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原形态为单多年生草本,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蛇不见主治毒蛇咬伤;毒蜂螫伤;痈肿疮毒;跌打瘀肿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中文名
- 蛇不见
- 药材基源
- 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
- 性 味
- 苦;寒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药;散瘀消肿
蛇不见植物原形态
编辑
蛇不见
(6张)
蛇不见基本信息
编辑【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苞鸢尾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anguifuga Y.T.Zhaoex X. L. Xu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蛇不见的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药;散瘀消肿,性味苦;寒,有毒。主治毒蛇咬伤;毒蜂螫伤;痈肿疮毒;跌打瘀肿等。也可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 咽喉肿痛,痢疾, 痈肿,疔疮,汤火伤。
【中药药理】阴地蕨又名朵云(《天宝本草》),花蕨(《植物学大辞典》),独立金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独脚蒿、冬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郎萁细辛(《贵阳民间药草》),背蛇生(《四川中药志》),破天云、散血叶(《湖南药物志》),小春花,蛇不见、吊竹良枝、良枝草(《闽东本草》),独脚金鸡、丹桂移星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的带根全草。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粗壮,肉质,呈灰褐色或棕褐色。 叶柄樱红色,有纵纹,营养叶柄较孢子叶柄细而短。 叶片三角形,3回羽状分裂。 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孢子囊棕褐色。 气微,味淡。 平肝,清热,镇咳。 治头晕头痛,咳血,惊痫,火眼、目翳,疮疡肿毒。
①《本草图经》:疗肿毒,风热。
②《天宝本草》:利膀胱,治头晕脑痛。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亦可解热祛风,治伤风感冒及吐血。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肝火,明目,消散翳膜。
⑤《四川中药志》:治肾亏及肺病吐血,散目中云翳,疗月瘕病;外包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粉0.3-1.5g;鲜品口嚼,1-3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蛇不见 .医学全在线[引用日期2012-11-5]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