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新疆腹地,与北部塔城、西部伊宁呈三角鼎立之势,素有乌鲁木齐“西大门”之称。东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126公里,距昌吉州政府所在地昌吉市91公里。兰新铁路、G30国家高速横贯全县,西气东输”二、三线增压分输站、“西电东送”首站750kV凤凰站均落户玛纳斯县。
截至2013年,玛纳斯县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辖14个乡镇场站、5个驻县团场。玛纳斯县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32个民族,总人口28万,其中汉族82.33%、回族3.85%、哈萨克族10.59%、维吾尔族2.80%。
- 中文名称
- 玛纳斯县
- 外文名称
- Manasi Xian
- 别 名
- 绥来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县
- 所属地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下辖地区
- 辖7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 政府驻地
- 玛纳斯镇
- 电话区号
- 0994
- 邮政区码
- 832200
- 地理位置
-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州最西部
- 面 积
- 1.1万平方千米
- 人 口
- 28万(2013年)
- 方 言
- 兰银官话北疆片区
- 气候条件
-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
- 中华碧玉园、葡萄酒公园、西海公园、大佛寺、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 机 场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玛纳斯城市候机楼
- 火车站
- 玛纳斯火车站
- 车牌代码
- 新B
- 代 码
- 652324
玛纳斯县历史沿革
编辑玛纳斯,蒙古语为玛纳斯郭勒。“郭勒”即河,玛纳即巡逻,斯指人,意为滨河有巡逻的人。秦汉以前玛纳斯是塞人驰骋地,公元前3世纪河西走廊月氏受匈奴侵袭,西迁至天山以北,塞人迫于南移,此地为月氏人游牧,西汉前属姑师国地,后称车师,属车师部。
西汉时其东为乌贪訾离国地,西为乌孙地。
三国时属乌孙。
西魏为高车。
北周为突厥地。
隋为西突厥铁勒部。
唐宝应元年建西海县属西海县管辖,隶北庭都护府。
宋元属回鹘地。
明归剌地。
清初隶属于准噶汞呼拉玛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绥来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绥来县。
1954年2月1日改绥来县为玛纳斯县,隶属乌鲁木齐专员公署。
1958年5月,撤销乌鲁木齐专员,隶属于昌吉回族自治州。
1967年划归石河子地区。
1970年复划归昌吉回族自治州至今。
玛纳斯县行政区划
编辑境内还有两场一站和五个驻县团场:玛纳斯园艺场、玛纳斯平原林场、农科院玛纳斯试验站、农六师新湖农场、农八师一四七团场、农八师一四八团场、农八师一四九团场、农八师一五〇团场。
县政府驻玛纳斯镇。
玛纳斯县地理环境
编辑玛纳斯县地区位置
玛纳斯县地形地貌
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地貌可分为三大类型:南部为天山山区和丘陵地,是优良的夏牧场;中部为冲积平原区,是该县主要粮产区;北部为沙漠区,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境内的山脉属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中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最高峰海拔5222.4米。高山冰川面积2909平方公里,有冰川80多条,其中冰川长3公里的就有5条,是天山第二大冰川区。冰川储水量72亿立方米,是玛纳斯河、塔西河的主要水源地。中山地区系森林草甸区,山体阴坡生长着大量云杉,草类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0%,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玛纳斯县水系
玛纳斯县境内有玛纳斯河、塔西河两大河系。玛纳斯河流经玛纳斯县、沙湾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最后注入玛纳斯湖,全长324公里,年径流量12.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0744平方公里。玛纳斯河主要支流有芦草沟、大白杨沟、呼斯台郭勒、哈熊沟和清水河,汇水面积5156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为309万亩。塔西河全长100公里,年均径流量为2.33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6.14万亩。
玛纳斯县气候
玛纳斯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酷热,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7.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8.4℃(-18.4℃),极端最高气温39.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4℃(-37.4℃)。全年无霜期165--172天,最长达190天。年平均降水量173.3毫米,最大年份251.1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4.5毫米。年均降雪量74.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7%。积雪深度约15--25厘米,最大年降雪量深度33厘米。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在6-7月转为西风,平均风速2.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
