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词语汉语词语)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24:55
编辑 锁定
金融[1] 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金融(FIN)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过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1] 
金融是人们在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资源跨期的最优配置决策的行为。
中文名
金融
外文名
finance
注    音
jīnróng
解    释
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
相关作品
《国际的中国》
英文缩写
FIN

金融引证解释

编辑
金融 金融
1、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
胡适《国际的中国》:“我们更想想这几年国内的资产阶级,为了贪图高利债的利益,拚命的借债给中国政府,不但苟延了恶政府的命运,并且破坏了全国的金融。”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许多大腹的商贾,和为算盘的辛苦而瘪干了的吃血鬼们,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稳定的金融风潮之下去投机。”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银行的领导帮助他认识金融工作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他听进去。”[2] 
2、按照丁大卫的说法,古今中外黄金因其不可毁灭性、高度可塑性、相对稀缺性、无限可分性、同质性及色泽明亮等特性特点,成为经济价值最理想的代表、储存物、稳定器和交换媒介之一。

金融基本含义

编辑
金融的增进图 金融的增进图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等。
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创造价值,那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赚钱的呢?按照陈志武先生的说法,金融交易是一种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钱今天来花。
简单地说金融交易的频繁程度就是反映一个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的学科。而现代的金融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
西方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指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
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兴边缘学科,如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即是才兴起的介于生物学和金融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演化证券学则是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黄金曾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货经济时代,商人只能进行对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制约。在金本位经济时代,价值与财富是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据和标准,这种客观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
然而,作为价值流通的载体,黄金不利的一面如搬运、携带、转换等不便的物理条件限制,使它又让位于更为灵活的纸币(货币)。
如今,货币经济不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货经济,而且覆盖了金本位经济。货币经济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经济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麻烦和问题,如世界贸易不平衡、价值不统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宏观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贸易失衡。
脱离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实现经济自由和稳定发展,然而,今天却适得其反。在货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内涵、作用及风险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大,并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中。
如今,尽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作为价值的流动性却越来越强。金融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体的活动会带动血液的流动,同样,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带动金融(资金和价值)的流动。离开了流通性,金融就变成“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经济无法运转,新的价值也无法产生;新的价值无法产生,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
反过来,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这是不以人类意识为转移的客观金融规律。

金融核心元素

编辑
金融 金融
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
比如,“货币”就是如此。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把今天的价值储存起来,等明天、后天或者未来任何时候,再把储存其中的价值用来购买别的东西。
但,货币同时也是跨地理位置的价值交换,今天你在张村把东西卖了,带上钱,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这钱去买想要的东西。因此,货币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的移置问题,货币的出现对贸易、对商业化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创新。
像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山西“票号”,则主要以异地价值交换为目的,让本来需要跨地区运物、运银子才能完成的贸易,只要送过去山西票号出具的“一张纸”即汇票就可以了!其好处是大大降低异地货物贸易的交易成本,让物资生产公司、商品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特长商品上,把异地支付的挑战留给票号经营商,体现各自的专业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后,跨地区贸易市场不快速发展也难!
相比之下,借贷交易是最纯粹的跨时间价值交换,你今天从银行或者从张三手里借到一万元,先用上,即所谓的“透支未来”,以后你再把本钱加利息还给银行、还给张三。对银行和张三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把今天的钱借出去,转移到以后再花。
到了现代社会,金融交易已经超出了上面这几种简单的人际交换安排,要更为复杂。比如,股票所实现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时间的价值配置,今天你买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价值委托给了三一重工和市场,今后再得到投资回报;三一重工则先用上你投资的钱,今后再给你回报。
你跟三一重工之间就这样进行价值的跨时间互换。但是,这种跨时间的价值互换又跟未来的事件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三一重工未来赚钱了,它可能给你分红,但是,如果未来不赚钱,三一重工就不必给你分红,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股票这种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时间、又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这里所讲的“空间”指的是未来不同赢利/亏损状态,未来不同的境况。
当然,对金融的这种一般性定义可能过于抽象,这些例子又好像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这些一般性定义和具体金融品种之上,人类社会已经推演、发展出了规模庞大的各类金融市场,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证券之上的各类衍生金融市场,不外乎是为类似于上述简单金融交易服务的。金融交易范围从起初的以血缘关系体系为主,扩大到村镇、到地区、到全省、到全国,再进一步扩大到全球。

金融构成要素

编辑
金融的构成要素有5点:
1、金融对象:货币(资金)。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具有垫支性、周转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贷为主的信用方式为代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一般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
包括直接融资:无中介机构介入;间接融资:通过中介结构的媒介作用来实现的金融。
3、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4、金融场所:即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等等;
5、制度和调控机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等。
各要素间关系:金融活动一般以信用工具为载体,并通过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作用来实现货币资金使用权的转移,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在其中发挥监督和调控作用。

