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数字传送是指数字化的图家信号经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通过数字信道(电缆、微波、卫星和光纤等)传输,或通过数字存储、记录装置存储的过程。数字信号在传输中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多次再生恢复而不降低质量。还具有易于处理、调度灵活、高质量、高可靠、维护方便等优于模拟传输的其他特点。
- 中文名
- 图像数字传输
- 外文名
- digital image transmission
- 应用学科
- 通信
图像数字传输定义
图像数字传输编码方法
数字化图像信号是通过对模拟图像基带信号抽样和量化获得的。因码率很高(是模拟频带数的十几倍),直接用来传输不经济实用,需用信源编码方法压缩码率。
图像数字传输信源编码
用最少的比特数满足对图像信息正确性的要求。利用图像的统计特性和视觉心理特性去除冗余信息,用信噪比以及对图像损伤和噪波可觉察或可忍受程度的主观评价来衡量压缩编码的效果。国际上电视图像数字压缩编码标准的建议有:CCITTH.261(1990年7月),ISO/IECCD10918-1JPEG(联合图片专家组)(1991年3月);ISOCD11172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1991年11月)等。JPEG编解码器和MPEG解码器已有专用集成电路产品。H.261是针对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的,其基本方法也用在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压缩编码中,包括亚抽样内插恢复、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8×8离散余弦变换、视觉匹配量化和变字长熵编码等。其他在应用和研究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还有:矢量量化、子带编码、塔形编码、小波法、模型法、分型法和神经网络法等。[1]
图像数字传输信道编码
保证当存在各种干扰时能正确接收沿信道传输的数码。包括适用于不同传输媒质的码型变换、纠错编码和数字调制。码型选择,例如同轴电缆用频谱利用率高的4B3T码(见线路码型),光纤用含冗余有利监测和辅助功能的6B8B线路码(见线路码型)等。纠错编码在图像传输中常用里德·索罗门(ReedSolomon)码。数字调制在电缆、广播等频谱宽度要求较严的场合多采用16/32点正交调幅(16/32QAM),在微波、卫星等功率要求较严的场合多采用4相移相键控(QPSK)。此类数字调制有进一步压缩传输频带的作用,16QAM和QPSK的压缩倍率分别为4和2。[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