玛纳斯县自然资源
编辑玛纳斯县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玛纳斯县拥有100万亩耕地、750万亩天然草场、460万亩林地。玛纳斯县的土壤共分7个类型,即灌淤土、潮土、灰漠土、栗钙土、棕钙土、风沙土、盐土。七个土壤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灌淤土,在全县灌溉农区均有分布,是玛纳斯的基本农田,面积达236227亩。潮土,分布于玛纳斯县中部冲积扇北缘与河漫滩等地形低洼处,当地群众称之为“下潮地”。灰漠土,主要分布在玛纳斯河、塔西河两河冲积扇中部和上部。栗钙土、棕钙土,是半干旱草原地区形成的热带性土壤,分布在县南部前山丘陵地区,其中前山丘陵地区的南半部主要为栗钙土。风沙土,分布于北五岔乡、六户地乡北部及准噶尔盆地的腹地,属于古玛纳斯盆地的一部分。盐土,是玛纳斯县平原地区分布最广的荒地土壤,常与耕作土壤形成复区,面积为392832.5亩。[3]
玛纳斯县矿产资源
玛纳斯县境内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硫铁矿、碧玉、砂金、石灰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截至2013年,已探明煤炭储量100亿吨,石油1.4亿吨,天然气128亿立方米。特别玛纳斯碧玉,颜色鲜艳,玉质细腻,光泽良好,闻名中外。玛纳斯作为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自古就是碧玉的重要产地,史料可查清乾隆年间就有开采记录。故宫博物馆至今仍完好保存着聚珍图等一批玛纳斯玉雕精品。2011年成功申报“中国碧玉之都”。[2]
其黄金出产量,居昌吉州之首。[3]
玛纳斯县水资源
截至2013年,玛纳斯县域内地表径流量达15亿立方米,拥有10万亩国家湿地公园,是新疆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3]
玛纳斯县动物资源
玛纳斯县植物资源
截至2013年,玛纳斯县境内药用植物有210种,其中分布在山区182种,平原区189种。珠茅蓼、野葱、水芹菜、荠菜等可作蔬菜食用;乌头、狼毒、大戟、白头翁等可制农药;蔷薇、白榆等可炼胶;荨麻、冰草、独话、柴胡、小叶薄荷可提取芳香油。历史上,玛纳斯是西北地区三大药材集散地之一,所产贝母为大宗,产量多,质量好,远销国内外。黄芪品种多,分布广。常用及名贵药材有甘草、大荔子、锁阳、红花、大云、鹿茸等。每年收购药材约50个品种,3万公斤左右。
玛纳斯县林木资源
玛纳斯县人口民族
编辑玛纳斯县交通
编辑兰新铁路、G30国家高速横贯玛纳斯县全境,乌昌经济一体化辐射区和乌鲁木齐一小时经济圈,第二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东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30公里,西与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河相望,是天山北坡重要的交通中转站和北疆地区物资集散地,也是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3]
玛纳斯县经济
编辑玛纳斯县综述
玛纳斯县依托澳洋科技、中信国安、中粮屯河、天康生物等农业产业化的大企业,已建成50万亩棉花、5万亩加工番茄、6万亩酿酒葡萄、15万亩制种玉米、40万头生猪、100万只肉羊、1200羽肉鸡生产基地,是“中国优质棉花之乡”、“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之乡”、“中国优质加工番茄之乡”。
玛纳斯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曾连续19年保持全疆第一,[5]
共有经济连续八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分别增长37%和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增长12.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750元,增加2170元。[1]
玛纳斯县第一产业
截至2013年,以肉羊产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攻点,投入6.1亿元,实施农业重点项目30个。肉羊产业迅猛发展,一级纯繁核心种群达到3000只,二级扩繁优质母羊达到8.2万只,三级经济杂交肉羊9.1万只。完成“玛纳斯萨福克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中玛萨福克羊”商标注册、成功承办第十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完成水权交易平台基础性工作。智能节水、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加快应用,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93%,被认定为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杂交制种玉米生产基地。新增联营合作社43家,实现土地联营11.7万亩。牧区“五大工程”成效显着,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53元。[1]
玛纳斯县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41.7%。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引进到位资金118亿元,增长25.8%。嘉润资源第一系列45万吨电解铝及铝母线、铝板带等下游产业项目顺利投产,科西嘉新材料、嘉通铝业等15个新型项目成为新的增长点。煤炭资源向重点项目配置取得重大进展,有效解决了重点产业发展瓶颈。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入驻企业15家。园区建设累计投入8.3亿元,新建和改造34.8公里排污管线,15.2公里主干道开工建设,3个输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2000万方供水续建工程全面完成。[1]
玛纳斯县第三产业