金融金融稳定

编辑
欧洲中央银行有关金融稳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表述为: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的一种状态。
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Mishkin,1998)认为,金融稳定源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前任总经理克罗克特认为,金融稳定可包括:
(1)金融体系中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因为公众有充分信心认为这些机构能履行合同义务而无需干预或外部支持;
(2)关键性的市场保持稳定,经济主体能以反映市场基本因素的价格进行交易,并且该价格在基本面没有变化时短期内不会大幅波动。
大多数的观点是将金融稳定看作金融机构的稳定、主要是银行的稳定,或者可以理解为金融体系中主要和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经营稳健而不影响市场信心。金融不稳定往往以金融中介的脆弱性或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为表现,这也正是监控金融稳定状况的主要依据。
金融稳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动态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金融改革要点

编辑
金融 金融
第一,利率市场化要突破。他特别建议发挥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作用,希望能够让参加的金融机构更多一些,品种更多一些,交易量更大一些。
建议中央银行能够逐步缩小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利差,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其他金融服务。建议扩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利率浮动幅度,成立存款保险公司,为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加强竞争提供保障。
第二,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他主张从中国国情出发,成立银行保险证券控股公司。比如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本身可以直接经营主业,同时可以投资成立附属或者控股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这样它们可以为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提供较好的服务。要继续建立健全中小型的各类金融企业,使其在职能上形成差异。
第三,要在扩大社会资本形成能力上有突破。他说,贷款的增长幅度比资本金的增长幅度要高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实际上有些地方还在上升,这就使中国金融业的风险在不断地聚集,是很危险的。他建议国家建立一个社会资本统计和公布制度,公布每年的工商企业社会资本分布在什么行业,分布在什么地区,看社会资本是怎么流动的。
为此,要继续规范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引导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发改委、证监会、中央银行有关债券(商业票据)发行的条件、程序要规范起来,逐步进入到统一市场。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发展才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在促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上应该有一个突破,即在人民币国际化上有一个突破。他认为具备加快这方面改革的条件,可以批准更多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及更多的投资额度。同时,要推动国内的资本对外投资。[3] 

金融市场特征

编辑
P2P金融在国内发展初具雏形,但并无明确的立法,国内小额信贷主要靠“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主持工作。可参考的合法性依据,主要是“全国互联网贷款纠纷第一案或现结果阿里小贷胜出”。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此种金融服务的正规性与合法性会逐步加强,在有效的监管下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实现普惠金融的理想。跨界,在商业模式快速更迭演进的进程中,“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互联网正在用技术的的力量撬开所有传统行业的大门,这似乎是一种侵略性的“跨界”;也有先行者试图主动突破既有的门框,跨入新世界,拓展自己的地盘。[4] 

金融金融专业

编辑

金融专业介绍

金融专业不同于MBA和MSP,该专业主要是培养金融界的技术工作者,也称作金融专业师——Quant。Quant 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总体来说工作相对辛苦,但是其收入比其他行业高很多

金融就业方向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金融机构、银行等。可从事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理财产品设计、债券市场操作、公司债券市场产品设计、抵押支持债券产品设计等工作。

金融学术期刊

编辑
《金融》是一本关注金融领域最新进展的国际中文开放存取的期刊,主要刊登金融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及金融市场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论文。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学、数理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金融计量经济、投资学、财政学、保险学、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

金融出版信息

ISSN Print: 2161-0967
ISSN Online: 2161-0975

金融编委信息

副主编
丁剑平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Prof. Jianping D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编委会
罗来军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Prof. Laijun Lu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杨招军 教授 湖南大学(Prof. Zhaojun Yang, Hunan University)
黄永强 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Prof. Wing-Keung Wo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沈国兵 教授 复旦大学(Prof. Guobing Shen, Fudan University)
彭良 教授 乔治亚理工学院(Prof. Liang Pen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李淑锦 教授 浙江大学(Prof. Shujin Li, Zhejiang University)
戴淑庚 教授 厦门大学(Prof. Shugeng Dai, Xiamen University)
韩国文 教授 武汉大学(Prof. Guowen Han, Wuhan University)
安辉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Prof. Hui 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孙华妤 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Prof. Huayu Su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顾荣宝 教授 南京财经大学(Prof. Rongbao Gu,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楚义芳 副教授 南开大学(Dr. Yifang Chu, Nankai University)
崔巍 副教授 北京大学(Dr. Wei Cui, Peking University)
赵秀娟 副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Dr. Xiujuan Zhao,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徐斌 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Dr. Bin Xu,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张宁 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Dr. Ning Zhang,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马成虎 教授 复旦大学(Prof. Chenghu Ma, Fudan University)
汪昌云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Prof. Changyun Wa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蔡昌 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Dr. Chang Cai,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词语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