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见识网 西甲jrs直播_jrs直播手机_jrs低调看爱直播
见识网

中南大学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4:45
编辑 锁定
同义词 中南矿冶学院一般指中南大学
2000年04月,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学科享誉中外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享有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的美誉;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2] 
中南郭声琨姜异康等大批杰出校友,为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汇聚和培养造就了大批享誉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党政企等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其中包括陈国达陈新民黄培云等工学先辈泰斗;张孝骞汤飞凡李振翩谢少文等现代医学宗师;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等在校的当代学术大师;梁稳根王传福两位中国首富。
创办时间
2000年(庚辰年)4月29日(原中南工业大学1952年,原湖南医科大学1914年,原长沙铁道学院1953年)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南 
学校类型
综合研究型大学
类别
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
梁稳根王传福孙永福,汤飞凡,方少云,王绯雨等
学校官网
http://www.csu.edu.cn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南大学
英文名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U)
简    称
中南CSU
校    训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创办时间
2000年(庚辰年)4月29日(原中南工业大学1952年,原湖南医科大学1914年,原长沙铁道学院1953年)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南 
类    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研究型大学
学校属性
985工程 
211工程
全国重点大学
2011计划
111计划
主要院系
湘雅医学院、粉末冶金研究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院等
主要奖项
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1项
中国土木工程学科“三驾马车”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现任校长
张尧学
知名校友
梁稳根王传福孙永福,汤飞凡,方少云,王绯雨等

中南大学历史沿革

编辑

中南大学学校前身

中南大学(本部) 中南大学(本部)
中南工业大学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2]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8年9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3]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中国创办的唯一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中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首任校长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颜福庆博士。
“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是学校的校训。先后培养造就了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着名医学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1978年,该校成为卫生部部属高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4]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2]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9月15日,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5]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中南大学合并至今

中南大学学术研究

编辑

中南大学学术学派

中南大学南校区荷花池 中南大学南校区荷花池
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矿物加工概率论、医学领域均拥有世界级的学派:
金氏理论: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金展鹏院士发明的“三元扩散偶——电子探针微区成分法”——金氏相图测定法及其相图理论以及他领导的相图计算和材料设计研究所,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英国伯明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相关学术群体齐名。
粉末冶金: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黄培云院士开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7] 
地洼学派:由中南大学校本部陈国达院士开创,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派。这一学说与19世纪发现的地槽、地台学说共荣,被称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与20世纪的板块学说齐鸣,是地学界在20世纪的两块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由中南大学铁道校区中国数学界顶尖科学家侯振挺开创,其“齐次可列马尔夫过程”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并称中国第一,在数学界有“北陈南侯”之称。

中南大学科研平台

中南大学校本部
中南大学校本部 (15张)
截止2013年末,中南大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还建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2个,教育部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平台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8个,湖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级近40个校级科研平台。[8-13]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14]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15] 
智能化综合能效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16]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17] 
  
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18]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参建)[19]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2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其他国家级平台(1个)[21] 
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22]   
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23] 
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2个)[24] 
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新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1个)[25] 
  
中国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平台(5个)[26] 
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1个)[27]   
流程工业节能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深部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资源与水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28] 
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炭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软钎焊料工程技术研究中湖南省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建材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亚健康诊断与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识别与自助服务平台工作技术中心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29] 
湖南省高校精密工程测量与形变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大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学安全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30] 
精神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湘雅医院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校级平台 
人文社科类19个[31] 
自然科学类20个[32] 

