么办
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可以这样来治疗
女性的福音——乳腺病可以这样来预防
右腿常痛,疏通胆经才是根本
日常做到这三点,胃溃疡也无碍
安抚脾脏,痛风病不再是疑难杂症
便秘无忧,润肺生津就能解决问题
年轻时近视,年老时真的不会老花眼吗
有问必答:健康知识一点通
和谐养生大智慧序一 和谐养生——健康长寿的秘诀
编辑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王敏清
健康长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是人类文明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健康人人希冀,长寿人人追求,谁都想健康幸福地活到天年。如今国运昌盛,民生日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因为人们越来越懂得,无法用金钱和权势获得的健康才是一切幸福的根基,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可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忽视了如何获得健康的方法,他们仍然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仍然肆无忌惮地喝酒和抽烟,仍然毫无顾忌地胡吃海喝……或许他们认为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本上就是错误的,或许有些人对于那些振振有词的养生保健方法失去信心,因为他们看了太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抽烟喝酒一辈子也能活到八九十岁;而有些人处处讲究却百病缠身。所以就宁愿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其实,不管是养生观念,还是养生方法,我们都可能存在某种误区。我们的身体其实是有灵性的,它自己有喜怒哀乐,有盛有衰,能尽其所能保持最佳的状态。说实在的,人体自身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实在是个大功臣,当我们吃进含有毒素的东西时,它要调动身体的卫士,将毒素抗击到底;当我们身体的能量即将耗尽,但我们还要疲于奔命的时候,它要调动身体的阳气,来维持工作的有效继续;当我们违背身体的规律行事的时候,它还要备受屈辱和苦恼,尽力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什么都讲究一个“度”,当我们过度“使用”身体的时候,身体也会支撑不住,从而让疾病有可乘之机,到那时我们已经没有后悔的话语权了,只能备受疾病的折磨。
不过,即使病魔缠身,身体还在努力维护着我们,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与身体协同作战,将疾病杀于无形。就像得了癌症的人,有些人活不了几天,而有些人却能带癌长寿,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好好地养护身体,让身体内部和外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好好与身体合作,我们就能快快乐乐地活到天年。
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种理念,即和谐养生的理念,我们要想得到健康很容易,只要让身体内部和身体与外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按照身体自身的运行规律行事,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能健康长寿。只要我们身体的“正气足”,将邪气置于死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身体整体的和谐。
冯理达教授在继承前人优秀遗产的基础上,立足科学的前沿,充分利用最新医学研究成果,提出和谐养生的理念,包括人体内部各个脏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宇宙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让读者豁然开朗,找到金钱和权势无法得到的健康、长寿途径,获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和事业成功的保证。本书是陈玉琴老师将冯理达教授生前关于和谐养生大智慧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精华进行整理而成,集中反映了冯理达教授和谐养生的理念。希望《和谐养生大智慧》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和谐养生大智慧序二 解读冯理达
编辑全国女子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之女 李紫阳
她(冯理达)是一个将军,一个爱国家忠于党、疼人民、恋亲人、医术高的名门之后。
——中国广播网
有幸翻阅冯理达教授的《和谐养生大智慧》,余伏案良久,诚为书中深入浅出的中医智慧所吸引,愿为之序。
冯理达教授是我国着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古人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冯教授既是良将之后,又是良医之女,最终承悲天悯人的情怀,悬壶济世,“不医国而医人”。
冯理达教授出身名门,却艰苦一生,历经波折。她忠诚于人民,热爱祖国,矢志不移,有着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用一生的努力奋斗履行承诺,她不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值得我们尊敬仰慕的英雄。她提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免疫学的崭新理论,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冯理达教授曾连续被邀请赴欧洲、韩国、日本、美国访问讲学,每到一处都引起强烈反响。在她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以不同形式表示了深切的慰问和哀悼。
冯理达先后游学于美国、苏联,获得免疫学博士。归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调入海军总医院工作,先后兼任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理事、全军中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免疫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尽管各种职责压肩,但冯教授从未止步于学术探索。她在免疫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英国剑桥大学名人传记中心评为20世纪世界500名人和世界2000名杰出科学家之一,还被美国友人亲切地称为“当代的居里夫人”。
这样一位学贯中西、知古识今的学者,也是一位致力于推广中医文化的社会活动家。百忙之中,冯教授依旧不遗余力,写作六卷《健康健美长寿学》,将中医养生学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案。而今,冯教授享尽天年,驾鹤而归,她的真知灼见则留给了后人。由陈玉琴教授整理出的这本《和谐养生大智慧》,就是冯理达教授数十年积淀的薄发之作。
冯教授言简而意赅,从中医养生文化这个侧面论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谐。古人讲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立足之处都是“和谐”。宏观上讲,人与自然要共融共生,天人浑然一体。从微观现实出发,和谐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内心和谐统一。这些都是中国人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也是中医养生文化的渊源。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学的精妙之处,在疾病到来之前就靠日常养护将其消于无形,精在快人一步,妙在未雨绸缪。和谐养生是这个中医理念的最高哲学,以人为本,注重生命知识,保持身心和谐自然,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的文化典籍《黄帝内经》讲“人与天地相参也”,冯理达教授立足于此进行衍发,详述生命与自然的联系、生命“生、长、收、藏”的规律,既以人为本,又尊重自然的智慧。这些理念说来玄妙,但是大道至简,总能在平凡生活里找到印证,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里就蕴藏着“天人合一”的智慧。冯理达教授联系民俗来讲解中医养生文化,给人颇多惊喜。
教习养生之道,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立足中国文化,讲解中医养生的各种知识和理念,这是冯教授说“鱼”。而延伸到现实生活,提供可行可践的养生方法,冯教授自然不会忘记说“渔”。饮食之法、修心之法、呼吸之法、色彩疗法……不一而足,甚至精细到各种防病治病的按摩方法,冯教授可谓事无巨细地展示了中医养生“行易”的特点。这些小方法里也都体现了和谐养生的大智慧:经络按摩可安抚五脏六腑,脏腑才能带来整个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人也才能达到由内而外的统一和谐;精神调养注重中正平和,人的内心与行为之间才不生罅隙!由此可见,中医养生并非单纯的防病祛病之法,亦是一套融合了中国和谐文化精髓的哲学。
余曾记冯教授言:“活不到应有的年龄,是自己的过错。”冯理达教授温文而又不失果敢,这样的论断的确符合她名将之女的大气。事实也的确如此,正是我们自己忽视了生命文化,深陷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窠臼,才造成身体“内忧外患”,失去了平和中正之态,故而引发各种疾病,最终缩短了应有的寿长。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参阅《和谐养生大智慧》有感。
是为序。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