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幼安(1895—1970年),又名继平,出生于贵州省郎岱县(今六枝特区)岩脚镇,十二岁时考取省立达德中学,为黄齐生先生门生,1910年跟随姐夫袁怡仁(同盟会元老)东渡日本,第二年考取早稻田大学农学系,1914年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深造。在此间结识了女医师三本美幸子,并结婚,这段时间,周恩来、王若飞等一批革命青年常到龙幼安家作客。
- 中文名
- 龙幼安
- 别 名
- 又名继平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贵州省郎岱县(今六枝特区)岩脚镇
- 出生日期
- 1895
- 逝世日期
- 1970
- 职 业
- 农业家
- 毕业院校
- 东京帝国大学
- 代表作品
- 《劝同胞生产歌》,《实用土壤学》、《怎样饲养家蚕、山蚕、麻蚕》
- 性 别
- 男
龙幼安出生于1895年,十二岁考入贵阳达德中学,十五岁就到日本留学了。他先考取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农学系,后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系深造,在校期间与日籍女子三本美幸子结婚并育有一子。龙幼安在一次留日学生聚会中,结识了周恩来、王若飞等人,常邀请二人到家中聚会。周、王喜谈革命救国之道,幼安却以为革命只在摧毁,坚持科学救国才是根本。周、王二人曾经对他笑言:来日中国革命成功,必请幼安兄施展建国之术。三人虽主张相左,但救国之心同然,所以几人来往频繁。龙幼安学成,常哀中国贫弱,欲将所学,做救国之技,故与妻协商自己先回国发展,事成后再接应家小,未料小别竟成永诀。[1]
1920年,龙幼安获东京帝国大学农学士学位证书。回国后,他先到江苏省农脏乱厅任技师,后历任贵州省立职业学校校长,贵州省农业学校校长。1934年,龙幼安受尊师黄齐生相邀,参加贵州省组织的“实业教育考察团”以团长身份,率团赴广东,广西考察。龙幼安考察归来决定先返回家乡岩脚,进行农业科技实验,准备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自己的农业生产理论体系。他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在率先种植了大量烟叶的同时还建造了一个烤烟生产厂,成为了贵州省最早的种、产、销新农业模式。为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还写下了《劝同胞生产歌》。经他的宣传后,许多种植桐子树、漆树、茶叶的农民纷纷获利。使他在当地获得了很高的声望,曾一度被选为郎岱县国大代表。
解放初期,经早稻田大学同学田君亮和贵州省教育厅的推荐,龙幼安到郎岱中学任教。1949年后,受人诬告,以“资匪和参与叛乱”罪名送进洒志农场劳动改造,判处二十年徒刑,押送劳改。在劳改期间,带领科研小组嫁接果树,种茶、改良蔬菜,培育出苹果梨、白花桃等优质水果和第一代洒志茶叶,逆境中,他撰写了《实用土壤学》、《怎样饲养家蚕、山蚕、麻蚕》等着作,翻译了日本理学博士白景光太郎的《植物病理学》、《果树原理学》以及《实用总论》三本书,还写了不少论文在《贵州日报》和《贵州劳改报》上发表。
龙幼安因在改造中有积极表现,1965年,龙幼安被提前释放回家。放出来后,不久就被划为黑七类到处揪斗,天天交代历史问题,家里面娃娃都各自成家了,因为他的原因连累到子女,一家比一家难过,老人也不好意思给他们增加负担,夏天就去去道班帮人敲石子,冬天就背点煤来卖,自己找点生活费,1970年因病逝世。[1]
1980年11月5日,予以平反,恢复政治名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曾经向周恩来总理打听过龙幼安的情况
- 参考资料
-
- 1. 一位命运多舛的农艺师 .贵州都市报.2014年05月23日[引用日期2015-10-3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