中南大学科研成果

新校区图书馆 新校区图书馆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8] 
2011年,学校专利申请560项,授权380项,同比分别增长33%和65%;SCIE收录文献1526篇,居全国高校第14位;EI收录期刊论文1701篇,居全国高校第9位,国际论文排名首次进入前10位。[33] 
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1998年-2012年),该校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着,专利实施率达70%,中国高校中国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第三名。2010中国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南大学以6个一等奖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2000年-2012年:该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
2004年: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获发明一等奖(空缺6年)1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与清华大学并列第1名;2007年,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12项;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研制出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方加胜教授获亚洲医学界最高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34] 
2008年:发改委授予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教育部系统高校获得4项。黄伯云校长领衔的“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获此殊荣。[35] 
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一览表(2010-2012年)(含往年一等奖成果)[36-40]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前三)获奖等级奖励类别获奖时间
1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韶关岭南铅锌集团凡口铅锌矿王淀佐、邱冠周、刘如意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2000年
2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中南大学黄伯云、熊翔等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2004年
3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理论与技术中南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东北大学钟掘、肖亚庆、胡岳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2007年
4难造块铁矿资源制备优质炼铁炉料的关键技术中南大学、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姜涛、范晓慧、李光辉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5海底大型金属矿床高效开采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山东黄金、中南大学等陈玉民、李夕兵、刘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6XXXX流行特征和防治新策略的建立于应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李凌江2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7高应力特大型镍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排名第四王永前、姚维信、吴爱祥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8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排名第五杨志强、万爱东、王华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9严重烧伤一体化救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4黄晓元7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2年
10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柴立元、罗胜联、王辉二等奖技术发明奖2011年
11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原名称:列车碰撞可控变形吸能技术及装置)中南大学田红旗、梁习锋、许平二等奖技术发明奖2011年
12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中南大学、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赵中伟、刘咏、贺跃辉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3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杨安国、郭学益、李卫锋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4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排名第三张建仁、金伟良、余志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52型糖尿病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排名第七翁建平、李延兵、纪立农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6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三李冬青,王李管,杨承祥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7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排名第三高光勇、林金朝、彭佑铭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1年
18大型链篦机-回转窑赤铁矿氧化球团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中南大学,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州球团厂等朱德庆、赵荣坤、舒方华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19废弃钴镍材料的循环再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排名第三聂祚仁、许开华、席晓丽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0铝电解用优质炭阳极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中国铝业、中南大学刘风琴、路增进、周新林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1铜冶炼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第四李贻煌、桂卫华、周俊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2010年
22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张灼华、王丹玲二等奖自然科学奖2010年

中南大学军事研究

该校从事军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承担军工项目和军工科研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最早取得武器装配生产许可证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国家级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第一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的建造,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颗同步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大飞机、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并多次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中南大学也是唯一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为军队培养军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8] 

中南大学学术资源

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底,中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2.5万余种。收藏文献的学科重点包括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地质、选矿、采矿、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数学、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管理、外语、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神经病学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连续性的、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已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90余个。[41] 
  • 学术期刊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该校有多种着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6张)
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42]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和中国铁道学会共同主办的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还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EiPage数据库核心期刊。[43] 
(学术期刊相册图片来源:

中南大学办学规模

编辑

中南大学院系专业

截止2013年末,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1个教研部,有本科专业92个。[8] 
  • 二级学院[44] 
二级学院 
教研部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附属医院
  
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
湘雅口腔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
  • 专业设置[45]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
法语日语西班牙语
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表演
建筑学城市规划国际经济与贸易
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
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法学社会学
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微电子制造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物流工程冶金工程
环境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土木工程
工程力学消防工程工程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
信息物理工程(已停止招生)采矿工程安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信息安全测控技术与仪器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软件工程
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五年制)
护理学(四年制)精神医学麻醉学
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信息学
医学检验法医学口腔医学(七年制)
口腔医学(五年制)生物科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航天航空工程运动训练 

