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能网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3:38
编辑 锁定
泛能网基于系统能效技术,通过能源生产、储运、应用与回收循环四环节能量和信息的耦合,形成能量输入和输出跨时域的实时协同,实现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最优化和能量的增效,能效控制系统对各能量流进行供需转换匹配,梯级利用、时空优化、以达到系统能效最大化,最终输出一种自组织的高度有序的高效智能能源。
中文名
泛能网
外文名
Pan Energy Net

泛能网简介

编辑
泛能网——能源的“物联网”
互联网——信息流
物联网——信息流+物流
泛能网——信息流+物流+能量流
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被称为四大能源,在能源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人们还在不遗余力地去探索“第五能源“。然而,“泛能网”探索的道路绝不是单纯地在某种新能源领域中的苦苦追寻,它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将人类智慧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不同种能源的生产、应用、储运和回收之中,从而实现系统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泛能网未来发展

编辑
[1]  “能效”:人类的“第五能源”
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被称为四大能源,在能源创新理念的指引下,人们还在不遗余力地去探索“第五能源“。然而,“泛能网”探索的道路绝不是单纯地在某种新能源领域中的苦苦追寻,它的探索方向是如何将人类智慧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不同种能源的生产、应用、储运和回收之中,从而实现系统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中华古老文明早已告诉人们,在老子的大唯物观理念中,人类智慧本身就是“能量”,如果将这一“新能源”转化为以“能效”为表象的能源形态,那么“能效”本身就是继四大能源之后,又统领于四大能源之上的“第五大能源”。“能效”本身,就是能源创新的重中之重。
[1]  泛能网:科学客观地对待传统能源
据了解,世博会中国馆所展示的泛能网,除了在系统能效方面对能源创新理念做了高屋建瓴式的提升外,在能源创新概念的广度上也有更加科学和客观的阐述,即将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起列入广义新能源的范畴,并正式提出了智能新能源的概念。
纵观过去的30年,不论是国际或是国内,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远高于对煤炭发展的关注,普遍认为煤炭是即将被淘汰的能源品种,但实际上,如果能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尤其对于中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传统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将会是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必由和现实之路。以此观念,在泛能网的规划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通过气化采煤技术与微藻生物吸碳技术实现传统煤炭的高效、清洁应用,还能看到传统能源是如何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在统一的智能管理平台上被合理地运输、储存、相互转换与补充,形成一个闭合的可循环系统,应用于家庭、园区和城市。
[1]  系统能效与行业壁垒
正如泛能网所展示的,未来总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而且二者并非是简单的并列,而是彼此循环并相互关联存在的,也就是打破“竖井式”的能源应用模式。
目前系统能效技术和泛能网仍在研发阶段,大范围推广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壁垒,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也是泛能网推广与应用的重要一环。例如,现在发电厂发电效率在37%~40%,而55%变成热能,发电厂一般仅回收其中一小部分,其他热能都被浪费。如果能把行业壁垒打破,将可以大幅度提高热能利用。
有业内专家呼吁除企业间主动打破壁垒外,国家也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果能够打破能源行业的壁垒,节省的能源可相当于一个葛洲坝水电站甚至能省出一个三峡。”
而对于智能新能源系统初期成本增加的问题,已有研究指出,建立智能新能源系统大概会增加企业5%~8%成本,但这完全可以通过能效提高来弥补,只要打破行业壁垒,整个系统可在一年到一年半就能收回投资,此后就是享受节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了。
[1]  泛能网,力创能源“新常态”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IT技术实现了信息时代的地球村梦想。然而,纵观泛能网,它旨在打破能源常态,创建能源“新常态”,当人类智慧真正融入到能源生产、储运、应用与回收四环节之中,系统能效理论将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是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泛能网将实现的不仅是理念中的地球村,而是在阳光普照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地球家园。

泛能网互联网能源

编辑
或许20年后,互联网将像冲击传统商业一样,对传统能源行业重新洗牌,出现全新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产业组织模式——互联网能源[2] 
互联网能源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构建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是去垄断,去中心化的“无中心网络”[2] 
传统能源体系里,自家屋顶太阳能发的电用不完只能卖给电网,未来互联网能源中则可能跳过中间环节,直接交易[2]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去年底的一次论坛上大胆预言:或许20年后,互联网将像冲击传统商业一样,对传统能源行业重新洗牌,互联网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新形态。[2] 

泛能网现代能源体系

编辑
可再生能源和气体能源高度融合,形成了我们的现代能源体系[3] 
一是未来是可再生能源优先、化石能源支持,因地制宜的多元化能源结构。也就是说首先我们在用能的时候先看看可再生能源有多少,太阳能不能产能、风能不能产能、地热能能产多少,把这些用足以后当不够的时候再用化石能源予以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我们有的地方太阳丰富、水不多、风不大,有的地方风大但是太阳可能差一点,有的地方可能还有潮汐呢,就像刚才杰里米·里夫金先生所讲的,还有生物质能,这个东西是因地制宜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能源规划的时候先考虑自己的能源禀赋是什么,把我们自己的能源禀赋使用完再从的大网上解决。[3] 
二是分布式为主、集中式为辅,也就是将来要建立一个一个的分布式能源体系,这个能源体系当中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有气体能源的分布式,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此同时我们把集中式的能源也做好准备,随时给它进行补充。分布式和集中式又要在一个相互协同可靠的情况下供应整个能源。[3] 
三是供需互动、有序配置,也就是每一个能源用户都应该也是一个能源生产的单元,所以能源的供需互动将来将会是一个节能高效、非常平衡的用能方式。[3]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网站 科技产品 互联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