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雷喜福
- 别 名
- 雷海峰
- 国 籍
- 中国
- 出生日期
- 1894年
- 逝世日期
- 1968年
- 职 业
- 京剧演员
雷喜福人物简介
编辑雷喜福身世介绍
编辑雷喜福原姓李,其父李十。李十父辈弟兄二人自绍兴来京,于崇外西兴隆街西口经营珍味斋,卖汤羊为业,后昆仲皆故去。李十之妻亦亡,留有一子十秃子,李十身入困境无力抚养其子,便将其卖与工人雷振山为养子,后雷氏夫妇又相继过世,7岁的十秃子便由养母之父张九抚养。当时叶春善正招收徒弟,张九便将其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喜字科学艺,因是入科学生的第五名,为取“五福临门”之吉意,故排名张喜福,直至1912年对外演出时,仍用此名,曾以张喜福之名与赵松樵之姐艺名明月英演出《法场换子》。出科后因其生父不务正业,屡次找其索要钱物,后经叶社长同意,于21岁时改张为雷姓,从此沿用雷喜福之名。由于他出身寒苦,没读过书,饱受辛酸。艺成后生活一向俭朴,省吃俭用攒钱成家立业。其寓所位于宣武区香炉营四条16号,后将此房产售出,迁至原居迤西的西才营23号(原7号),在此居住40年之久。[1]
雷喜福艺术经历
编辑1912年5月16日出科,时年18岁。他正处在倒仓时期被留在富连成任教。连、富、盛、世、元字科诸班学生,如马连良、谭富英、李盛藻、叶世长、谭元寿等均曾受业于雷先生。他在富连成科班大家都称他“大师兄”。嗓音恢复后曾在广兴园搭班演唱,同班中有贾洪林、高庆奎等着名演员。雷曾向贾洪林问艺,得到贾的指导,在做工上能传贾的衣钵。 为搭班演戏,正式拜谭春仲为师。曾与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孟丽君、金少梅、侯喜瑞、方连元、钟鸣岐、童芷苓、董玉苓等合作,享誉大江南北。后流落到乌鲁木齐挑班演出,恰逢战事时局,又不愿加入国民党军队剧团,几乎穷困潦倒。1950年新疆和平解放,经军管会协助,安排到兰州演出。1951年5月返回北京,不久经萧长华举荐,被延聘为中国戏曲学校教师,时年57岁。多次为学生作示范演出,与萧长华合演《选元戎》、与侯喜瑞合演《打严嵩》、与梅兰芳、姜妙香合演《奇双会》、与程砚秋、萧长华合录《审头刺汤》等。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义演,演出了《失印救火》、《审头刺汤》、《搜孤救孤》等。1952年又将自己的私房戏装全部捐献戏校,受到戏校领导和师生的赞誉。他教学认真从不马虎,传授百余出戏。在喜连成的六大弟子中,艺龄最长的只有雷喜福一人。1965年退休后,仍于家中课徒,直至病故,享年73岁。其他五位师兄弟,有的早已改行不再登台,有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过早地故去。[1]
雷喜福艺术特色
编辑雷喜福主要弟子
编辑雷喜福主要亲属
编辑雷喜福活动年表
编辑1904年1月5日,光绪三十年(癸卯)十一月十八日:喜连成科班成立
叶春善任社长,亲自督教,并聘请萧长华为总教习,苏雨卿、宋起山等执教。喜连成科班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一岁,坐科年限是七年。除本社学生以外,另约聘社外稍有名声的童伶,搭班学艺。其居住膳食不同于本社学生,并付给包银。
1938年12月,农历戊寅年:“老人会”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
- 参考资料
-
- 1. 雷喜福简历 .名人简历[引用日期2013-03-28]
- 2. 京剧名家-雷喜福 .中国戏曲网[引用日期2013-03-28]
- 3. 雷喜福: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为喜连成六大弟子之一 .戏文网[引用日期2013-03-28]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