中南大学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19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课程57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8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
国家特色专业(19个)[46-47] 
批次专业名称所属二级学院类属立项年份
第一批安全工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第二类2007年
临床医学湘雅医学院2007年
第二批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第一类2007年
土木工程土建院200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
第三批应用化学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
自动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
精神医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
交通运输交通学院2008年
第四批采矿工程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9年
冶金工程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工程学院2009年
第六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学院2010年
测绘工程信息物理工程学院2010年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粉末冶金研究所2010年
英语外语院2010年
第七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
物联网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48] 
序号
立项年份
专业名称
项目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2011年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姜 涛
2
2011年
冶金工程专业
李 劼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011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梁叔全
4
2011年
土木工程专业
余志武
国家精品课程(57门)[49]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序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
1工程测量(网络课程)曾永年30有机化学罗一鸣
2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徐克前31隧道工程彭立敏
3临床技能实验学沈守荣32材料结构分析姜锋
4流行病学谭红专33临床麻醉学郭曲练
5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吴 超34行政伦理学李建华
6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朱建军35矿业经济学陈建宏
7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李 洁36无机化学刘又年
8固体物理学郭光华37粉末冶金原理阮建明
9操作系统原理胡志刚38冶金原理李劼
10机械设计基础王艾伦39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张新明
1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姜 涛40医学(卫生)统计学孙振球
12信息检索罗爱静41资源加工学胡岳华
13舞龙舞狮黄益苏42智能控制蔡自兴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胡凯43材料科学基础余志明
15大学生安全文化吴超44精神病学张亚林
16金属材料热处理易丹青45病理生理学肖献忠
17人体寄生虫学汪世平46物理化学陈启元
18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47大学物理杨兵初
19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余志武48内科学廖二元
20科学计算与数学建模郑洲顺49诊断学张桂英
21机械制造工程训练刘舜尧50儿科学易着文
22编译原理陈志刚51药理学周宏灏
23工科大学化学梁逸曾52计算机网络高阳
24数值分析韩旭里53人体解剖学罗学港
25社区护理学何国平54生理学罗自强
26传染病学范学工55病理学文继舫
27物理实验徐慧56管理信息系统陈晓红
28神经病学肖波57人工智能蔡自兴
29医学分子生物学胡维新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50]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属学院
时间
1
系统解剖学
罗学港
基础医学院
2007年
2
材料科学基础
余志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年
3
人工智能
蔡自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7年
4
化学计量学
梁逸曾
化学化工学院
2008年
5
大学物理
唐 英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9年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51-52] 
序号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姓名所属学院
1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专题颜爱民商学院
2网络文学欧阳友权文学院
3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何庆南湘雅二医院
4人体生理学罗自强基础医学院
5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蔡自兴、刘丽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6人体解剖学罗学港、卢大华基础医学院
7神经症与心理治疗张亚林、曹玉萍湘雅二医院
8疾病预防与健康维护谭红专、刘爱忠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53]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无机化学
刘又年
化学化工学院
2
有机化学
罗一鸣
化学化工学院
3
材料结构分析
姜 锋
4
金属材料热处理
易丹青
5
数值分析
韩旭里
数学与统计学院
6
智能控制
蔡自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隧道工程
彭立敏
8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朱建军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9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
刘舜尧
机电工程学院
10
编译原理
陈志刚
11
操作系统原理
胡志刚
12
流行病学
刘爱忠
公共卫生学院
13
医学(卫生)统计学
杨土保
公共卫生学院
14
病理生理学
肖献忠
15
人体寄生虫学
汪世平
16
神经病学
肖 波
17
传染病学
范学工
18
临床技能实验学
沈守荣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54] 
序号
具体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年份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室
黄伯云
2007年
2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田勇泉
2007年
3
基于学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软件人才CDIO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陈启元
2008年
4
中南大学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徐建军
2008年
5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夏家辉
2008年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55]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56] 
序号
所在单位
实验室名称
批准时间
1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挂牌
2
基础医学院
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年挂牌
3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7年立项建设
4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07年立项建设
5
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08年立项建设
6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实验教学中心
2009年立项建设
7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2年立项建设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57] 
序号
单位名称
实验室名称
批准时间
1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2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4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5
土木建筑学院
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6
基础医学院
机能学实验中心
2005年通过验收
7
形态学实验中心
2009年通过验收
8
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心
2009年通过验收
9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10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实践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11
附属医院
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2011年通过验收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企业名单(18个):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武汉铁路局、中国铝业公司[58] 
  • 教学成果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共获得23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59-63]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者(前三)获奖等级获奖时间
1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参加单位排名6,个人排名7)一等奖2001年
2《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方法》(教材)梅显芝(参加单位,排名第五)一等奖1997年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和载体的新探索黄伯云、徐建军、石共文二等奖2009年
4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刘义伦、陈立章二等奖2009年
5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本土化研究与实践田勇泉、易露茜、陶立坚二等奖2009年
6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基础课创新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黄可龙、李洁、罗一鸣二等奖2009年
7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黄伯云、易丹青、汪明朴二等奖2005年
8基础医学课程建设与实践文继舫、罗学港、罗自强二等奖2005年
9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罗学港、刘正清、曾志成二等奖2005年
10医科临床教学基地优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李桂源、吴末生、殷朝阳二等奖2005年
11重点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层次性问题研究陈晓红、杨伟文、郇良勋二等奖2005年
12创建高校网络德育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徐建军、喻跃龙、李永军二等奖2005年
13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学科建设主导模式徐慧、曹兴、罗军飞二等奖2005年
14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邱冠周、黄圣生、胡岳华二等奖2001年
15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工科(冶金、材料类)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启元、张平民、关鲁雄二等奖2001年
16普通高校一般院校努力创办“一流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谷士文、邓荣飞、王永和二等奖2001年
17整合优势 立体推进 探索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新途径徐建军、蒋建湘、欧阳友权二等奖2001年
18改革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实验研究孙振球、陆志刚、李桂源二等奖2001年
19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促进粉末冶金学科的发展黄伯云、黄培云、姚德超二等奖1997年
20机械设计实验室教学基地建设黄澍川、赵辉、肖云龙二等奖1997年
21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肖云龙、文振华、唐进元二等奖1997年
22病理学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继舫、钱仲棐、黎岳南二等奖1997年
23用系统性原理组织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彭金定、程中文、张承平二等奖1993年
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该校有19项教学成果获得奖励,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64] 
  • 学生获奖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11张)
2011年,学校本科生刘路成功破解困扰国际数学界十几年的“西塔潘猜想”,在国内外产生重大社会反响;研究生李海星荣获“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并受到刘延东同志的亲切接见;大学生的作品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管理类唯一一个特等奖;研究生参加全国研究生数模竞赛,获奖数居全国第6位;医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33] 

