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鰟鮍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10:21
编辑 锁定
高体鰟鮍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鰟鮍属的鱼类,俗名土扁屎。
中文学名
高体鰟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鲤形目
鲤科
鰟鮍属

高体鰟鮍物种分布

编辑
分布于朝鲜以及南盘江、长江、台湾、福建和海南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体长可达6.5公分。[1]  常见的鰟鮍属最大种,体高而侧扁,背鳍分枝软鳍条11-12根,臀鳍分枝软鳍条11-12根, 尾柄条纹蓝绿色带珠母光泽, 尾鳍中部具一红斑,鳞框明显而清晰,背部闪耀金色或金属绿色光泽,出水后腹侧反射蓝色光芒,,眼上部红色.模式亚种腹鳍前缘具白边.雄鱼臀鳍边缘有红色条纹,外镶细黑边或黑边不显,不同产地臀鳍的红色条纹宽窄不同,色泽浓淡也不同,发情期喉及腹部红色,体侧染紫红或粉红色.[2-3] 
背鳍3,9~12;臀鳍3,10~13;胸鳍1,10~13;腹鳍1,5~6。侧线鳞3~5.纵列磷30~31。鳃耙30~31。下咽齿一行,5/5。
体长21~59mm,体长为体高的2.1~2.6倍,为头长3.5~4.2倍。头长为吻长3.6~4.6倍,为眼径2.9~3.8倍,为眼间隔2.0~3.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7倍。
体高而侧扁,卵圆形。头小,头后背部显着隆起。吻短而钝,其长短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宽平,其宽大于眼径。口小,端位。口角无须。腮孔较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
体被中大圆鳞。侧线不完全,仅前面3~6鳞具侧线管。
背鳍与臀鳍末端不分支鳍条基部刺状,端部柔软。背鳍起点位于吻端和尾鳍基之中部,大多数个体略靠近吻端。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之下方。胸鳍下侧位,末端伸达或超过腹鳍起点。腹鳍位于背鳍之前下方,尾鳍叉形。
鳃耙细密,呈三角形。下咽齿细长,侧扁,大部分个体齿面平滑,少数偶具凹纹,咀嚼面细狭稍凹,末端呈钩状。鳔两室,前室小于后室。消化道较长,约为体长的3.6~7.2倍。腹腔右侧面肠曲数为4圈。腹膜黑色。
繁殖季节的雄鱼体色绚丽,鳃盖后方有虹彩之斑,尾柄纵带纹浅蓝色,背鳍起点前缘金黄色,眼虹膜上半圈红色呈充血状。背鳍的前外缘,臀鳍及尾鳍中央部分红色,臀鳍外缘具佷狭的黑边,吻端、眼眶骨处具珠星。鳃盖后上方雌雄鱼均无银蓝色斑点,而具2条垂直暗色云纹。雌鱼背鳍鳍条前部成体无黑斑,幼体具黑斑,体色近金黄色,产卵管呈粉红色。
浸制标本,尾柄纵带纹呈黑色,向前不伸达背鳍起点。背鳍和臀鳍中部具二黑白相间的点纹。
高体鰟鮍以及其近缘种鳍鰟鮍非常相似,区别在于高体鰟鮍腹鳍第一鳍条有白边,刺鳍鰟鮍没有

高体鰟鮍习性

编辑
高体鰟鮍
高体鰟鮍 (7张)
常栖息于我国南方各省的湖泊、池塘以及河湾水流缓慢的浅水区。食物以藻类为主,兼食水底碎屑。每年4~5月繁殖。雄鱼具鲜艳的婚姻色,在吻部及眼眶周围具珠星;雌鱼有一长的产卵管,将卵产于蚌类的鳃瓣中,鱼卵在河蚌的瓣鳃上孵化。

高体鰟鮍观赏性

编辑
高体鰟鮍
高体鰟鮍 (2张)
鮍属的鱼类均属于小型鱼类,无食用价值,但体色非常艳丽,观赏性不输于热带鱼。高体鰟鮍等现常被鱼友们作为原生观赏鱼进行饲养,室内饲养冬季不用加温,但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鰟鮍鱼较易缺氧,饲养密度不宜过大,还应有增氧设备。繁殖期间可在饲养缸中投放一些河蚌便于雌鱼产卵。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生物物种 生物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