截至2013年,以“四张名片”为主体,“赏碧玉”、“游湿地”、“观天鹅”、“品美酒”为玛纳斯游的特色品牌,全年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28.4%、63.1%。亚中凤凰广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面投入运营,中华碧玉园、绥来美食文化园和自治区碧玉、葡萄酒检测中心等一批特色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特色产业培训示范基地快速发展,共培训295期4.9万人次。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52.7亿元,增长18%。[1]
玛纳斯县社会事业
编辑玛纳斯县教育
玛纳斯县文化
截至2013年,启动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成功举办自治区第五届碧玉文化旅游节、首届林博会等大型节会活动。投入文体基础建设资金1.03亿元,凤城文体活动中心和8个基层文体中心项目顺利实施,博物馆布展工作全面完成。《新疆社火》和《哈萨克族小刀制作技艺》分别申报为国家、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411场次,放映电影1269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9800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7万人次。支付各类社会保险金4.35亿元,发放低保补贴717万元。兑付各类惠农补贴1.2亿元,人均达到1244元。援疆资金累计投入1.08亿元,14个民生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
玛纳斯县卫生
玛纳斯县民生
截至2013年,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0.2亿元,共投入民生建设资金21.4亿元,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总支出的79%,以“九大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各项民生工作全面推进。建成安居富民房1820套、保障性住房1787套、牧民定居房300套。新增天然气用户2400户。实施6个老旧小区节能和供水管网改造。升级供热首站,“双回路”主管网投入使用,为供暖安全上了“双保险”,供暖能力提升到500万平方米。[1]
玛纳斯县美食特产
编辑玛纳斯县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
玛纳斯县手抓饭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罗”,是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亚国家、俄罗斯联邦等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饭”。
玛纳斯县馕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
玛纳斯县旅游景点
编辑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8]
,国家AA级景区[9]
。主要有夹河子水库、大海子水库、大湾子水库、下桥子三村水库等小型水库及周边流域,其保护规划总面积82920亩,湿地内水域广阔,滩涂广袤,池塘众多,有多种水鸟及植物种类。[10]
中华碧玉园
中华碧玉园总开发面积20万平方米,商业项目分五个区,有超级玉器旗舰店区、绥来美食街、中华风情街、名人坊等商业业态。作为玛纳斯县的标志性建筑,将为提高玛纳斯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玛纳斯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撑。[11]
西海公园
玛纳斯县西海公园是玛纳斯县防洪生态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总占地面积380亩,承担着储水、沉沙、生态调解、观赏等多种功能,是一座“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塞外水城。[12]
葡萄酒公园
玛纳斯破城子遗址
玛纳斯破城子遗址,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据《中国名胜辞典》记载,为唐朝所建,毁于清代初。遗址内有许多铜、铁、石、陶器制品。出土的陶器中,有的完整无损。近几年来,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即将夷为平地。塔西河古堡遗址:位于县城东十六公里。相传为唐朝建的城。毁于清初。遗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65年尚存残垣断壁200余米。
塔西河破城子遗址
塔西河破城子遗址,位于县城东16公里。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有东西二门,东门50米处有一座4米见方的烽燧,高6米。清代,此地曾居住百姓百余户,为千总领地。史籍中有“小北京”之称。毁于清同治年间。
西营古城群遗址
大疙瘩
陕西会馆
坐落在县医院院内。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筑面积275平方米。会馆长25米,宽11米,高7米,砖木结构,庙宇模式。其造型美观,前檐及室内墙壁上饰有壁画、图案等。“文化革命”中,该馆遭到破坏,墙饰无存。
玛纳斯县历史名人
编辑史秉直
史秉直,汉族,祖籍甘肃天水。1890年前后,史秉直的爷爷带着五个儿子从老家来到绥来县西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庄里安家落户。史家五兄弟个个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创立了自已的家业,成为当地的富裕人家。[14]
李玉琮
李玉琮祖籍天津,1921年生于甘肃。后移居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53年调玛纳斯县工作。曾任玛纳斯县文教科科长,玛纳斯师范学校校长,玛纳斯县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2004年,李玉琮在玛纳斯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身后,在社会上留下了很好的口碑。[15]
