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颊蜂虎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1:37
编辑 锁定
蓝颊蜂虎(学名:Merops persicus)是佛法僧目蜂虎科的鸟类。嘴形细长而下弯,先端尖,嘴峰有棱脊;鼻孔裸露;初级飞羽10片;尾羽12片;体羽质密、正常且无纵纹;尾凸形,中央尾羽特形延长且端部形狭或尖削,脚细弱,中趾与外趾至少连结至基部第二个关节,与内趾则仅于基部的第一个关节并连;翅长而尖,第一片飞羽细小,第二片最长。羽色艳丽,颊蓝绿色显着,两性相似,幼鸟似成鸟。生活于村庄附近丘陵林地;树栖性;以空中飞虫为食,特别喜吃蜂类;在山地土壁挖隧道为巢;卵形颇圆,白色。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
中文学名
蓝颊蜂虎
拉丁学名
Merops persic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佛法僧目
蜂虎科
蜂虎属
蓝颊蜂虎
亚    种
2种
命名时间
Pallas, 1773
英文名称
Blue-cheeked Bee-eater

蓝颊蜂虎外形特征

编辑
蓝颊蜂虎身长27-33cm,翼展46-49cm 体重38-50g。其中央尾羽甚延长且较狭细,其超出侧尾羽的长度远超过跗跖的2倍长度;尾和腰蓝色;喉栗色且色淡。眼先、后及覆耳羽黑色;其下以及一狭形眉纹淡蓝绿色;自额至背及翅表辉绿色;颊蓝绿色显着;腰及尾上覆羽、尾羽表面呈铜绿色;中央尾羽末段近黑色,侧尾羽内翈缘以淡红栗色;初、次级飞羽具淡黑色羽端,最外侧几枚的外翈及最内侧几枚的暴露部分呈淡绿色;翅底面呈橙棕色。颏鲜黄色;喉鲜栗色;自胸以下浅黄绿至浅绿色;尾下覆羽银蓝色。幼鸟上体羽色缺乏光泽;下体喉部栗色较淡,其下呈较多的淡蓝色,少绿色。中央尾羽未延长且缺乏狭形的羽端。
虹膜玫瑰红色;嘴黑色;脚暗褐色;爪黑色。[1-2] 
蓝颊蜂虎(图2) 蓝颊蜂虎(图2)
蓝颊蜂虎(图3) 蓝颊蜂虎(图3)

蓝颊蜂虎生活习性

编辑
蓝颊蜂虎(图4) 蓝颊蜂虎(图4)
结群活动于较开阔的近水地带、耕地附近、林缘、村庄周围。黄昏或雨后初晴时大群回飞于空中追捕飞虫,尤其在有繁殖白蚁纷飞时捕食最频繁,上、下颌拍击之声可密密听到;平时也栖于秃枝上、电线上,俟机袭捕飞虫。飞翔姿态优美,状若燕子。鸣声悦耳,似带颤动的口哨声,有若“triirp”,常边飞边鸣。
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包括蜂类、蜻蜓、小甲虫及其他昆虫;还包括蜜蜂、黄蜂、蝉、蛾、蝶类、白蚁等。[2] 

蓝颊蜂虎分布范围

编辑
蓝颊蜂虎(分布图) 蓝颊蜂虎(分布图)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5] 

蓝颊蜂虎繁殖方式

编辑
蓝颊蜂虎(图5) 蓝颊蜂虎(图5)
每年繁殖期约在4—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路旁岩坡上或河谷岸边上崖上,掘洞为巢,繁殖期它们就在这些环境上空或大树上飞翔捕食或栖息。常有多对的鸟在同一小区内作巢洞,巢洞挖于山坡垂直的河岸或沙质的峭壁。挖直径约30—40 mm、深约0.5—2 m的水平隧道于林缘山坡沟壑或路旁的沙土壁上,多年使用,一处壁面常见多个巢洞零散分布。卵室一般无垫物。每窝产卵4一7枚,卵白色,形状为卵圆形或圆形。雄鸟和雌鸟轮流负担营巢、孵卵和育雏任务。雏鸟为晚成性。[2] 

蓝颊蜂虎亚种分化

编辑
蓝颊蜂虎(图6) 蓝颊蜂虎(图6)
(2种)[6] 
1. Merops persicus chrysocercus分布于撒哈拉沙漠西部边界,从摩洛哥到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乍得,冬天到撒哈拉以南非洲。
2. Merops persicus persicus分布于埃及包括尼罗河三角洲,以色列,土耳其,南到波斯湾,里海和咸海,巴尔喀什,阿富汗,印度(新德里和古吉拉特);冬季主要在热带非洲东部。

蓝颊蜂虎保护级别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7]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 生物物种 生物 动物