中南大学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末,学校有在编专任教师322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409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586人;博士生导师879人[65]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5人。先后有35人通过本校成功申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4人,国家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24人入选“芙蓉学者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4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 
教职工情况[65] 
职工情况人数
在职教职工数(附属医院员工数)15288人(8884人)
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
博士生导师879人
专任教师3221人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409人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586人
两院院士[67]  [68]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
姓名
王淀佐何继善左铁镛古德生钟掘
田红旗
  

  

  

  
已故院士(3人)
  
姓名
  
陈新民陈国达黄培云
教学团队[69-70] 
序号团 队名称带头人姓名省级时间级别
1矿物加工工程邱冠周2010年国家级/省级
2精神病学张亚林2009年国家级/省级
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陈晓红2009年国家级/省级
4材料物理与化学黄伯云2009年国家级/省级
5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蔡自兴2008年国家级/省级
6临床医学内科学范学工2008年国家级/省级
7工科大学化学基础课陈启元2008年国家级/省级
8基础医学形态学文继舫2007年国家级/省级
9土木工程专业余志武2008年省级
10物理基础课徐 慧2009年省级
11新媒体文学欧阳友权2009年省级
12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孙振球2010年省级
13轨道交通设备与运输创新人才培养田红旗2010年省级
14医学机能学秦晓群2010年省级
15公共伦理与公共治理核心课程李建华2010年省级

中南大学学科建设

截止2013年末,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7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8] 
  • 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72]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72]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72] 
一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2个)[73] 
序号学 科 名 称序号学 科 名 称
1哲学17测绘科学与技术
2法学18化学工程与技术
3马克思主义理论19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4心理学20生物医学工程
5外国语言文学21软件工程
6数学22生物工程
7物理学23安全科学与工程
8化学24作物学
9生物学25基础医学
10力学2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机械工程27中西医结合
12材料科学与工程28药学
13冶金工程29特种医学
1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0护理学
15控制科学与工程31工商管理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2公共管理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7个)
序号学 科 名 称序号学 科 名 称
1内科学5妇产科学
2儿科学6眼科学
3皮肤病与性病学7肿瘤学
4外科学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74] 
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序号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1法学法学18工学/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2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19管理学工商管理
3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20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4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1理学化学
5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22理学生态学
6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3理学生物学
7工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4理学数学
8工学工程博士硕士25理学统计学
9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6理学物理学
10工学机械工程27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1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8医学护理学
12工学交通运输工程29医学基础医学
13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30医学临床医学
14工学矿业工程31医学特种医学
15工学软件工程32医学药学
16工学土木工程33医学中西医结合
17工学冶金工程34哲学哲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7控制科学与工程 
2矿业工程18管理科学与工程
3冶金工程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材料科学与工程
  