高克勤
高克勤1919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六军十七师五十一团进入新疆。1950年3月集体转业到绥来(今玛纳斯),任县委书记历时五年。[16]
穆兴发
穆兴发,回族,1903年出生于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穆兴发(左)和专家1940年迁到绥来县兰州湾大疙瘩村定居。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玛纳斯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玛纳斯县红旗人民公社副社长,红旗大队党总支书记,玛纳斯县人民政府科委副主任,县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等职。[17]
吾麻尔
吾麻尔,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年仅14岁的吾麻尔考入新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50年11月,吾麻尔又考入迪化(乌鲁木齐)老满城干部培训班。吾麻尔在这里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后,回到绥来县,参加了工作。[18]
李千甫
李千甫,原名李发俊,别号千甫,后以号行世。1910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十五)出生于绥来县广东地。李千甫担任过绥来县国民一校校长、教育科长、民政科长、县参议会参议长、汉族文化促进会理事长等职。[19]
朱学珍
赵福宝
赵福宝,字琼林,经名哲麻隆拉西,祖籍陕西泾阳县,是玛纳斯县历史上知名的回族爱国知识分子。从1961年10月起,历任政协玛纳斯县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委员,第五届、六届常委,昌吉州政协委员、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10月11日,赵福宝因心脏病归真,享年67岁。[21]
乌受阿吉·吐依买拜
乌受阿吉·吐依买拜1899年出生在托里县一个贫苦牧民的家庭。解放后,1950年他被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绥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任长达17年之久,曾担任过昌吉州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大代表、玛纳斯县政协第一届至第四届常委。1967年因病辞世,终年68岁。[22]
巨奴斯·吐依买拜
巨奴斯·吐依买拜于1918年出生于新疆绥来县(今玛纳斯)清水河子一个哈萨克牧民家庭。1945年,乌受阿吉被委任为绥来县副县长,巨奴斯接任东山区区长。1947年,新疆保安司令部独立第八团(简称哈八团)成立,绥来县南山的哈族自卫队被扩编为第四连,巨奴斯兼任副连长。[23]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2. 玛纳斯成功申报“中国碧玉之都” .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引用日期2014-11-1]
- 3. 玛纳斯县情简介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4. 玛纳斯战略布局打造三个百亿集群 .新疆日报网.2012-4-11[引用日期2012-08-30]
- 5. 玛纳斯县新增37个万元村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9年位居全疆第一 .亚心网.2009-02-09 [引用日期2012-08-30]
- 6. 教育机构查询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1-1]
- 7. 玛纳斯县医疗机构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1-1]
- 8. 国家林业局批准玛纳斯湿地公园为试点单位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引用日期2014-11-1]
- 9. 新疆玛纳斯县:践行科学发展观取得“七新”成就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11-1]
- 10. 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 .天山网[引用日期2014-10-31]
- 11. 新疆玛纳斯中华碧玉园开工建设(图) .中广网[引用日期2014-10-31]
- 12. 玛纳斯县:西海公园美景惹人醉 .天山网[引用日期2014-10-31]
- 13. 玛纳斯县葡萄酒公园项目简介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4. 史秉直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5. 李玉琮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6. 高克勤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7. 穆兴发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8. 吾麻尔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19. 李千甫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20. 朱学珍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21. 赵福宝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22. 乌受阿吉·吐依买拜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 23. 巨奴斯·吐依买拜 .玛纳斯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10-3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