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真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23:48
编辑 锁定
额真满语,又称厄真,意为主。满洲军队建制里有牛录额真甲喇额真梅勒额真固山额真等。是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组织队伍,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员。[1] 
中文名
额真
别    名
又称厄真
意    义
官名
“牛录额真
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

额真牛录额真

编辑
官名。早期满族出兵或狩猎时,按家族组织队伍,每十人选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员。牛录是早期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当出兵打仗或行猎时,按家族村寨每10人选一首领,。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掌管所属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 满族官名称“牛录额真”(箭主的意思)。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定每300人为一牛录(汉译为“佐额”),作为基本的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在牛录基础上组成八旗,每一牛录设一牛录额真管理各项事务,牛录额真正式成为官名。皇太极登位后,牛录额真改为牛录章京,牛录人数也不断变化。[2] 

额真甲喇额真

编辑
清朝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

额真梅勒额真

编辑
清官名。清太祖定八旗制度,每固山(旗)除固山额真外,设左右梅勒额真为副职。清太宗天聪八年(1634年),改八旗官名,梅勒额真改称梅勒章京。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年),定梅勒章京汉称为副都统。

额真固山额真

编辑
官名。固山,满语,汉语译为。额真,亦满语,为一旗长官,管理全旗户口、生产、教养、训练等事。满旗初起时,旗主管辖全旗所有事务。后金(清)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设固山额真,为旗的军政长官,语意虽同,但时与旗主有隶属关系。顺治十七年(1660),定八旗官职汉称,以固山额真为都统。自顺治时,除上三旗(正白、正黄、镶黄)属皇帝,余五旗(下五旗)分属诸王、贝勒、贝子等贵族,一旗之人分属若干旗主,任固山额真者在身份上隶属某旗主,在职务上与旗主无关,系政府委派的军政长官,所统之兵亦限于骁骑营。余前锋、护军、健锐、火器、步军等营均从八旗抽出人员,另归总统或统领统率。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雍正元年(1723年),又改固山额真满名为固山昂邦,以清除“旗主”之意。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语言 古代史 历史 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