20土木工程
5机械工程21测绘科学与工程
6基础医学22化学工程与技术
7生物学23交通运输工程
8临床医学 24中西医结合
9数学25药学
10哲学26工商管理
11化学27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12马克思主义理论28安全科学与工程
13力学2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4法学30
软件工程
15统计学31护理学
16特种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58个):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设计学[76] 

中南大学国际交流

1980年-2011年,学校先后与英、美、日、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橡树岭国家研究院等国外30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研究关系。根据2011年资料显示:学校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每年有几百人次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和合作科研;并聘请了一批长期外国专家和外教来校科研或任教。学校每年派出几百人次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进行深造、讲学、合作科研。从2007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资助该校100名优秀学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深造。[77] 

中南大学现任领导

编辑
中南大学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常务副书记陶立坚
  
党委副书记
高 山李 亮蒋建湘
纪委书记
李 亮
党委常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朱学红李 亮张尧学
陈春阳周科朝胡岳华
高 山高文兵陶立坚
蒋建湘韩清波
  
校长张尧学
常务副校长
副校长
周科朝田红旗
张灼华朱学红
  
校长助理
李 劼
信息来源:学校官网2016年3月信息[78] 

中南大学知名校友

编辑
顶尖学者
着名数学家,全国劳动模范
细菌学、病毒学家
儿科医学界的一代宗师
血液病学专家
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现代血库的创始人
内科专家和热带病学家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家
神经病学奠基人
着名外科学家
心血管病学专家
中医医学史专家
医学泰斗、消化内科学家
胸外科专家
华人着名经济学家
病理生理学家、肿瘤专家
医学遗传学家,医学教育家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张友尚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斯奇华大基因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政界英才
郭声琨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卢展工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河南省委书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79] 
全国政协原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工商总局原局长[80] 
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曾任云南省委书记
原铁道部常务副部长
山东省委书记
陕西省委书记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江苏省副省长
陕西省原副省长
原农垦部副部长[81] 
黄俊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委书记毛腾飞湖南省株洲市长
企业英才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82] 
三一集团董事长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三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三一重型装备公司董事长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三一美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总经理
三一集团四大创始人之一[83] 
建设银行股份公司副行长
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主席
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
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
原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
广东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深圳金立集团董事长
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党委书记
智能装备股份公司董事长
唐山市陶瓷集团公司美术师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联想集团副总裁
香港桂江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
汉江集团公司董事长
广东省房地产商会会长
中科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上海电力股份公司董事长
恒大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庆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格林美集团董事长
文艺英才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着名主持人
知名记者、主持人
-----
----------------
医界英才
第一代医学病毒学[84] 
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85] 
免疫学开拓者之一[86] 
细菌学、病毒学家[87] 
神经病学奠基人
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
中国放射学的创建、奠基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81] 

中南大学校园环境

编辑
中南大学新校区 中南大学新校区
中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总占地面积5632亩。主校区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位于长沙市河西的岳麓山下,东临湘江。校外环境,靠山面水,前临“漫江碧透”的涛涛湘江,后倚“万山红遍”的巍巍岳麓;岳麓山古木参天,浓荫匝地,鸣鸟成群;湘江水滔滔北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校园内幽静典雅,湖水清澈,天鹅戏水,野鸭成群,小亭别致,荷花清香,树木葱郁,绿草成茵;教学楼,宽敞明亮,窗明几净,错落有致,排列有序,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实为求学治学之佳境。[88-89] 
中南大学新校区新校区占地近2000亩的新校区一期工程(投资25亿)于2009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拥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齐全的教学楼、设备先进的物理实验大楼、电子电工实验大楼、外国语教学大楼等、于08年建成的新体育馆也在其中,新校区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均安装有空调,是全校师生上课、自习、做实验的地方。
中南大学校门 中南大学校门
中南大学图书馆以新校区图书馆为主体,分布于5个校区,馆舍面积总计7万平米,设12个业务部门,拥有阅览座位5500余个,周开放时间70-105小时。截至2010年,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19万余种,全馆局域网内计算机千余台,至桌面带宽均达到100M,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91] 
中南大学体育场被广大学子称为“中南鸟巢”,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体育场建筑面积为15346平方米,18000座,是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体育场之一。[92]  每年的新生迎接,报到以及注册都是在体育馆完成。[93] 
(校园风景相册部分图片来源:[88-89]  [95-96]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百科大全·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