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亳州谯县一般指谯城区
自然地理
,
中国地名
,
中国其他行政区划
声明
- 中文名称
- 谯城区
- 外文名称
- 英译:Qiaocheng District
- 别 名
- 焦、谯、亳县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区
- 所属地区
- 中国安徽省亳州市
- 下辖地区
- 辖3个街道、20个镇、2个乡
- 政府驻地
- 花戏楼街道文化巷
- 电话区号
- 0558
- 邮政区码
- 236800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西北部
- 面 积
- 总面积2167平方千米
谯城区建制沿革
编辑先秦 | 夏时期
| |
周初时期
| 亳州是神农氏后裔的封地,置焦国。
| |
东周时期
| ||
秦汉 | 秦时期
| |
汉时期
| ||
三国两晋南北朝 | 三国时期
| |
西晋时期
| 谯是谯国治所,北魏正始4年为南兖州治所。
| |
北周时期
| 为南兖州。
| |
隋唐 | 隋时期
| 改为谯郡。
|
唐时期
| ||
宋元 | 宋时期
| 亳州属于淮南路。
|
金时期
| 亳州属于南京路,下辖6县5镇。
| |
元时期
| 亳州属于归德府,下辖6县。
| |
元至正时期
| 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立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
| |
明清 | 明初期
| 亳州一度为县,属于南直隶凤阳府,弘治9年,又升为州。
|
清初时期
| 亳州属于安徽布政司直辖,1864年清廷镇压捻军后,拆亳州、宿州、蒙城、阜阳各一部分设涡阳县。
| |
现代 | 国民政府时期
| 亳州改为亳县,由省直辖。
|
1986年
| 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县级亳州市、由阜阳代管。
| |
1998年
| 收归省直辖(副地级)
| |
2000年
| 设立地级亳州市,原县级亳州市改制为谯城区。
| |
2006年 | 谯城区乡镇区划调整,具体调整方案:撤销大寺、三官、张集、安溜4个镇,分别将其并入谯东、双沟、古井、牛集镇。区划调整后的谯城区辖3个街道、20个镇、2个乡。 |
谯城区行政区划
编辑2011年谯城区行政区划分为:花戏楼街道、薛阁街道、汤陵街道、古井镇、芦庙镇、华佗镇、魏岗镇、
牛集镇、颜集镇、五马镇、十八里镇、十九里镇、谯东镇、沙土镇、观堂镇、大杨镇、城父镇、十河镇、双沟镇、淝河镇、古城镇、龙扬镇、立德镇、张店乡、赵桥乡。

华祖庵
(11张)
谯城区地理环境
编辑谯城区位置
谯城区地形
地处淮北平原北部,西北略高,最高处海拔42米,东南略低,海拔32米。
谯城区气候
谯城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为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接触地带。
气候湿润,雨量适中,季风明显,日照充足,无霜期209天。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冬季长达135天,年日照时数长达2507.6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长达130.43千卡/厘米2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5℃;年平均降水量805毫米。

道德中宫
(2张)
谯城区经济
编辑谯城区综合收支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10.7%;第
三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9.0%。全区人均(GDP)17565元,比上年增加1236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9.9:42.9:37.2。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1.1%。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GDP的比重37.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4]

