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人物生平
编辑
严光各类画像
(7张)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严光乃隐名换姓,隐居浙江杭州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形貌寻访。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疑是严光,即遣使备车,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时故人侯霸任大司徒,遣使问候,刘秀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刘秀至馆所看望,严光卧躺不起。刘秀抚摸严光肚子说:“咄咄子陵,为何不肯相助?”严光不应,良久后才张目熟视,答道:“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刘秀上车叹息而去。后复请他入宫论道旧故,因共偃卧。相传严光以足加帝腹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着说:“这是我与故人子陵共卧耳。”授谏议大夫,不从,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
建武十七年(41年),复特征,仍不就。有《刘秀与严子陵书》传世,曰:“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痏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颍水之风,非朕所敢望。”
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旨在说明严光对名声仍是渴求,陆游也有《鹊桥仙》云:“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严光人物评价
编辑权徳舆:绝顶耸苍翠,清湍石磷磷。先生晦其中,天子不得臣。心灵栖颢元,缨冕犹缁尘。不乐禁中卧,郗归江上春。潜驱东汉风,日使薄者淳。焉用佐天下,持此报故人。则知大贤心,不独私其身。弛张有深致,耕钓陶天真。奈何清风后,扰扰论屈伸。交情同市道,利欲相纷纶。我行访遗台,仰古怀逸民。矰缴鸿鹄远,雪霜松桂新。江流去不穷,山色凌秋旻。人世自今古,清辉照无垠。[3]
梁肃:当哀平之后,天地既闭,先生韬其光,隐而不见建武,反正云雷既定,先生全其道而不屈,消息治乱之际,卷舒夷旷之域,如云出于山,游于天复,归于无间,不可得而累也,则激清风耸,高节以遗后世,先生之道可见。[3]
吴筠:汉皇敦故友,物色访严生。三聘迨深泽,一来遇帝庭。紫宸同御寝,玄象验客星。禄位终不屈,云山乐躬耕。
罗隐:岩岩而高者,严子之钓台也。寥寥不归者,光武之故人也。故人之道,何如睨苍。苔以言之,尊莫尊于天子,贱莫贱于布衣。龙争蛇蛰兮,风雨相遗。干戈载靡兮,悠悠梦思。何富贵不易节,而穷达无所欺,故得脱邯郸之难,破犀象之师,造二百年之业,继三尺剑之基者,其唯有始有卒者乎?下之世,风俗偷薄,禄位相尚。朝为一旅人,暮为九品官,而亲戚骨肉已有差等矣,况故人乎?呜乎!往者不可见,来者未可期,已而已而。
范仲淹:①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3]
②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3]
梅尧臣: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借问此何耳,心远忘九州。青山束寒滩,溅浪惊素鸥。以之为朋亲,安慕乘华輈。老氏轻璧马,庄生恶牺牛。终为蕴石玉,敻古辉岩陬。[5]
范成大: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日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6]
钱时:污浊成风,节廉道丧,鼓一世于浮竞之途,贪荣冒而不知耻,于是而有人焉脱身势利,高蹈林泉,优游恬退以终其身,虽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未必合圣人之中道,而风节凛凛足以激颓波,厉污俗,此严光、周党之徒,后世犹有取焉。[8]
李昌祺:桐江连天兮秋水长,富春摩空兮烟树苍。客星兮寒芒,汉宫兮苔荒。彼争攀龙鳞兮铭勋旗常,此宁着羊裘兮垂纶沧浪。以足加腹兮忱故态之犹狂,亷贪立懦兮掲世之防。云台钓台兮其髙颉颃,二十八人兮图像已忘,先生万古兮岿祠堂。[10]
郭子章:严光加足于帝腹,光忘帝之贵也;唐肃宗因李泌假寐,登床捧泌首置于膝,良久方觉,帝自忘其贵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极矣。桐江一丝,扶汉九鼎;历佐四圣,而后脱屣。光、泌所以报人主者,亦至矣哉。[12]
李光地:①古来高隐人,不尽是忘世,多是志愿极大,见不能然,遂决意不臣人。…严子陵便是看得光武未能十分像意,所以不肯出。②子陵高风峻节,不污新莽,亦不臣光武,乃能激厉天下之人心。东汉末,宦祸、党锢频兴,而赴仁蹈义者,视死如归,子陵之力也。[14]
陈鉴之:渭滨一叟发垂素,西伯与之无雅故。幡然为舍钓鱼竿。八极风云生指顾。先生少与文叔游,眼看日角兴炎刘。胡为掉头不肯住,垂纶依旧披羊裘。周文虚已师贤哲,光武规模欠宏阔。三公清坐台阁尊,先生回首桐江月。桐江月色无古今,白波苍嶂幽人心。[15]
严光后世遗迹
编辑严子洞位于汝州市蟒川乡十字路村南,严子河(现误为燕子河)东岸富春山(群众叫东山)脚下,有一石洞,高、宽约3米,深约4米,大洞往里延伸为一小洞,深约3米,只可放物,不可住人。此洞曾为严光的隐居处。

严光相关形象
(7张)
今仍存洞内的石钟及洞口西侧的石井、煎药灶,洞后的炒药灶、放药杵处,及山下河边的钓鱼台等遗迹。
严光在此隐居期间,常为人消灾治病,现今仍流传着许多传说。人们为了尊敬他,称之为“严子爷”,并在洞前建祠奉祀、起庙会以示纪念,洞前的河流也被叫做严子河(现误写为“燕子河”)。
严光史书记载
编辑严光原文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16]
严光译文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很有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可就要身首异处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着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就在富春山过着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严光没有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严光影视形象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高山流水严子陵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8-5]
- 2. 历代名臣像 .国学图库[引用日期2015-07-15]
- 3.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八》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5-07-15]
- 4. 严光题跋版画像取自明天然撰赞,弘治十一年重刻本《历代古人像赞》。
- 5. 北宋·梅尧臣·《咏严子陵》
- 6. 南宋·范成大·《严子陵钓台》
- 7. 南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
- 8. 宋·钱时·《两汉笔记》
- 9. 诗·徐钧诗选 .文献网[引用日期2015-07-15]
- 10. 明·李昌祺·《题严滩独钓图》
- 11. 明·徐渭·《严先生词》
- 12.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八》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6-03-20]
- 13. 《读通鉴论·卷十八·陈高祖》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3-20]
- 14. 《榕村语录·卷二十二·历代》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5-07-15]
- 15. 清·陈鉴之·《题严子陵钓台》
- 16. 《后汉书·严光传》
- 17. 严子陵塑像立于前独观钓台风景艳 .杭州旅游网[引用日期2015-08-5]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