谯城涡北新区
(3张)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08.2亿元,增长10.0%。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2.1:37.1:40.8。[5]
谯城区第一产业
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增加值60.5亿元,增长4.4%,全年粮食总产量94.4万吨,增长3.6%。
亳州沃野,自古以来就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经营的悠久传统历史,是着名的药都和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西周初期,神农氏后裔姜姓被周武王褒封于焦(今亳州城)之后,即在城东北隅修神农衣冠冢,建先医庙,并教人种植药草以疗疾病。东汉神医华佗,傍神农衣冠冢而居,并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自汉代以后,亳州已广为种植中草药,且历久不衰,明中期的常规品种有30多种,清代发展到50多种,以白芍、菊花为最,清代诗人刘开写道:“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药如桑麻。”民国初期,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各种产品计140多种。建国后,在发展传统品种的同时,进行了品种的引进、试种、推广工作,1985年全市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共有中药材171科410种,地产药材130种。中国《药典》中冠以亳字的药材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4种,另有17类189种药材在亳州市场上销售。
截至2011年底,亳州药业企业已达60多家,到“十二五”力争全市药业生产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通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2亿元以上的20家,1亿元以上的50家,药业生产企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8]
谯城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区)”、“安徽省农业标准综合示范县(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安徽省现代中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次蝉联国家金奖的古井贡酒出产于谯城区古井镇。
谯城区第二产业
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比前11个月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179.8亿元,同比增长24.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6.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23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有9个行业增速超过50%。重点行业对全区工业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64.0%,医药制造业增长18.8%,这两大重点行业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6.9%。[7]
2015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分行业看,2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有4个行业增速超过30%。重点行业对全区工业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6.0%,医药制造业增长5.4%,饮料酒制造业增长19.1%,这三大重点行业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1.2%、10.4%和39.4%。
谯城区第三产业
201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0亿元、71.7亿元和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3%、18.3%和18.7%。
内贸
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6.5亿元,同比增长13.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亿元,增长15.4%;商品零售102.1亿元,增长11.6%。
外贸
2015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614万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出口17633万美元,增长29.8%。
财政收支
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27.8亿元,增长15.8%,增幅高于全市3.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9亿元,增长18.8%。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13.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74.4%。全区财政支出54.5亿元,增长13.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分别增长22.3%、58.0%、25.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增长62.2%。
金融
2015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5.7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92.1亿元,同比多增36.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04.5亿元,增长19.2%,余额比年初增加44.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4.9亿元,增长25.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88.0亿元,同比多增28.0亿元。[5]
谯城区风景名胜
编辑花戏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
道德中宫: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
亳州博物馆:为仿汉城堡式建筑,是在原三国揽胜宫基础上改建而成,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亳州博物馆将成为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历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
汤王陵公园:即商汤王墓,汤王是中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
曹操运兵道:在亳州老城区地下,被誉为“地下长城”。
谯城区文化
编辑谯城区艺术
武术
剪纸
谯城的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谯城一些人家的室内和 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澳洲、欧洲。
高跷
在中国民间广有市场,谯城高跷是人踩在木棍上表演,通常是训练有素的团体,场面一般很大,而且非常喜庆,里面人物各式各样,让人忍俊不禁,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谯城高跷很有特色,且技艺高超。据传谯城区十八里集有 一位施先生,踩高跷站在八张方桌叠起的高台上,双手捧一簸箕米,倒折而米不撒出,人送绰号”倒拐“。
庙会
也叫大班会,是一种鬼戏,它十分精彩奇特。每逢正月十五乡间大班会 演出,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纷纷登场。真是牛鬼蛇神,群魔乱舞。 各个乡镇每年都有自己的一到二次的庙会。谯城区龙扬镇龙德集和古城镇的庙会是比较大庙会。
谯城作为商业都会,文化古城,在社会市井生活中有许多消遣娱乐活动,如斗鸡、斗蟋蟀、斗鹌鹑、踢毽子、听书、听戏、养鸟、养花、下棋、搓麻将等。 最有特色的是前三种,被称为”民间三乐“。
肘搁
肘搁是亳州民间舞蹈的一种,已有数百年历史。肘搁分”座子“和”架子“两部分。”座子“由体格强壮者担任,回族尚武,故多由回民担任。
地方戏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梆剧,是亳州的特色剧种。近似豫剧,是亳州最受欢迎的一剧种。解放前,主要由涡河固定书棚和地方一些不正规徽戏班子演出。另外杨金贵和鲍志安的相声也是谯城的历史传奇。[9]
谯城区重点文物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花戏楼、曹操运兵道、曹市宗族墓群、千年北魏古井。
| 二夹弦、五禽戏、九酝春酒法。
| 华祖庵、、道德中宫、江宁会馆、南京钱庄、汤王陵、陈抟庙、薛阁塔、明王台。
|
谯城区特产
编辑土特产
| 着名药膳
| 着名小吃
|
亳州药材、正益牛肉、苏赵梨、豪门贡菊冰茶、
古城王魁之麻花
铜关粉皮、三官核桃
朱庄大强粉皮、观堂大蒜。
| 曹氏鱼头、华佗闷鸭。
| 亳州牛肉馍、锅盔、亳州玛糊、油茶
|
谯城区着名人物
编辑时期
| 人物名称
| 时期
| 人物名称
| 时期
| 人物名称
|
上古时期
| 三国时期
| 宋朝
| |||
商时期
| 南北朝
| 清代
| |||
汉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现当代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谯城区区情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5-21]
- 2. 刘治堂.《亳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五年
- 3. 谯城区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引用日期2014-05-21]
- 4. 《谯城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出版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15-12-10]
- 5. 谯城区2015年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谯城区政府网[引用日期2016-03-11]
- 6. 中国长寿之乡——亳州谯城区 .安徽餐饮网[引用日期2014-05-21]
- 7. 谯城区2014年经济运行平稳 .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网 [引用日期2015-12-10]
- 8. 亳州经济概况 .中国亳州网[引用日期2014-05-21]
- 9. 亳州民俗风情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2014-05-2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